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達爾文、歐文齊名的渭南華州籍科學家楊鍾健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大英博物館掛像 有位華州科學家

作者 蔡文清

在世界多個博物館中,都將一種有著長長脖子、小小腦袋的恐龍作為館標,它也是全世界小朋友都熟悉的一種恐龍,這就是馬門溪龍。1952年金沙江馬鳴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築公路的工人們開鑿巖石時,在那裡發現了許多像骨頭樣子的石頭,得到消息的楊鍾健立刻趕過去進行研究。楊鍾健發現,這是一種過去世界上還沒有發現過的新的恐龍化石,於是,楊鍾健就給這種恐龍取了個名字,叫做馬鳴溪龍。不過由於楊教授是陝西人,說出了定名之後其他研究人員因為口音問題,誤將“馬鳴溪”聽為馬門溪,從此,馬門溪龍便出現在各種文獻上,而馬門溪龍也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之一。這個故事後來成為了考古界的一個傳奇。

在舉世聞名的大英博物館內,楊鍾健——一位中國科學家的照片,與達爾文、歐文等世界級科學泰斗懸掛在一起,供世人瞻仰。楊鍾健也是享此殊榮的唯一亞洲科學家。

與達爾文、歐文齊名的渭南華州籍科學家楊鍾健


大英博物館掛內的楊鍾健像

楊鍾健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古人類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今年是這位科學大師誕辰120週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九三學社中科院委員會、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共同舉辦了活動,一起追憶紀念這位傑出的地質古生物學家。

1897年出生於陝西省華縣的楊鍾健,1917年入北京大學理科地質系,1923年畢業後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深造,師從國際古生物大師布羅裡和施羅塞教授,攻讀古脊椎動物學科,並以開篇《中國北方齧齒類化石》優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是中國學者的第一部古脊椎動物學專著,開創了中國學者對古哺乳動物化石研究的新時代,標誌著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誕生。

1928年楊鍾健回國,不僅領導了新生代研究室,也就是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前身,還負責了轟動世界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掘。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極大地支持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改以往對人類演化歷史的認識,而楊鍾健有關爬行類研究成果和論著,對實證“大陸漂移學說”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從古哺乳動物學和第四紀地質,到爬行動物和中生代地層,憑藉卓越的學術貢獻,l936年和l937年楊鍾健曾被選為中國地質學會的兩任理事長,並榮獲葛氏(葛利普,在中國工作的美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紀念金質獎章。

楊鍾健院士還曾擔任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局長、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西北大學校長、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等職,並榮獲多項自然科學獎項。

在楊鍾健從事考古經歷中,親赴野外考察長達半個世紀,足跡遍及全國,科學研究領域幾乎涵蓋了古脊椎動物學中從魚類到人類的所有主要類群,為這一學科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正是他的傑出科學成就,1955年,楊鍾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除此之外,楊先生還分別被推選為莫斯科自然博物館協會名譽會員、古脊椎動物學會榮譽委員和英國林耐學會會員。楊鍾健院士1979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楊鍾健熱心科學組織規劃和科學普及工作,是我國地學和自然學科初創階段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科的發展中,楊鍾健顯示了作為戰略科學家的韜略,他提出了“兩種堆積”“四個起源”的研究戰略,在其去世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依舊影響著中國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學科的發展。

楊鍾健還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中國“黃土之父”劉東生、古魚類學家劉憲亭、古爬行動物學家孫艾玲等一批傑出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都出自楊鍾健先生門下。

與達爾文、歐文齊名的渭南華州籍科學家楊鍾健

楊鍾健

“楊鍾健先生是一本大書。”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在紀念楊鍾健院士誕辰120週年時說,楊鍾健熱愛祖國、學術救國、淡泊名利、安心治學等崇高品質,值得學術界認真研究和學習。

在楊鍾健開創的中國古脊椎動物學與古人類學研究事業上,幾代科學工作者秉承其科學精神和工作作風,將我國這一學科研究發展成為當今國際公認的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多個領域的研究已居世界前沿。

“大丈夫只能向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說,楊鍾健的這句詩,是他一生最好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