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3月31日,美國洛杉磯有個火車司機,竟然駕駛火車衝出軌道,企圖撞向美軍停在洛杉磯的醫療船。


結果,未遂,被逮住了。


這個火車司機這麼愛硬闖,我們就叫他“闖王”吧。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這個闖王幹嘛要撞醫療船呢?


警察那邊調查說,闖王是出於對美國聯邦政府的不信任,懷疑美軍的醫療船不是來治療病人的,而是聯邦政府派來接管洛杉磯,或者在洛杉磯做病毒實驗的,動機不純。


為了挽救洛杉磯的江山社稷,闖王決定犧牲自己,開著火車“入關”,在接近軌道終點時全力加速。


最終列車脫軌,像一顆炮彈一樣連續衝撞了幾道障礙物才停下,停下時距離美軍“仁慈”號醫療船僅僅只有230米。


“你只有一次機會,全世界都在看著,聯邦政府肯定隱瞞了這艘船的真實目的!”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這個闖王簡直就是沒有帶著面具的V,一個追尋自由,反抗暴政的勇士!唯一的區別就是他的火車上忘了塞上炸藥。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這事如果發生在中國,肯定給這個火車司機的各種高帽子就來了。


然而你去外網看新聞,你會發現美國主流媒體並沒有深入挖掘“體制問題”,只是很平淡地陳述了一下客觀事實,彷彿火車是自然脫軌的一樣。


你們怎麼不問問人家為什麼對聯邦政府不信任到了這個地步?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如果是中國的事情,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都火燒眉毛到這個地步了,外媒還在找我們的茬兒。


方方已經上了洛杉磯時報的頭版,標題是“武漢的真實聲音”。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外媒捧她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有好幾個星期了。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方方日記的確真實,她寫的什麼“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什麼“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是看你對弱勢人群的態度。”

這些話現在都在美國應驗了,非常真實。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美國一個僅6周大的嬰兒不幸因為新冠死亡)


如果不是現在美國疫情失控了,我甚至懷疑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發給她都有可能,跟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一個套路。


現在明明是我們恢復了生產能力之後給海外捐物資,但西方媒體說,是中國公司把國外的醫療資源都搶走了。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我們已經援助了80多個國家大量的醫療物資,但西方媒體依然在大肆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話,說

美國對全球衛生和人道主義的援助世界第一,比中國多。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即便收到了我們的援助物資,或者從中國購買到的醫療物資,西方媒體依然在強調,中國這是在為疫情瞞報“贖罪”。


華為不計前嫌給美國援助了一批物資,紐約州州長科莫專門為此感謝了一下華為,但是其他美國媒體連個屁都不放。


國內媒體有一點不好的地方在於,總是隻選擇外面對我們友善的聲音告訴大眾,“糞裡淘金”,這樣會讓大家錯誤判斷現在的形勢。


你只要搞個梯子去外網逛一圈,你就會發現外國互聯網上現在汙衊中國的聲音之多,腦洞之大,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和中國媒體比起來,外國媒體是專業的洗腦機器。


1


在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外網嘲諷挖苦我們,現在我們控制住了,而外國的確診和死亡人數卻眼見得還在瘋漲的階段,就讓他們無話可說了。


怎麼辦呢?他們就換了一個思路,說我們公佈的確診和死亡人數都是假的。


外網非常流行一種謠言,說中國因為新冠疫情死亡人數是假數字,真實死亡人員遠不止三千人。


那他們覺得真實數字是多少呢?從幾十萬到700多萬到1400萬,各種說法應有盡有,通貨膨脹得厲害。


比如說725萬的一種。


他們的證據是什麼呢?他們說根據2020年2月中國這邊的報告,中國移動的用戶流失了725萬人。


這725萬人為什麼銷號了?為什麼不用手機了?


因為他們去世了!沒辦法用手機了!


而疫情剛好在2月爆發,所以他們馬上下結論,說這725萬人,都是死於新冠肺炎的。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驚悚程度堪比奧斯維辛。


最先炮製出這種說法的其實還不是外媒,是香港的媒體,香港有線新聞。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而且他們的說法更誇張,說700多萬隻是2月少的,一月還少了800多萬。


所以,有1400萬人消失了。


因此,疫情1月就在中國傳播開了,中國政府一直在瞞報。


類似的數據和說法還有很多,更是有了解中國的香港人,知道國內有三大運營商,把三大運營商的數據都統計了一下。


2000多萬,駭人聽聞。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有中國人在下面留言說:“用戶流失是因為移動網不好,移動流量費還貴,很多人攜號轉網了;


並且在中國有許多人都有好幾個手機號,所以這個數據並不能代表什麼。”


還有人說:“人都死了,誰會去註銷手機號呢?就算要註銷也是幾個月後的事兒了,這只是正常的用戶流失。”


但這些外國網友並不相信,他們普遍還是認為,哪怕700多萬人這個數字是假的,也絕對不會有中國政府說的那麼少。


有人拿出意大利來類比:


“中國有13.86億人口,意大利有6048萬人。把意大利的數據推到中國,那麼中國應該有924000人死去!


到底是誰在撒謊?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在中國為法國運送去物資後,法國媒體還在報紙上指責中國,說中國兩個月來一直在隱瞞真實的情況,死亡人數是編造的。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中國的抗疫舉措也受到了攻擊:

封城是侵犯人權的,健康碼是侵犯隱私的……


他們說健康碼會洩露你的行蹤,監控你的言行,還會標記你是否愛國……


腦洞大開,令人佩服。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謊言說多了,就會變成現實。


他們相信中國的火葬場每天焚燒5萬具屍體,他們相信就算沒死2100萬人,這些消失的手機號的主人也是被切斷了通訊,來防止他們向世界傳遞中國“真正的情況”。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因此,縱使中國官方也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統計國內新冠肺炎確診和死亡病例的數據,下面外國網友的回覆都是一水兒的“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還能說什麼?外國媒體的工作做得那叫一個穩。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2


幾年前,國內有一個很出名的知識分子,叫喬木。


在國內的時候,他各種噴國家的政策不好,體制問題,天天幻想美國是精神家園,光明彼岸。


結果,2017年,他辭去了北外的工作,一家人都去了美國生活。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彼時的公知圈子,對他極盡讚美之詞,稱讚他為“理想者”、“鬥士”。


這下算是如願以償了吧?


並沒有,才到了美國幾個月,他就發現這裡跟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樣,大失所望。


窮人很窮,富人很富,早晚高峰哪裡都有。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到了這段時間美國疫情爆發了,更是讓他看清楚了美國的很多問題,開始寫美國疫情日記了。


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喬木作為以前的公知寫日記,句句話都戳在公知的肺管子上。


比如不久前,因為疫情,國內需要上網課,有的學校週一那天需要孩子們一起在電腦前唱國歌,被外網不少公知諷刺為“洗腦”、“形式主義”。


結果喬木在自己的美國疫情日記裡寫,說自己女兒就在美國上學,每天都要起立宣誓,唱國歌,讀宣誓詞。


“我謹宣誓效忠美利堅合眾國國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國,上帝之下的國度,不可分裂,自由平等,全民皆享。”


我們一週才升一次旗,人家一週五次。


疫情期間不上學了,他去叫自己女兒起來學習,結果孩子一個激靈站起來準備宣誓,都快成本能了。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在美國,看病的限制是有很多的。


有許多藥,你吃了沒用,必須醫生讓你吃什麼,你才可以吃什麼。


如果在中國有這種事,被公知叫做“強制購買高價藥”。


但在美國,這叫做“對病人負責”。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看病的醫保,不上不下,奧巴馬醫改被廢的差不多了,能用的沒多少。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美國的窮人是看不起病的,喬木自己也在北京交保險,以防萬一在美國看不起病,回中國來看病。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公知們最近又在吹噓,說這段時間美國終於認真了,免費給測新冠了,還免費治療!


喬木又把真相全抖了出來——檢測是免費了,可治療費還要錢的,不可能免費。


美國沒有保險的人治療新冠6天,就要7萬3千美元!這幾十萬就出去了。


這14天平均4500美元的隔離,美國許多家庭是付不起的,不僅是沒保險的,保險不夠好的也付不起,就算治了,最後也要背上多年的債務,甚至要破產。


那如果檢測出了問題,到底是治還是不治呢?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之前公知們吹噓的美國給大家發錢,也被喬木揭露說不是人人都發,要看稅的,醫療船也只有兩艘。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喬木現在在美國是萬分感慨,他懷疑美國也沒能力追查接觸人群,根本控制不住病情。


他想回國,但是按照現在中國的標準,他研究了一下,發現自己只能投案自首才能回國了,但他在中國又沒犯事,沒有案可投。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曾經的公知一看他都快變成“小粉紅”了,和他展開了對噴,火力全開,毫不留情。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喬木的轉變,其實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燈塔國其實一直都這樣,但是在輿論宣傳上卻做得近乎完美,如果你不是像喬木一樣自己去美國看看,只看外媒給你做好的信息,十有八九要被忽悠瘸。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紐約州長科莫最近點名華為,說華為為美國捐贈了一萬個N95口罩,一萬個醫護手套,還有兩萬件防護服和五萬個護目鏡,他對華為表示感謝。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但是,這一消息,美國的主流媒體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報道。


在推特上搜索,也沒有關於華為捐贈紐約的消息。


能搜索到的消息,絕大多數都是華為手機、華為5G。


而絕大多數關於5G的消息,也是陰謀論。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如果不是紐約州長自己發佈的名單,華為給美國捐了物資這件事,基本對公眾是瞞得死死的,一點縫都沒有,你想知道這件事根本不可能。


零星幾個稱讚華為的人,都被一群人懟了。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說華為這是口罩外交,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說如果你拿到了口罩,你得好好檢查一下口罩的質量: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中國的輿論管控能力跟美國比著實是個弟弟。


很多人為方方辯護的時候,說我們都在批評她,是容不下她,侵犯言論自由,中國的輿論環境不自由!


我說實話,方方祖上是國民黨的高層,她家裡從解放戰爭開始,到建國後經歷過那麼久,那麼多的事件,也沒有因為她是國民黨高層的後代,遭遇過什麼。


現在她還能當湖北的作協主席,拿著國家給她的錢,還允許她寫日記批評國家,她作協主席這種身份的人,公然造滿地手機這麼大的謠,到現在也沒有處罰她。


這輿論環境還不夠寬容嗎?還要怎麼寬容?把方方送到廟裡供起來才叫寬容?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中國政府被罵得多,恰恰是因為輿論環境相對而言還是寬容的,方方可以罵別人極左,網友自然也可以批評她,這很自由。


如果中國也學美國,處理對自己不利的消息快刀斬亂麻,你還想在網絡上聽到罵聲?不可能的,一點浪花都不會有。


法國黃背心運動期間有二十多個人因為和警察衝突被打瞎了眼睛,但是法國人自己都不知道,但法國人肯定知道香港某個自導自演女生的眼睛瞎了。


這才叫正兒八經的輿論管控,你甚至都感覺不到自己被管控了。


3


西方媒體有一個“新聞框架理論”,凡事不論對錯,立場先行。


在他們的媒體語境中,西方是自由民主的,中國是禁錮專制的;西方是繁榮發達的,中國是野蠻落後的,總之中國沒入關就是有原罪


在新聞還是素材的階段,就首先要經過一輪篩選。


只有符合這些二元對立衝突的中國新聞素材,才會被CNN,BBC等西方主流媒體拿出來,打磨加工,生產出西方式“反華流水線新聞”。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這個框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歸類打包(categorization)”,將新聞事件歸類於不同性質的範疇,貼附標籤。


比如意大利封城那個馳名雙標的圖,外媒是先給意大利和中國貼上不同的標籤,再加以評價製作的:


意大利首先是一個民主國家,他的封城也必然是“民主的封城”,而中國是一個專治國家,中國的封城措施比新冠病毒本身還糟糕。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其次是素材的細節,同樣要根據西方價值觀來選擇性報道,比如前段時間紐約時報關注了中國孩子上網課的問題。


全球有7億學生因為疫情被迫上網課,但紐約時報偏偏就挑中國的刺。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開篇引入的故事就是,一個建築工人到500公里之外的沿海省份打工了,帶走了自己的智能手機,家裡的小孩沒法上網課了。


這個是事實,但紐約時報在這個素材後面加了一句無中生有的:“如果孩子想使用智能手機,唯一的設備在500公里以外。


這句話乍一看是說唯一的手機在爸爸那裡,但仔細一想,一副中國智能手機不普及的荒涼場面馬上就出來了。


接下來紐約時報就輕車熟路,什麼“儘管中國經濟發展很好,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窮到買不起智能手機,上不了網”啊。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然後像模像樣擺個數據,說中國有4.8億人上不了網!


但紐約時報沒有告訴讀者的是,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幾歲小孩和60歲以上玩不動手機的老人。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2019年,中國15週歲以下的兒童和60週歲以上的老人就佔了5億,而且6歲以下幼兒就算會玩家長的手機,也不計入網民統計。


被紐約時報這樣一報道,中國人大部分都連不上網的圖景就勾勒出來了。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還有一種常見的手法,叫“框架效應”。


就是在外國媒體做民調的時候,故意在選項設計上動手腳,誘導讀者做出媒體想要的選擇。


比如在下面這個“美國新冠疫情應該由誰來背鍋的民調”,一共6個選項,第一個就是中國,很簡單的china一個單詞,而且顏色用的亮色很顯眼。


後面二三選項都設計得又臭又長,一眼看不完,到了具體人物的地方,又都是對官員指名道姓,沒有提及制度上的問題。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最後大家選什麼的多還用看嗎?


與其說這是一份民調,不如說這就是一份教美國人仇恨中國的宣傳冊,不覺得是中國問題的人選完也會被在心裡種下這個想法,而且不會對美國的制度產生懷疑。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對外宣傳有成熟體系,對內管控輿論他們也很有一套。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NHS有一名資深女官員,2月份為美國疫情吹哨,舉報NHS瀆職。


“NHS部署不當,他們派遣沒有接受過防疫訓練的工作人員參與撤僑行動而且不給他們發防護服,口罩等防護裝備,這會使得工作人員暴露在病毒當中。”


“從疫區接回來的人員本來應該進行隔離,但NHS的管理很混亂,隔離人員可以隨意外出走動,接觸人群。”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幾天後這個女官員就接到上級通知被降薪調職了,如果15天內不接受新的安排,就將被開除。


進入3月份,美國確診病例開始飆升,但聯邦政府拍著胸脯表示醫療資源足夠,讓大家放心。


然而實際情況是不少科室的醫護人員一週只發一個口罩,只能冒著風險多次重複使用。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3月22日,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醫院護士帕切克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跟記者反映了口罩,防護服不足的現狀,

馬上就被上級警告不要“亂說話”。


向媒體吹完哨後,這個護士被以“缺勤”為由取消了個人假期,當月的全勤獎也沒了。


美國《時代聯盟報》稱,這名護士的案例並非“個例”,該州許多政府機構人員和醫護人員被告誡,不要向媒體“吹哨”,否則就被炒魷魚。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在西雅圖的門羅郊區,有個叫保拉·盧愛德布史的護士,僅僅是在社交媒體臉書上發了一條動態,說自己工作的醫院有很多醫鬧的病人。有一些情緒失控的病人把髒口罩丟向醫護人員,還對著牆和出入口故意吐口水。


這條臉書動態很快成為熱門消息,幾小時後就被刪除,那個護士的臉書賬號也消失了。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亞馬遜位於紐約州斯塔滕島配送中心的員工克里斯·斯莫爾斯向媒體抱怨,疫情爆發期間公司不僅強制員工繼續工作,還不給他們發防護裝備。


他和幾位工友一起舉牌子抗議,希望亞馬遜重視員工防護,做好消毒措施,給他們發口罩等防護設備。


亞馬遜很快就把他解僱了,理由是他不遵守“防疫規定”。


美國這吹哨人都夠湊一桌宴席了,美國怎麼對待他們的?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場黑色喜劇:有個叫張海燕的留學生在美國留學。


這個學生屬於“空氣香甜派”,特別嚮往西式自由民主。李醫生事件爆發後,她跟紐約的一些反華藝術家一起合作,發起了一個“我支持李先生”的活動。


為了營造聲勢,得到洋大人的關注,她還搞起了行為藝術,自己鑽進一個牢籠裡(諷刺中國官方不讓她說話),假裝自己受到政府迫害。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不光發圖片,她還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封“遺書”,控訴這個荒誕的“黑暗社會”泯滅人性。


結果紐約警察可不理解她那套“藝術”,當地時間凌晨三點直接持槍破門而入,把她控制起來,直接帶去精神病院做精神鑑定,還把她跟那裡的精神病人關在一起長達12小時。


原來紐約警察理解錯了,把她發在社交媒體上的“I want to leave,I'm leaving”等理解成了宣揚自殺。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直到後來這個張海燕反覆跟警察解釋,這封信不是宣揚自殺,也不是在抨擊美國政府,而是針對中國後,警察才釋放了她。


從紐約警察半夜“社區送溫暖”的雷霆行動就能看出來,美國對於社交媒體的控制力達到了什麼程度。


這幾年,經歷了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疫情危機幾次大的動盪之後,很多國人已經看出西方制度的弊病了。


但多數西方選民依然不認為他們的制度有問題,不得不說,媒體的洗腦作用功不可沒,讓這套西式自由民主的體制的韌性強大到令人驚歎。


直到現在,西方民眾依然“制度自信”滿滿,認為中國現在本土新增病例個位數都是假的,而他們的數字才是真的。


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可以想象到的是,如果不遭遇直擊靈魂的痛苦,許多西方人還是改變不了自己的思維。


不過沒關係,事物的發展不會因為個體意志而停止,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


腐朽的大清在被徹底推翻之前,政府和民眾一開始也是死活不肯接受的,他們的思想也是經歷過一個變化的。


清政府早期一直以為領先了自己幾個身位的西方還是那個天天要找自己買瓷器的蠻夷,一開始還有膽子向全世界宣戰,後來被打到城門口就老實了。


政府都開始腐爛了,民間團體一開始的思路,還是更多地傾向於維持現有的政權,攻擊敵人,“扶清滅洋”,哪怕他再爛,也是自己家的政府。


只有等到內部問題越來越大,才會有人慢慢萌生推翻自家政府的想法。


美國也不會例外。


等到美國的問題已經大到影響所有人時,讓大家不把房子拆了就活不下去的時候,民眾人人自危,內部矛盾就成了主要矛盾,不光不會再轉移矛盾向外,還會開始尋求外部幫助。


到時候,特朗普喊哪國的病毒甩鍋都沒用了,大概只能在白宮指著蓬佩奧的鼻子罵人,扯著嗓子大喊:

“諸臣誤我!滿朝文武人人可殺!”


文明和個體是一樣的,總歸是要成長的,靠腦子記不住的教訓,總有一天現實會用鮮血教他們記得。


方方日記登上外媒頭版,我們啥時候能有“美國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