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樑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1942年6月份,中途島海戰後,美軍採取蛙跳躍 進式速攻戰術,萬里長驅、越島進攻,長驅直入,直逼日本本土。

1944年,盟軍開始轟炸中國淪陷區,為保護淪陷區的文物遺產免於戰火。盟軍邀請梁思成編制淪陷區文物目錄,包括寺廟、古塔、考古遺址、博物館等重要人類文化遺產。國民政府成立中國戰地文物保護委員會,中國營造學社社長,古建築學家梁思成被徵召到重慶。

梁思成:不能轟炸奈良!

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梁思成心裡還有一樁心事,心急如焚:他生怕美國轟炸日本文化古城!他孤身趕到美軍設在重慶的指揮部,向布良森上校懇求保護奈良、京都古城,並且遞交一份關於奈良城中古建築的圖紙。

梁思成這個舉動一般人難以想象,如果放到現在,會不會被網友淹死在唾沫裡?

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家國零落、生靈塗炭,他本人也有著深刻的體驗。聽說盟軍要炸敵國,普通人高興還來不及。怎麼還會想到去保護仇人國土上的東西?

但是梁思成的理性戰勝了仇恨——古老的京都、奈良美輪美奐的歷史文化將面臨滅頂之災。古建築一炸就沒有了,不可再生,千萬不能炸!

文物古建築是全人類的財富,沒有階級性,沒有國界!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其實在本土上的日本人,早就知道,轟炸在所難免,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肯定都會成為目標。一部分有識之士已經開始把珍貴文物遷移到深山密林中,對歷史遺蹟建築拆除搬遷,等到戰後再作打算。但是這些工作量非常浩大,人心惶惶,性命不保,哪還能把心思放在保護文物上,搬遷工程進展十分緩慢。

戰火中的奇蹟:炮彈長眼睛

1945年,日本本土戰場上,出現了這樣驚人的一幕:儘管盟軍空軍的飛機轟鳴,硝煙四起,彈片飛濺,唯獨京都、奈良兩座古城裡的宮殿、佛塔、寺廟卻奇蹟般地完好無損。日本人興師動眾,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著名的京都御所木構長廊全部拆遷完畢,這裡竟然沒有被盟軍的炸彈光顧。

二戰以後日本和中國身處兩種意識形態,幾乎斷絕了往來。日本也完全不知道,梁思成先生曾經以一己之力,保護日本歷史文化遺產、古建築,梁思成本人也很少提及這些往事。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倖免於難的奈良,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直到42年之後,奈良舉辦“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好文物古蹟”國際學術會議。與會的兩地建築專家談及此事,日本專家才恍然醒悟:並非盟軍的炮彈“長了眼睛”。在盟軍鋪天蓋地的轟炸中,僥倖得以倖存的古建築,跟一位中國建築學家有關。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日本稱梁思成為“古都恩人”。

2010年,古老的奈良城中,矗立起一座梁思成先生銅像。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保住奈良卻保不住北京古建築

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中國頂級建築學家,用一生的力量來保護古建築,畢生心血呵護他們心目中的寶貝。但是他們保住了日本的,卻很難保住中國的。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大量古建築被遺棄,歷史文化古蹟被拆除。梁思成悲憤地說:“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汙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

這是1952年拍攝的永定門箭樓和城樓,當時政府想拆除永定門。梁思成竭力說服政府:外城應該至少保留永定門做標誌。

1953年的林徽因肺病已經幾乎說不出話,但為了保住永定門城樓不被拆,她曾指著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的鼻子說:“你們拆去的是有著八百年曆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時你們再蓋的就是假古董!..."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胡適稱她為中國一代才女,冰心說她很美,才貌雙全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1957年永定門因為“妨礙交通和有安全隱患”而被拆除!林徽因的罵聲卻一語成讖。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2004年,“假古董”永定門城樓重修竣工。也是北京城第一個被複建的城樓。

盟軍轟炸日本古建築,梁思成力保不炸,卻難保中國古建築不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