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方方的微博評論區已經成為“大型翻車現場”,批評和質疑方方的佔壓倒性優勢。

有方方親自下場直接被懟得慘不忍睹的: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支持方方的評論被頂上了熱門區,也是反對方方的網友功勞: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大多數是質疑方方的評論直接被頂到評論區前面的: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而且,這些評論大部分表達都很理性。至少比方方的風格要理性得多。方方的風格是這樣的: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其他方方微博截圖就不發了,方方微博的關鍵詞充斥著“弱智”、“野蠻”、“虛偽”、“低級”'、“下流”等詞彙,你幾乎可以在她的每一條微博裡都能找到這些情緒化侮辱性詞彙的其中一個。


總之, 方方最看重的微博評論區,變成了方方日記的打臉現場。


因為微博的評論機制和微信公眾號不同,微博評論機制更開放,除非博主主動刪除對自己不利的評論,或通過拉黑批評者,提高評論者的門檻控評,否則各種評論,包括支持的與反對的,都會自動出現在自己的微博評論區。

正因如此,微博評論區比微信公眾號評論區更能反映網絡輿論民心向背的真實情況,因為微信是實行評論精選機制,而且留言區數量限制為最多一百條。像本號這樣正反評論都放到評論區,還考慮到留言區正反評論比例必須如實體現後臺收到的評論真實比例的,在支持方方的公眾號裡,我是幾乎沒看到過。所以一般情況下,微信公眾號評論區在這方面不如微博評論區更體現真實民意。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需要排除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人會大規模組織水軍,甚至操縱大量的“殭屍”用戶佔據評論區。但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在質疑方方的這一方。資本化媒體(包括頭部自媒體)都在支持方方,出來表態的央媒也是站方方這邊,有能力組織水軍的,都不在質疑方方的這一方,不多不少,連一家支持的媒體都沒有。支持方方的一方,倒是完全具備組織水軍的資金實力和組織能力。在本號之前的系列3裡,已經分析過,支持方方的那一方,具有明顯的集團軍聯合作戰風格。質疑方方的這一方,是大型的自發游擊隊員風格。

考慮到方方努力的控評一直在進行,微博中真實的民意,只會對方方更為不利。微博雖然不能代表全部網絡平臺,但在開放性的微博平臺,方方本人的微博評論區出現這麼嚴重的“翻車”慘劇,已經相當能夠說明問題。


方方當然可以繼續說這是反對她的“極左”勢力在有組織的對她進行攻擊,方方嘴裡的“極左”實力,無所不能。連那些00後年輕網友,都被方方劃到“極左”陣營了。我注意到方方最近在使用“老極左”這個詞,顯然是為這些年輕人準備了“新極左”這頂帽子。質疑方方者,不分年齡,人人“極左”,參與者皆有份。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方方已經很努力的控評,有網友發現她的微博半夜都在刪評論(不知道老太太精力充沛還是有人幫她管理微博)。能用的方法都已經用上了,刪除、拉黑、提高評論門檻,方方都已經是經驗豐富、輕車熟路的控評老司機了。

但這依然不能改變她自己的微博評論區“翻車”的問題。那些刪不完的質疑和批評,就是在打方方的臉。

這不僅僅方方一個人的尷尬,也是方方日記的強大話語權推動力量的集體尷尬。


她的微博評論區,還不是讓方方最尷尬的,畢竟她一直在控評。“方方終於走到戶外“”的視頻發到95後、00後特別喜歡去的B站後,讓方方更慌、不敢直視的“翻車慘案”發生了,彈幕對方方來說,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方方在B 站做到了“人人喊打”,剛出戶外的方方就在新生代的彈幕裡落幕。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本號在評方方系列2一文中分析過:

傷痕文學的黃金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並不適合於互聯網自媒體時代。傷痕文學成功的關鍵在於話語權高度壟斷於傷痕文人手中,不能有太多質疑和爭論。

方方有點生不逢時,她已經這麼努力,也趕不上吃口熱乎的,這個時候玩傷痕文學,就是把自己放在火山口上。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話筒,如果不實事求是,不能做到客觀公允,信用破產只是時間問題,哪怕是方方得到那麼多媒體和頭部自媒體的助力。

果然又被言中。


事實上,支持方方的力量已經很努力,在話語權投入方面,已經接近所能動員的極限。那些國內著名的市場化媒體,以及熟悉的公知頭部大號,甚至連一些央媒,都在支持方方。如果再加上境外媒體,包括美國的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以及日本的朝日新聞等世界大報,方方的支持陣營已經是當世最豪華的了,是世界範圍的媒體總動員。這才有了方方日記的現象級關注。

從話語權資源看,支持和反對方方的雙方完全不對等,看上去是一場力量懸殊到不能直視的PK。

但挺方方的集團軍正規聯合作戰還是敗給了小米加步槍,資本力量敗給了網民自發的人民戰爭模式。質疑方方的一方,取得了史詩級的勝利,也因此,這次方方日記事件具有里程碑意義。

不是方方這邊不能戰鬥力了不行,而是方方敗給了時代,敗給了事實,敗給了趨勢,最終是敗給了民心。

互聯網時代,已經沒有力量能夠完全壟斷話語權,沒有勢力能夠長期的遮蔽真相,尤其是在中國。而經過華為事件、香港事件和疫情輿情的中國網民,比以往都更清醒,他們不再甘於被動接受被主導話語權灌輸給他們的那些事實和結論,而是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

方方日記在疫情嚴重的初期,確實得到很多人的情感共鳴,支持者眾多,質疑和反對的人甚至還可能(也僅僅是可能)相對較少。但隨著中國抗疫形勢的基本好轉,方方日記的內容基調距離事實越來越遠,也距離民心越來越遠。


中國的抗疫整體表現得到了全國大多數人的認可,又有歐美國家集體戰五渣的強烈對比,方方非要繼續用“沒有勝利”、“錯,錯,錯”等評價挑戰大多數人的基本認知,自然也就把自己放在了絕大多數的對立面。

方方堅持自己對疫情整體的負面評價,隨著時間,質疑方方的人會越來越多。

這還是從事實基本面的角度分析。如果把方方個人的因素考慮在內,形勢會對方方更不利,方方本人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1、雙標。方方的雙標具有全面覆蓋的特點,她不僅對中西實行雙標,對己對人都是習慣性雙標。

比如,她只否定中國的抗疫成果,但對西方糟糕得多、近乎草菅人命的抗疫結果,不肯有一個字的負面評價,這個時候方方就不講“對人類的愛”了,她只在否定中國外交對西方政客抹黑的反擊行為正當性時,才大講“對人類的愛”。

再比如,她認為自己可以批評和質疑一切,卻不允許別人質疑和批評自己。雙標多了,總會討人嫌。

2、偽善。方方明明是養尊處優的強勢人物,卻總是精心製造自己的“弱者人設”。明明自己是享受廳級待遇的退休官員,是享受體制待遇的“體制人”,卻總是熱心打造自己的“反體制人設”。明明自己喜歡動用特權還特別享受這種感覺,卻又習慣以“反特權人設”吸引粉絲支持。

3、霸道。方方在對待不同聲音時,不見文人的優雅,霸道作風倒是呈現的淋漓盡致。面對質疑和批評,方方不是理性以對,擺事實講道理,而是用最簡單粗暴的扣帽子打棍子方式。質疑她的就是“極左”,反對她就是“反對改革”。其實別人只是想要一個解釋和真相而已。方方總是有意識地把針對她的質疑和批評和“文革”掛鉤,無限上綱上線。有恃無恐,太過專橫。

方方憑藉封城日記功成名就,從個人利益角度,她仍然算這次疫情中的大贏家。但從日記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來看,整體卻是失敗的,並沒有達到借否定中國抗疫成果以否定中國體制合理性的目的。當然,方方的日記會在境外繼續被敵視中國的那些勢力用來醜化和抹黑中國;而且為了強化這種作用,方方依然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方方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她不是感受不到,而是不肯接受中國的進步,所以她也不願意面對公眾精神需求的變化。

她心中的中國還是那個被話語權精心製造的“愚昧落後”形象。從這一點說,方方的認知能力還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部央視政論片的虛構幻境裡,認為中國落後於西方,是因為中國體制不如西方體制,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所謂黃土文明對藍色文明的落後,是整體性的。只能通過整體的改造,比如引進西方體制實現體制轉軌、引入西方文明(包括宗教)改造中國文化,都是題中應有的必選項。


方方把上世紀80年代的所謂“啟蒙”運動中,中國文化人面對西方的自卑文化心理特徵,幾乎完整的保留到現在。

這跟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現在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實力的變化,完全不相符。一部《戰狼2》創造了中國票房的神話,這讓中國的一些文化精英,既無法理解,也感到恐懼。他們不知道《戰狼2》受歡迎,雖然有比較成功地模仿好萊塢敘事方式等藝術因素, 但更根本的原因, 是滿足了日益強大的中國時代精神需求。

本號在《正被圍剿的《戰狼2》是中國恢復自信的一聲吶喊》一文中,有過這麼一段分析:

《戰狼2》的藝術水準未必有太高的突破,但是火成這樣,首要的原因在於它切準了時代精神的脈搏,滿足了中國人的時代精神需求。崛起中的中國需要體現民族自信的文藝作品,而不是繼續各種對自己的矮化。

中國的文化精英。比較普遍的長期患上一種自卑自虐精神綜合症。具體表現為,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歷史,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不認可。對西方,從制度、歷史到文化、價值觀認可到迷信。

這就是被網民經常提起的“精神跪族”現象。

他們用民族自虐的方式解讀中國現代史:“中國沒有平等的對待西方,造成西方對中國的欺凌”。

他們用精神自賤的方式解讀中國兩千年的歷史,認為中國“沒有形成一種法治秩序,看起來好像從2000多年前就走錯了路”。

他們甚至認為是中國的民族有問題:“中國人是一個無限接近傻逼的民族”。

是中國的人種有問題:“中國的所有悲劇,都是中國人自編自導自演和自我欣賞的,這可能與人種有關”。

他們開出的藥方就是四個字“去中國化” :“大陸也應該去中國化,唯有全面接受西方文明,才能使每個人有尊嚴,這個國家才能成為人人想來的樂土”。


他們甚至認為中國的出路是“讓西方託管二百年”。“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

這次出來支持方方的那些文化人和媒體人,我不敢說是全部都認同這些觀點,但如果說相當一部分是這種想法,是沒有問題的。本號評方方系列1裡面也對方方本人也已經完成了從中國體制到中國文化的否定做過分析。

他們有選擇地遮蔽了現實,對中國的發展成就拒絕承認,他們只對中國的負面感興趣。所以在他們的作品裡,你看不到中國在進步,甚至看不到中國有什麼優點,只有各種負面和缺點,各種與西方比較之下的錯誤。

他們想要現實的中國服從於他們想象中的中國。中國必須是落後的,從體制到文化,都是落後,所以,只能“去中國化”。

這些人特別喜歡用“啟蒙”這個概念,在西方語境裡,啟蒙就是為資本主義進行思想文化準備。他們把自己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完成了對中國從體制到歷史、文化的整體否定這個事實,視為80年代“新啟蒙”運動的成果,又因為中國大多數人還沒有變得和他們一樣,又把那場“新啟蒙”運動說成是“未完成”,並把繼續“啟蒙”中國大眾當作自己的時代使命。啟蒙的實際意思就是,這些“精神跪族”不滿足於只有自己跪著看西方,他們還要“啟蒙”中國人,讓中國人也普遍認同他們的這種認知。

時代在變了,中國在發展,這些人的思維卻是固化的,從80年代那一跪開始,就膝蓋生了根,再也不肯站起。

這種人提供的精神產品,當然不能滿足日益自信的中國人的精神需求。尤其是90後和00後,他們從開始接觸和認識這個世界,內心就是自信的。

我們說方方有點生不逢時,其中一個原因是她的作品,不管是小說還是日記體,都要接受這些年輕人的檢驗。從語言風格就可看出,出現方方評論區裡的批評者,大多是年輕人。

方方的解讀中國的方式,遇到的最大對手,是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中堅力量的年青一代。

自負的方方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批評她的人裡面有相當一批是新生代,這讓方方感覺到絕望式的“悲哀”。當然方方不會承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繼續以自己刻薄的政治化預言風格,把這些新生代貼上“極左”標籤。


從評論區“翻車”到彈幕裡“謝幕”,方方們沒有未來!


經過這一次疫情對世界的檢驗,他們變的更為自信,跟方方們的衝突會更為激烈和直接。

時間在年輕人那裡,不在方方這裡。中國的未來是由年輕人塑造的,不是方方。上升期的中國需要的是朝氣澎湃的年輕人,不是方方們這樣的暮氣。崛起的中國需要的是更加自信,而不是繼續自卑下去。

所以,方方們沒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