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最接近把一个人的生活重新过一遍的事情是回忆那种生活,如果可以,也用文字记录下来,让这种回忆尽可能地长久。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有这样一部 “奇葩”电影,全片只有一个角色、没有一句台词,片长仅12分05秒。也许你认为这样的电影会很单调乏味,但事实刚好相反,这部电影不仅不单调乏味,而且把一个人漫长的人生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就是豆瓣上评分高达9.3的日本动画电影《回忆积木小屋》。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回忆积木小屋》豆瓣评分

该片由加藤久仁生执导和编剧,不仅斩获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而且凭借另一类“老人与海”的温情与倔强的故事,荣获了万千观众们的喜爱。

影片讲述了在大海中央,有位老人独居在一座下半截早已被淹没了的小屋里。海水淹没一层,老人就加盖一层,但每一层之间都留了一个小方口。当再一次向上搬迁时,老人心爱的烟斗不小心掉进了方口里。为了找回烟斗,老人向下潜入水中旧屋里。随着老人一层一层往下钻,旧时的回忆也一层一层剥开来。


虽然《回忆积木小屋》是一部动画电影,但它值得所有成年人细细品读。老人一层一层潜入积木小屋的最底处,不仅倒放了他漫长的一生,也象征了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内心被层层包裹着。我们心潮澎湃,在人世的海洋里驶过一层又一层,一浪又一浪,但发现自己远离了亲情,远离了温情,远离了一切儿时就期盼的美好憧憬,以致最终迷失了自我。

而老人对“家”的深情回忆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刺激着我们的心绪,唤回了我们对人生和自我的重新定义。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像老人那样,一层一层剥开内心,找回最真实的自我。

本文我将从老人的生活和心境双重“洋葱式”的展现,导演使用的特殊电影构思技巧及影片背后对现实人生的一些思考三个方面来解析这部经典动画电影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回忆积木小屋》海报


01

剥开老人“洋葱式”的生活:失去了亲人,但依然有回忆温暖生活

影片一开始,挂满墙壁的照片就把独居老人的形象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他抽着烟斗,对着照片发了会呆,接着打开地板上的小方盖钓起鱼来。这么有意思的房子还真是少见。但等到镜头移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时,我们才知道这是一座深处大海的积木小屋。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老人在屋内小方口垂钓


独居大海,这是老人“洋葱式”生活的表象。通过画面我们能感知到老人没有亲人,孑然一身,每天最惬意的画面就是打开窗户眺望大海;接着,把钓来的小鱼煮熟,饱餐一顿。旁边的电视机发出嘈杂的喧哗声,但老人安静地吃着饭。

当某天清晨海水再次淹没了地板后,老人知道,新的搬家之旅又要开始了。砌墙,垒砖,搬家具,本来一切照旧,但一不小心把陪了他几十年的烟斗掉进了水中小方口里。

思索再三,老人决定穿上潜水衣,潜入水中捡回烟斗。正当要捡起那只烟斗时,老人想起了曾经帮他捡了无数次烟斗的老伴,而环顾四周,老伴曾躺过的那张床依然还在。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老人潜入水底后看到老伴曾经睡过的床依然还在

就此,老人“洋葱式”的生活剥开了第一层:原来他也有家人。他依次再往下钻。每潜入一层,他的“洋葱式”生活就剥开一层:原来他也曾儿孙满堂,原来他也有个梦想新生活的女儿,原来他也曾幸福地看着妻子陪着孩子玩耍,原来他和妻子从小青梅竹马,一同建造了这座小屋……

当剥开一切,“洋葱式”生活似乎注定是一场过往云烟时,在小屋的最底层,老人看到了第一次住进小屋而举杯庆祝时妻子用过的酒杯。他把酒杯带回小屋的最顶端,优雅地倒上两杯红酒,碰杯后一饮而尽。由此,影片解开了老人独居生活的所有谜底:别人都移居他处,但他依然倔强地留在海里,除了对小屋的执念外,更多的是对过去美好的“家”的生活的眷念与回忆。而这份回忆,让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老人曾经幸福的一家


法国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所说: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不会孤独,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

因此,老人身边确实没有亲人,但回忆可以温暖他的生活。而回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顾着一路向前拼,与别人一争高低,妄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获得最大世俗化的自我,由此变得冷漠,变得无情,但他们不仅失去了回忆的勇气,也失去了所有可以温暖生活的东西。

02

剥开老人“洋葱式”的心境:看似孤独的老年生活,依然有达观的人生态度

纵观整部影片,除了展现老人“洋葱式”的生活外,也展现了老人“洋葱式”的心境。

独自面对大海,独自面对早起后海水漫过脚丫,他看起来是那么的孤独无助。而这仅仅只是他心境的表面现象。剥去这一表层后,我们看到的是老人无比坚强的内层:他爬上房顶垒砖砌墙,不管狂风暴雨,连夜赶工再加盖一层,以便可以继续住下去。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海水淹没之前住的那一层后,老人再加盖一层继续住下去


难道这又是一个类似于海明威笔下倔强的“老人”形象吗?

正当我们这么认为时,老人不小心掉入水中的烟斗却成了我们继续剥开老人“洋葱式”心境的切口:在不断倒放自己人生的回忆中,老人留恋家的温馨,对家人有说不尽的柔情。因此,虽然看不见潜水衣背后老人脸上的表情,但他一层一层迫使自己往下钻,并时不时从潜水衣内冒出来的泡泡,我们知道,老人内心除了倔强的一面,还有曾充满爱但如今失去爱后的凄楚与无奈。

但这就是老人最终的心境吗?

就像回归现实生活后,老人模拟当年与妻子喝酒场景一样,经碰杯后老人不仅获得了满足,心境也顿时达观起来。剥开老人“洋葱式”的心境后,原来核心就是老人达观朴实的人生观。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拿回老伴的酒杯后,老人与酒杯干杯


而对于这样的人生观,加缪也在《西西弗神话》里也做了更透彻的解释:

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去用残损的手掌抚平彼此的创痕,固执地迎向幸福。因为没有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而只要竭尽全力就应该是幸福的,拥抱当下的光明,不寄希望于空渺的乌托邦,振奋昂扬,因为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

无疑,老人做到了拥抱当下的光明。而剥开了老人双重“洋葱式”的生活和心境的我们,除了眼睛被刺激后,内心更应该学到什么。每一个人一生中总要经历苦难、误解,孤独及终老等,除了努力拼搏证明自我外,也要保留一份独我的达观魅力。只要活着,总能看见第二天升起的太阳。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曾经刚住进小屋时老人与妻子举杯庆祝

03

导演使用的特殊电影构思技巧以及影片背后对现实人生一些思考

影片以短小的篇幅,用倒叙方式细数了一个老人的一生,并传达给观众丰富的认知理念。就凭这点,我们不得不折服导演加藤久仁生的电影构思艺术。

除此之外,导演还采用冷暖色彩的对比和自由切换,更凸显了老人的形象和电影的主题。当老人潜入被淹没的积木小屋各层时,他亲眼所见的都用偏冷的蓝绿色彩画面展示,但老人触景而生发的回忆全部用偏暖的淡黄色彩画面显现。一冷一暖,转换自如,这不仅让我们对老人“洋葱式”人生感同身受,并在视觉的震撼中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海水这一符号的巧妙运用,则突出了导演加藤久仁生在人本思想上的环境意识。很多年前,老人居住的地方是一片绿葱葱的陆地。人们安居乐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创造人类文明。

但随着老人结婚生子、儿孙满堂,直至老伴逝去独自留守在此的几十年时间里,海平面不断上升,最终陆地变成了汪洋大海。在文明化的过程中,人类变得强大,但自然却变得更加脆弱。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曾经不断累高的小屋,只露出了顶部


对此,加藤久仁生用浸没在水中的积木小屋来唤醒人类的环境忧患意识,并用无声的画面号召大家去寻找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

当然在影片里,导演不仅仅展现了“与环境和谐”的人类诉求,通过无声的老人也向我们展示了“与自我和谐”的认知诉求。世界就像一座永不停歇的大风车,日日夜夜不停劳作;而很多生活在其中的人便被裹挟着失去自我决断的能力,以为不停地追赶时代就是展现自我的最好方式。因此,他们忘记了曾经的美好,忽略了当下的光明,在没有回忆的时光中慢慢沉沦。

但《回忆积木小屋》中老人却倔强地生活在快要被淹没的小屋中,看起来确实很孤独凄凉,但在无所欲的状态中回味曾经的幸福,并把幸福像泼洒香水一样,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这种豁达执着的人生态度足以给忙碌的都市人一份惊醒。其实,我们也可以像老人一样,在追逐自我的人生路上,不妨慢下脚步,听听大自然的呼声,听听内心的呼声,试着把曾经的美好重新安放在心底,也许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回忆积木小屋》:在剥洋葱式的回忆里,体会人生温情及现实思考

老人看到的海底积木小屋



结语:

《回忆积木小屋》是一部短片动画电影,但确实足够精悍。它没有经典对白的场面,也没有优美曲折的故事情节架构,但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人生并不缺少关爱,世界也并不缺少温暖,只是缺少正确的自我打开方式。珍惜回忆,珍惜当下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