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機的漫談


四十七年前的今天,世界上第一部手機研發成功,發明者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師馬丁·庫帕。據說,他的動力來自於別人的拒絕。這部移動的無線電話有兩塊磚頭般大小,相比現在小巧玲瓏、功能龐大的手機而言,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二十年前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末期,在人們心目中,如果誰能擁有一部售價一兩萬元的“大哥大”,那應該不是大老闆就是闊佬了。走在大街上,一旦應景兒地突然來電,那種名人才有的回頭率和鶴立雞群的神氣勁兒,定會是羨慕煞人的。

對於買不起“大哥大”的平民百姓而言,只有另一個選擇——BP機。當時,尋呼臺以超強颱風般的勢頭迅速遍及神州大地。儘管BP機不是手機,但卻喚起了人們擁有手機的慾望和夢想。

1999年,第一部全中文手機摩托羅拉CD928面世,中文短消息收發功能直接沖淡了方興未艾的傳呼機市場。接下來,2000年西門子6688手機整合了MP3和移動存儲器的功能;2001年第一款彩信手機愛立信T68隆重上市;2002年第一款內置攝像頭手機諾基亞7560閃耀登場……

僅僅三四年的時間,手機便集彩信、拍照、音樂等功能於一身,照片、音樂都可以通過彩信進行分享,徹底打開了通往數據通信時代的大門。隨著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們附著在手機上的話題一下子豐富了起來。2003年末上映的電影《手機》映射了現代人生活另類的一面,而2010年春晚小品《一句話的事兒》,折射出了人與人之間脆弱的信任基礎和高度緊張的敏感神經。人性之複雜,社會之百態,人們多姿多彩的生活於歡聲笑語間成為了大眾話題。

我是在2000年有了第一部手機的。與其說我個人擁有,不如說它歸屬於我的家庭。當年9月份我去北京上學,兒子還不滿兩週歲。考慮到家人能夠相互照顧,我把父母從縣城接到了妻兒身邊。那時的居住條件十分有限,我便在居住的小區附近為父母租了兩間民房。開學之前,我買了一部飛利浦手機留給父母。手機大小如中號玉米,全英文、非漢顯,現在還依稀記得手機裡存儲的那些表情和動物的形象輪廓。可以說,這部手機對於我整個家庭而言,負載著太多的功能和寄託,也實現著一次次愛與親情的心與心之間的難忘對話。

清楚地記得,在京讀書期間,每當惦念家人時,我會找個電話亭或IC插卡電話機,旁若無人地問這問那,還不時地盯著手錶秒針默記著時間。沒有急事要事,思鄉之情尚可排解的話,便等到話費半價的週末或夜間時段與家人煲煲電話粥,聽聽家裡發生的家長裡短,彙報一下我的學習生活。

清楚地記得,辦理完入學報到手續當日,我跑到西便門路邊的IC插卡電話亭給董事長打了電話,表面是程序性地彙報一下,實則是內心感激之情的本真表達。求學期間,我最大的投入是真情和用心,也收穫了一份厚重的師生情誼。沒了金錢的色彩,卻有了一份親情的味道。我永遠也忘不了,忘不了那個期間給予我支持和關愛我生命中的那些貴人。

時光真如白駒過隙。十多年的時間,在手機不斷的更新換代中不知不覺地過來了,我也是換了一部又一部。大致還記得,先是小巧簡捷的直板機,接著是LG翻蓋手機、諾基亞滑蓋手機,隨後又換成摩托羅拉“刀鋒”V3……,一次比一次時髦,一次比一次先進。可以說,此時的手機市場群龍無首,你超薄我也超薄,你智能我也智能,你像素高我像素更高,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一兩年。2007年iPhone手機的面世,新的先進操作系統的應用,把手機行業推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陸續上演了多幕“柯達膠捲”般的悲情故事。如同VCD行業的先驅萬燕,手機界的開山鼻祖摩托羅拉同樣轉嫁他人,與其說它輸給了這個時代,倒不如說被科技的浪潮所裹挾吞沒。

2011年1月21日,這是一個必將寫入史冊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張小龍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推出了一款應用程序——微信,平臺通過網絡快速免費發送(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還配套了“搖一搖” “朋友圈”“公眾平臺”“支付功能”等插件,瞬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微信對我們的影響,巨大到今天,或將深遠到今後多年!

清晨起床,與微信關係親密的人們先抓起手機翻看朋友圈,瀏覽各類八卦新聞熱點,一天的微信生活便開始了:在路上、在車上、在單位、餐桌上、甚至廁所裡,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直到夜深人靜,毫無遺漏地翻看完最後一條朋友圈信息,才放心地把手機放在枕邊,肉體和靈魂才終得鬆綁解放。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興趣不減、不疲不倦。

不可否認,科技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多姿多彩,手機也簡化快捷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可以說,每一次產品的推陳出新,每一次技術革命,無不體現著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進步。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淪為了手機的奴隸。被手機綁架了的我們,錯失了很多很多:往日親友間暖心有力的鼓勵,被微信上一個個豐富的表情、拳頭、小手和心形所代替;那曾經屬於我們的網絡世界以外的大自然美景,那花開花落、流水潺潺的天籟之音,都變得新鮮起來;夜深了,我們的思緒還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恣意地放飛,靈魂卻在現實的低矮處孤獨地徘徊、遊蕩……

生活,是鮮活有溫度的;情感,是需要觸摸和體悟的。兩年前,曾發表過一首小詩《當微信融為你的生活》,不要讓手機、微信填滿我們的生活:

當微信融為你的生活,請不要眷戀。因為一旦與她為伴,給家人的時間就會不斷縮減。

當微信融為你的生活,請學著疏遠。因為一旦到她身邊,赤裸的你會暴曬於廣眾面前。

當微信融為你的生活,你須謹慎發言。不然,言多有失、話語被轉,或許被貼上令人生厭的標籤。

當微信融為你的生活,你須仔細翻看。要不,說與不說、贊與不讚,愛比較的人不定會當事兒來看。

當微信融為你的生活, 陽光下、黑夜間、餐桌上、床頭邊……迷離著你的雙眼,僵滯著你的臂肩,吞噬著你的細胞,消磨著你的時間。

漸離她吧,陪伴在家人身邊。重溫曾經的鄭重深沉,忘卻眼

下的混雜膚淺。

…………

1973年4月3日,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端著一部有兩塊磚頭般大小的無線電話通話,引來路人紛紛駐足觀看。這個打電話的人是庫帕,而接聽電話的人正是當年把他拒之門外的無線電通信技術的著名人物喬治。

2018年12月1日,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拘捕,心懷叵測的美國提出引渡要求。這事件背後的真相,就是5G通信時代的技術之爭。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文/劉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