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發展目標 實施“四大戰略”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晉政發〔2019〕6號)發佈,提出要著力實施中心帶動、軸帶牽引、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四大戰略”,加快推進區域協同、產業聯動、精準脫貧、生態共建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五大任務”,建立健全區域合作、區域互助、利益補償、要素流動、公共服務均等化“五大機制”,實現“兩山”與平川、城市與鄉村、經濟與生態“三個協調”,推動區域空間互融互促、產業發展共進共贏、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實現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兩山”與平川、城市與鄉村、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區域合作發展機制基本建立,產業聯動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解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到2035年,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經濟發展水平、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得到有效解決,人民生活更為寬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全面形成,與全國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指導意見》指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統籌協調,分類指導;改革創新,開放合作;問題導向,目標引領的基本原則。

《指導意見》提出,要著力實施四個重大戰略:

中心帶動戰略。突出太原都市區在全省城鎮化格局中的龍頭作用,全力提升省會太原的集聚輻射功能和核心引領作用,按照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堅持“內”“外”互動,提升城市首位度,走以質取勝的路子,強化區域中心城市影響力,打造區域經濟助推器。積極推進我省中部盆地城市群一體化建設,強化三大城鎮群的輻射帶動能力,以城市集群輻射全省,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軸帶牽引戰略。加快發展經濟廊帶等通道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點帶線、連接成軸,以軸帶發展牽引板塊崛起,圍繞和依託大西線、太焦線,充分利用沿線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要素優勢,推進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型升級三大領域率先突破,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經濟走廊,推動全省北中南協同發展、東中西互動合作,形成省內省外經濟發展互聯互通的新局面。

鄉村振興戰略。抓重點、補短板,著力破解制約我省“三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統籌城鄉空間開發保護,通盤考慮城市和鄉村發展,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對於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村莊,因地制宜、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繁榮進步、農民富裕發展的目標。

融合發展戰略。積極對接國家重要區域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我省地緣生態、資源特色、歷史文化、人才資源、紅色革命等優勢,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強與環渤海經濟圈、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晉陝豫黃河金三角、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等的交流合作,不斷拓展我省發展新空間。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差別化的區域發展政策,提高區域政策協同性、精準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區域政策應更加註重促進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要加大對特殊類型地區的扶持力度。建立區域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客觀評價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強化對區域經濟形勢的監測預測和跟蹤分析,建立與之聯動的區域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同時將做好對區域規劃與區域政策實施情況的督查,強化重點項目、重大事項的落實。

本報記者王龍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