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2020年的清明節,時間還是原本的時間,雨水還是照常在這個時候多了起來,唯一的不同只是我們沒法去上墳,只能在家裡遙祭。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在這麼重要的日子裡使用這樣一種方式,對於很多人來說會有點難受和不適應,我也不例外,但是今年的這一次清明節要採用這樣一種方式也是實屬無奈的舉動。

畢竟現在的疫情還沒有結束,不僅是國外的疫情開始爆發,就連我們國內也還沒有徹底結束,如果一個不小心再次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導致國內的疫情二次爆發,那麼我們之前幾個月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在逝去之人和還活著的人之中,我們理智地選擇了還活著的人們。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為了阻止新冠病毒肺炎的肆虐,遏制疫情朝著更危險的情況發展,挽救住一個個被病魔侵襲的患者,我們已經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了。

吹哨人之一的李文亮醫生、江蘇泰州市人民醫院感染科的姜繼軍醫生、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又稱新華醫院)耳鼻喉科原主任的梁武東醫生、內蒙古科右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村醫的包長命醫生……

這是一系列抗疫陣線上光榮犧牲的英雄,他們的名字都記載在一份名單上,一份誰都不願意更新的名單上。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正是因為他們的擔當,我們才能有現在的成果。

而此刻,我們也應該努力保護好這一份來之不易的結果,杜絕意外,不給病毒反撲的任何一絲機會。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這一次的清明節雖然讓我們待在家裡遙祭逝去的人,但其實這一種方式之下也有一些做法讓人感覺心理暖洋洋的。

比如這一次清明節期間,華北軍區的烈士陵園推出了一項“代祭”服務,能幫助烈士親屬代為祭掃,以此來表達緬懷之情。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這是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拍攝的圖片,照片裡是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在為烈士墓獻花。

在線祭掃、集體代祭、預約現場祭掃、家庭追思會……這一次疫情下的清明節,不乏人情味。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今年的清明在家裡過,這個方式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不堪。

雖然它是源於疫情當下的無奈對策,但我也想把它當做是對抗疫英雄的尊敬,是對他們做出的成果的尊敬!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更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

所謂的時年八節,不同的地區有些區別,一般指的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而在潮汕地區指的則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節和除夕,它們是我們一年裡最重要的八個節日。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潮汕地區還是其他地方,清明都在時年八節裡穩穩的佔據一席之地,這說明清明節在我國傳統節日中的地位。

這一次清明,我們在家

不僅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的地位,在文壇上,寫過清明的詩詞大家也有很多很多。

比如寫出“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唐代杜牧,寫出“梨花風起正清明”的宋代吳惟信,還有寫出過“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的五代馮延巳,寫出過“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一清明。”的明代瞿佑……

由此可見,清明節並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節日。

因此,雖然今年我們是在家裡遙祭逝去之人,但是我們也要嚴肅認真的對待!

距離並不是我們是否能夠表達我們緬懷之情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