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打好防汛抗旱准备战

未雨绸缪,打好防汛抗旱准备战

云龙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双丰社区荷叶坝进行隐患排查。 通讯员/汪醒 摄

株洲日报记者 马文章

通讯员/肖琼 颜寿乐

3月28日,我市提前4天进入汛期,一场“大考”即将来临。

其实,早在3月25日,我市就召开了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2020年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克服侥幸思想,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和“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总体要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降雨比历年同期偏多近四成

我市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雨多易涝、久晴则旱”情况。同时,防汛抗灾点多线长面广,加上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江河湖库防守、城市防洪排渍任务较重,任何一个环节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不严、排查不力,都有可能引发大灾害。

从气候趋势看,以2019年为例,汛期较常年提早26天。其中,7月6日至9日全市平均降雨250毫米,茶陵、攸县降雨(茶陵374.8毫米,攸县362.7毫米)创任意三天累计降雨量历史极值。

对比历年同期的降雨数据,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达到456.5毫米,偏多38.47%。今年,我市前期降雨总量偏多,后期不确定性也相应增多。

“一办九组”协同作战,形成聚合力

防汛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工程,需要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尽职尽责、协同作战,形成防汛抗灾强大合力。

思想认识是做好防汛工作的第一道“堤坝”。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和“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总体要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着眼于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3月23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为“市防指”)下发了《2020年市领导和市防指成员单位联系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方案》,根据统一部署,市应急管理局发挥联络部、参谋部、作战部作用,指导、督促各部门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各级各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风险防范、管行业必须管应急救援”的原则担起主体责任,主动适应职责调整变化,防止责任空挡,确保汛期上下指挥对口。

实践证明,防汛抗灾关键在“防”,根本靠“做”。

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防汛抗旱“五个确保”目标任务,要打好防汛抗灾这场大仗、恶仗、持久战,需要各级各部门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共同构筑洪旱灾害防御的铜墙铁壁。

当前,我市健全机制聚合力,大力推行市级领导联点包片机制、县市区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应急响应期间,市防指下设“一办九组”,在市防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目前,各成员单位正在全面完成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并报市防办备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在坚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补齐防洪排涝工程短板,以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和涉河工程为重点,开展度汛隐患排查整治。目前共排查整治隐患388处,投入1100万元启动“一江两水”堤防管养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抓好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专项检查交办问题整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前,市防汛物资储备站已按照定额储备的要求,并根据株洲防汛抢险的实际需要,储备了抽水泵、编织袋、编织布、格宾笼、救生衣等10多种防汛物资及设备。全市水利行业共储备了约1500万元物资设备,同时签订了近1300万元的代储协议,包括砂卵石、块石等,基本满足了全市防汛抢险的需求。

细节决定成败。防汛工作务必要突出防御防守重点,成竹在胸才能掌控全局。我市正加快建设强基础,立足长远铺排项目,着眼当前推进项目,加大投入保障项目,实施防洪排涝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铺开水利建设项目2568个,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已完成80.5%。

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救援力量是防汛抢险的根本保障。目前,全市已组建抢险队伍和专家队伍319支、1.4万余人,迅速集结了53名专家组成防汛抢险技术支撑组,关键时刻承担“智囊团”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