面對面助政策落地實打實幫解決難題 尉氏“一米團”心貼心服務企業復工復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張笑聞

疫情防控期間,推進企業儘快復工復產,政府急、企業急、社會急,但資金、原材料、用工、運輸、銷售等難題集中湧現,任何一個“卡脖子”都讓企業無法動彈。

怎麼辦?

“從媒體上我們也看到,中央和省、市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優惠政策,裡邊都是真金白銀,但也有著時效限制,企業能真正享受到嗎?”4月2日,位於尉氏縣的開封大紅門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雁之問,反映了當地大多數企業家的心聲:會不會還是政策飄在空中、企業望而興嘆?

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一米團”來了,一切開始變得簡單。

“特殊時期企業更難,政府更要針對企業的難題果斷創新,提供最便捷、高效、直接的服務,把難題破解掉,把好政策讓企業迅速享受到。”尉氏縣縣長、縣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一米團”總團長張鋒說,針對享受好政策還需各種繁瑣手續、跑來跑去還未必能“中標”的情況,縣委縣政府立即拍板成立“一米團”。

一米,面對面的距離;“一米團”,就是要為企業面對面提供服務。該縣從18個有政策落實任務的部門,抽調112名政策通、業務精的工作人員,組建起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一米團”,縣長任總團長,常務副縣長任副總團長,下設疫情防控、工業企業、農業農村、商貿流通、項目建設等5個分團,分別由副縣級幹部領銜,主管部門牽頭,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後一米”。

圍繞財政稅收、金融支持、用電優惠、社保緩交、簡化流程等,各“一米團”分團及工作組全面梳理優惠政策,將省、市“二十條”惠企政策彙編成企業一看就懂、便於掌握的小冊子,免費發放到企業,並上門開展政策宣講。

宣講政策是個技術活,搞不好就容易走形式。尉氏縣明確規定:絕不允許主席臺上一讀了之,必須把惠企政策中最核心的內容提煉成簡短話,讓企業一聽就明白自己提出問題後,哪些政策可以享受並提供幫助,最好當場就能答覆。

給政府主管部門提意見建議要政策,會不會有“後遺症”,在疫情之後受刁難?“一米團”剛到時,企業家們都有顧慮。

“我們的活豬、產品運輸車輛總共有100多臺,但因為沒有被納入第一批重點保障企業,辦不來車輛通行證,當時愁的我在宿舍哭。”洪雁回憶,誰知大年初四作為縣裡第一家工業企業復產時,總團長張鋒就帶隊到了廠裡。瞭解到企業的難題,張鋒馬上安排人員協調解決,想方設法辦來了七八十張通行證,一下解決了大難題。

“原來想著受疫情影響,公司的生產、銷售一定會受較大影響,‘一米團’幫我們解決問題後,沒想到不降反升,目前產量同比增長20%以上。”洪雁笑了。

從最初試探著提出幾個不疼不癢的小問題,待看到“一米團”很多都是當場拍板解決後,企業家們的“力度”開始加大。

“前兩個月企業收入基本為零,但僅一月份就需要交稅168萬元。我提出這一難題後,沒想到稅務部門當場拍板:延遲到4月15日之後再辦。”河南飛皇絕熱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強提起此事仍很激動。

剛復產時工人短缺,縣人社部門免費在縣裡的人力資源對接網站上發佈信息,很快解決了15箇中的7個;社保資金開支壓力大,直接宣佈免到6月份;每月2萬元的基礎電費問題提出後,電力部門直接回復,查一下2月1日至20日的用電量,如果沒達到去年12月份用電量的5%,免!……

截至目前,“一米團”累計舉辦政策宣講活動近百場,參加人員1000餘人,接受宣講的企業800多家。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和難題,縣裡還明確當場不能解決的由政府督辦,3天答覆。

“一米團”給力,讓惠企政策一項項迅速落地,成為該縣推進復工復產的最大助力。截至目前,尉氏縣26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3家涉農企業復工率均達到100%,生產經營有序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