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購買前可以先私信諮詢萬娘娘相關課程詳情。推出課程優惠活動,歡迎訂閱學習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直接點擊鏈接即可進行了解)

昨天,羅永浩直播,一夜賣貨1.1億。


他自帶網紅屬性,頭炮當然震天響。


其實,疫情間,很多企業大佬都已悄然下場,蹚入“直播帶貨”這潭渾水。


“霸道總裁”的網紅排頭兵,非攜程「梁建章」莫屬。


首戰告捷,瘋狂帶貨1000萬。


1000萬是什麼概念?


大概就是李佳琦的帶貨量級吧。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繼三亞首秀後,梁建章將貴州千戶苗寨搬進直播間


很顯然,這些大佬們,似乎都認真研究過「網紅主播的自我修養」。


奧康皮鞋掌門人——50來歲的王振滔,西裝筆挺地出鏡,接地氣地開了場:


“寶寶們大家好!”


手持“中國真皮鞋王”,網紅氣質張口就來——


“荷蘭的小牛皮特別好,折一百萬次也完全沒問題!”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奧康皮鞋掌門人王振滔(中)


隔壁紅蜻蜓創始人錢金波,也不甘示弱。


上一秒,西裝穿起來,眼鏡戴起來,頭髮梳起來。


下一秒,俏皮地脫下鞋襪,在直播間貼心地為網友試鞋子。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在一波平平無奇小試水後,大佬們的直播業績直逼“網紅”:


銀泰商業CEO陳曉東,直播4個小時,銀泰直播間一路衝上了排行榜第一;


紅星美凱龍5大總裁首秀,狂攬112.72萬人氣,躋身全淘寶直播TOP10;


“林清軒”CEO孫來春,直播當天銷售總額近40萬,相當於4個線下門店1個月的銷量……


轉場直播間當“網紅”,一疫之間,榮升為新的時代風向標。


比起出名,走這步棋,更像是各大企業的疫情求生縮影。


要知道,在疫情期間,國內各大企業業績急轉直下:

董明珠自曝2月份格力0銷售,損失高達200億;


名創優品要求全體員工“自願”降薪;


普通創業者,紛紛投奔美團送外賣……


各方壞消息頻出,“直播產業”卻扶搖直上。


重壓之下,CEO們不謀而合地把“全村的希望

”押在了直播間。


從攜程、國民護膚品“林清軒”,到銀泰、海爾、紅星美凱龍、蘇寧易購,再到小龍坎、七匹狼、奧康皮鞋、紅蜻蜓……


這份名單,還有很長很長......


這些商界大佬們,既不會講相聲,也沒有千萬粉絲,甚至第一次出鏡還有點“不太自在”。


但沒想到,第一次觸電,就擦出了不一樣的花火。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2

其實,並非人人都能接受網紅直播這事兒。


一位企業老闆,做快消品,圈內小有名氣。


他本人也非常會嘮嗑,極具網紅氣質。


我建議他嘗試直播,誰知他眼睛一瞪:“我怎麼能幹那種事兒?”


道貌岸然的表情,很容易讓人誤解“那種事兒”,到底是什麼事兒......


確實如此,網紅直播,在很多人心裡始終“難登大雅之堂”:


淘寶直播負責人曾說:“說白了,就是覺得直播low嘛。”


貴如李佳琦,也逃不過被“看不起”,“他們不認可一個網紅”。


然而,真相卻是,李佳琦的年利潤,可以秒殺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


這種低成本,爆發力極強的商業模式,足以讓眾企業家們口水灑落一地。


就連剛宣佈退休的俞敏洪,也把直播納入了退休生活。


毫不誇張地說,2020,將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直播元年。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馬雲曾說:


“大部分人面對一次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面對直播這個巨大風口,相信很多人也像那位快消品老闆,還處在看不起的階段。


然而,網紅直播,卻是新型商業模式吹起的號角。


本著吃瓜也要吃出滋味的原則,良叔幫你捋一捋,網紅直播背後的4條新型商業邏輯。


風還在吹,請繫好安全帶,準備乘風而起。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3.1

“人貨合一”


《人貨場論》一書,提到了“人貨合一”。


簡單講就是,“人即是貨,貨即是人。”


在這個時代,“人”的商業價值異常凸顯。


一個人是否可靠,就決定了他手上的產品是否值得買。


顯然這不是什麼新鮮概念。


明星代言、海外代購、甚至微商,都在不斷強化“人”作為買賣渠道的價值。


“人”作為商業渠道的影響力,正在逐漸與“貨”畫上等號。


如今商戰中,“人”與“貨”的聯繫愈發緊密。


“人”的形象稍有差池,就可能直接導致“貨”的衰敗。


比如劉強東的桃色新聞一出,京東股價瞬間“跌跌不休”。


再比如《上海堡壘》慘遭票房口碑雙走低,鹿晗就呼喊了一句“大家不要因為我就不去電影了”。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看吧,連流量小生,都對“人貨理論”懂的挺多。


提到以“人”帶“貨”的優勢,就不得不說說雷軍和他的小米了。


在小米推入市場前,雷軍就比“貨”先紅了。


在手機面市前,雷軍的創業故事,先發制人圈了一波“米粉”。


先有了“人”,賣貨自然水到渠成。


這也是為什麼這款名不見經傳的新品牌,“一經上市就遭瘋搶”……


見識過如此瘋搶仗勢的小米,可真是像極了坐擁百萬粉絲“網紅”大咖。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歷史總是踩著相似的韻腳。


難怪這次不少CEO的首場直播,都把重點放在了分享創業經歷上。


網紅直播不是什麼異軍突起,只是被趨勢選中的新寵兒。


網紅崛起的背後,既是個人力量的興起,亦是新經濟形式的變革。


3.2

定位標籤


定位有多重要?


1971年,廣告教皇奧格威買下了一整版的《紐約時報》,用來公佈他認為撰寫優質廣告的38種方法。


其中,“定位”被放在了第一位。


正所謂,定位不對,努力白費。


定位標籤,是主播個人IP品牌化的關鍵點。


比如李佳琦的“口紅一哥”,有了一哥你還看“二哥”嗎?


再比如,李子柒作為中國的“文化輸出”的高度,恐怕任憑他人如何模仿古風+農村田園都無法企及。


另外,你想過沒有?為什麼企業CEO們一走進直播間,就能帶來不錯的效益?


一言以蔽之。


他們手裡本就拿著好牌——自帶品牌定位。


第一、企業CEO對自家產品、背景、品牌故事瞭若指掌,內容分享更專業。


第二、對產品、品牌的背書更權威,還能一條龍提供售後服務。


比如銀泰直播時,鏡頭直接對準自家商場,這種硬核資源,哪個網紅比得了?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比起千篇一律的直播模板,名企高管們一出場就具備了更獨家的定位標籤。


脫穎而出的真相,從來不止於吃苦耐勞,真正的持久紅利在於難以替代的精準定位。


3.3

信任紐帶


如果你問我,這10年,商業模式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我會說:傳統廣告模式的失效。


以前,只要敢拿大錢去砸廣告,再配合一些洗腦廣告,業績就蹭蹭蹭飆升。


然而,韭菜也有記性,被割幾次,自然對鐮刀有了排斥感。


當廣告再次鋪天蓋地時,大家非但不理不睬,反而轉身投向了“人”的懷抱。


所以,有人說的好:


與其說網紅直播帶的是貨,倒不如說帶動的是人心。


網紅以“人”的定義出現,其實解決了商業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環:信任。


作家張萌曾說:受歡迎還是被需要,關鍵看價值。


這兩點,正是帶貨主播獲得信任的基礎:

受歡迎: 我本身不知道/不需要這個東西,我好喜歡這個主播的介紹,我就買了。


被需要: 我本來就需要它,但是因為價格有點貴,一直捨不得買,此時主播說帶來今年最低價,我毫不猶豫下單了。


當然,粉絲也不是越多就越好,只有滿足“受歡迎”和“被需要”的網紅,才具備更強的銷售力。


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有一句名言:


100個鐵粉,比10000個覺得你“還可以的”用戶要好100倍。


在這個“任何人都可能在15分鐘出名”的互聯網時代,積累流量不是最難的,難的是通過信任紐帶,獲得願意長期付費的深度粉絲。


這也是薇婭能穩坐帶貨一姐的原因。


她的鐵粉給她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哆啦薇婭”:


“你就跟哆啦A夢一樣,我想要什麼你就拿出來。”


在《十三邀》訪談中,從未用過淘寶的許知遠,這樣評價薇婭:“你治癒了很多人的生活。”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直播的本質,不是銷售,而是建立信任。


說到底,基於信任帶來交易,這不就是人類幾千年買賣行為的底層邏輯嗎?


3.4

邊際成本為0的複製


硅谷投資人Naval Ravikant,曾寫過一篇小圈子裡盛行的文章,名叫《如何不靠運氣致富》。


由40條語錄構成,其中一條寫著:


財富增長需要使用槓桿。



1、資本;

2、人力;

3、邊際成本為0的增長模式。


解釋一下第3點,良叔寫篇文章需要2天,這是我的時間成本。


某傳統紙媒給我1000元稿費,將這篇文章刊登在他們的雜誌上。


那我額外獲得的這1000元,成本有額外增加嗎?


並沒有,這時我的邊際成本就是0。


反思一下羅永浩,之前創業屢敗屢戰,就是因為在各個行業之間不停切換。


每一次重來,都要投入過高的人力、營銷、研發等成本。


這樣導致邊際成本過高,又束縛了增長動力。


現在他似乎想明白了,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做好網紅和段子手,其他的事兒,自有人操心。


這樣一來,他可以吸引更多粉絲,還可以不受限制賣各種各樣的貨,增加的收益,不用付出更多的成本。


這就是網紅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底層邏輯。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薇婭與薛兆豐


你去看看帶貨女王薇婭,就更能明白我說的意思了:

她幫袁隆平賣水稻,不用瞭解水稻品種,1分鐘便能賣出86萬斤;


她賣牛仔褲,甚至不用試穿,5000條牛仔褲1秒被搶斷;


她幫薛兆豐賣書,我估計她自己都沒讀過,可是有什麼關係呢,65000冊瞬間秒光。


連薛教授自己都被嚇到:“不相信,我真的不相信。”


最近,她連火箭都能賣……


這些銷量背後,薇婭無需多付出任何成本,她只需要“表演”好自己即可。


說白了,邊際成本為0的增長模式,就是把一種底層能力無限放大,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收益。


關於這一點,知識網紅半佛仙人做得挺好:

他的本職工作是風控,他把專業知識寫成文章,在多個平臺發表。


再把文章拍成視頻,還能在B站再發一波......


這種一魚幾吃的方法,你也可以學學。


羅永浩一夜賣貨1.1億豪橫麼?來看看這些CEO的“魔幻”直播


寫在最後


最後,總結一下:


直播間空間逼仄,卻又廣闊無垠。


但不管做什麼,最核心的永遠是人。


今天從4個層面,解讀了網紅直播背後的底層邏輯:


一是:“人貨合一”是個大趨勢,是大方向;


二是:精準定位,搶佔用戶心智,是最重要的策略;


三是:新商業模式下,“人”是建立信任紐帶的最優方式;


四是:賽道的不同,增長基數必然不同,是該想想如何切換到“低邊際成本”的賽道了。


現在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此次疫情又猝不及防地讓無數企業和個人漂泊不定。


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接受新的事物,越要順應時代的大趨勢。


正如達爾文在《進化論》說的那樣: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