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情景式默寫題, 考試複習必備!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 描寫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 表明漁人進入桃花源後總體感受的句子:

豁然開朗。

3. 寫出桃花源不易發現的句子:

① 山有小口;② 初極狹。

4. 從環境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 從心情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 從穿著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7. 從活動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

其中往來種作。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狀態: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9. 寫出桃花源社會風尚的句子: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10. 寫出桃花源人對漁人熱情的句子:

①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②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③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2. 桃花源人“遂與外人間隔”的原因: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3. 桃花源人滿足於桃花源生活,厭惡外界生活的體現是: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小石潭記》 柳宗元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如鳴佩環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

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

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5)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遊,面對如此美景,遭貶而遊歷於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6)課文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水的清澈見底,透明可愛,魚兒自由遊弋,似與人們相樂的情趣。

《關雎》

1、起興的句子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詩的綱目,統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小夥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體現全詩的精神,抒發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4、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5、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詩中描寫青年男子對美貌少女表達傾慕之情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關雎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男子對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難眠的句子是:

輾轉反側,寤寐思服。

7、《關雎》中的男子由“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美好聯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願望和喜悅心情。


《蒹葭》

1、成語“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詩句: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悽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4、表現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5、《詩經·蒹葭》中於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悽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詩人遭受統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幹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子衿》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一句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寫出了其相思縈懷之情。

2、“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內心獨自,則通過誇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詩人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運用假設語氣、讓步的姿態做出強烈反問的兩句是: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達作者送別友人時曠達胸懷和真摯友情的詩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敘將別之時,氣勢宏偉,已寓不必傷別之意,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調的詩句是: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勸慰友人不要哀傷,表達出詩人豁達,爽朗的胸懷的詩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為離別而傷感的詩句是: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7、表達作者勸慰友人不要做兒女之情句是: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形象地描繪出洞庭湖壯闊氣勢的句子: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含蓄的表達了詩人求仕之心的詩句是: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描寫洞庭湖波瀾壯闊的名句是: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渴望出仕而無人引薦的句子是: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5.《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筆力千鈞,備受後人讚賞的句子是: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6.《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出洞庭湖浩大氣勢的名句是: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北冥有魚》 莊子

1.在《北冥有魚》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幻莫測的句子是: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2.莊周用一個比喻句來描述鯤鵬奮飛時的情形的句子是: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3.文中描繪鯤鵬奮飛時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並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的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類比的句子是: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麼樣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併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6. 文中以杯子、草芥為舟,來說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7、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論來說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8、《莊子·北冥有魚》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9、莊子在奇妙莫測的描寫後具體描述了現實社會的四種人,他們分別能“效”“比”“合”“徵”,但卻以世俗之見自視,作為人生的境界,他們也僅僅是斥鴳翱翔於蓬蒿之間罷了。並未入道,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文中描寫四種人句子分別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10、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11、作者在徹底否定了“有所待”的萬物和現實中的高人之後,才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三類人的句子是: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

《雖有佳餚》

1、《雖有佳餚》中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以“佳餚”類比“至道”,說明實踐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教學相長指教和學相互促進。出自《禮記·學記》: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大道之行也》

1.可以為現在政府任用人才,營造社會風氣所借鑑的兩句是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 孟子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與之相近的語句是: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3. 大道的內涵是實行民主體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務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4.社會制度是公有制天下為公。實行民主選舉,即

選賢與能。

5.“大同社會”是各盡所能,即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6.社會”實行各取所需,即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7.“大同社會”社會安定和平,即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馬說》

1.本文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係)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是: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徵(千里馬有異於常馬的特徵)的句子是: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1.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的感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2.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13.描寫食馬者愚昧無知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賣炭翁》 白居易

1.描繪了賣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2.描寫賣炭翁飽經風霜、孤苦伶仃的勞動者形象的詩句是: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3.描寫賣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4.表明賣炭翁貧困的句子是: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5.揭露了宮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1、破山寺後禪院環境幽靜深遠,正如常建詩中所寫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2、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有兩句詩各含一個成語,這兩句詩是:

曲徑通幽處”“萬籟此都寂”。

3、《題破山寺後禪院》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兩句詩寫出了環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啟示。

4、悠長的鐘磬聲,在萬籟俱寂中帶來深遠的禪意,使人心靈愈發沉靜的句子: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送友人》 李白

1.詩中交代送別地點及環境的句子: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2.詩中借馬的蕭蕭長鳴,表現友人不忍離去的詩句: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3.詩中比喻友人離家遠遊,行蹤難定的詩句: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4.詩中借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詩人與友人難捨難分之情的詩句: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1、“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

2、“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

3、“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

《卜算子·詠梅》 陸游

1、陸游《卜算子·詠梅》中寫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堅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現梅花高潔傲岸的句子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2、《卜算子•詠梅》詞人借寫梅花凋落的情景來表達自己至死不變的愛國之心的詞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