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擴軍之前,她們應該生存下去

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對於中國足壇來說,新冠疫情的打擊同樣也是巨大的,但有一類群體,似乎經常被我們忽略,那就是中國女足的姑娘們。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如果說對男足的衝擊很大,那麼女足在這次疫情之下卻遭受著更重大的打擊。引用國內《足球報》的報道,這次疫情對國內女足聯賽的體系改革造成了重創,大部分球隊都會在本賽季減少投入,以此來應對目前帶來的經濟危機。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女中超聯賽球隊的原定於今年從8支擴軍到10支,但大連女足已經率先倒下,經營不善慘遭解散,另外的女中甲聯賽,湖北精英女足也遭解散,擴軍計劃也將擱置。除了解散的球隊外,其他的球隊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經營問題,包括欠薪、人員結構變化等等問題。


也許在擴軍之前,女足聯賽的當務之急是應該好好想想如何讓俱樂部生存下去。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女足面臨如此境況,其實並不在意料之外。即便是我們在討論足球的時候,也很少會涉及到女足的話題。由此可以看出,女足所面臨的生存問題以及關注度,遠遠比我們相信的困難多了。

從巔峰滑落谷底:中國女足用了17年

其實,中國女子足球的起步發展,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早。早在上世紀20 年代,在一些沿海城市中,便開始出現女子足球活動。最早的女子足球運動起步於中國香港,直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女子足球運動才得到了全面發展與提高。

在這個時候,中國女足實際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1984年,第一屆女足國家隊正式成立,由女足之父叢者餘掛帥,孫慶梅、李秀馥等一大批優秀的球員就在這個時候集結了起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直到90年代,女足逐漸迎來了巔峰。1991年首屆女足世界盃在廣東展開,這對於整個中國乃至中國女足來說都是一次認可,當時女足主帥商瑞華帶領女足一路高歌猛進,但最終止步1/4決賽,她們0-1不敵瑞典。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商瑞華

在商瑞華麾下,他培養了包括孫雯、水慶霞、劉愛玲、溫利蓉在內的女足核心主力球員,這些球員之後也成為了女足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特別是孫雯,成為了日後中國女足的旗幟人物。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從那時候開始,女足真正開始邁向世界一流水平。1995年,女足第三任主帥馬元安率隊出征第二屆女足世界盃,1/4決賽成功復仇瑞典,但最終還是在半決賽中0-1負於德國,名列第四。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馬元安

隨後在1996年奧運會以及1999年的世界盃,中國女足在孫雯的爆發之下迎來了最閃耀的一段時光。鏗鏘玫瑰一路過關闖進決賽,可2次都是惜敗美國。孫雯1999年世界盃打入7球勇奪金靴,成為了那屆世界盃的最佳球員,徹底征服世界足壇。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但光環之下,女足開始走向了崩盤式的下滑。

馬元安執教以來,雖然帶領中國女足取得了從未達到過的巔峰,但這也導致了另一個問題的忽視,馬元安過於注重球隊目前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女足後備力量的沉澱。隨後,中國女足後備人才不足、青黃不接的情況日益凸顯,靠著孫雯等人也不足以撐起整個中國女足的未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2000年,既是新世紀的開端,同時對於中國女足來說,也是一次命運的轉折點。悉尼奧運會上,中國女足戰平美國、小負挪威,遺憾未能出線。2001年女足亞洲盃上,中國女足也錯失冠軍,連續7次奪冠的偉業就此終結,馬元安也因此下課,女足最巔峰的一代其實已經宣告落幕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這17年來,中國女足從巔峰走向谷底。她們很快在世界範圍內躋身了一流強隊的水平,但也自此走向下坡路,此後的世界盃之旅最好成績僅僅在8強,而奧運會更是多次未能小組出線,這樣的中國女足確實是有些難堪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後備力量一直是一個球隊能夠賴以生存的根基所在。中國女足曾經湧現了一大批人才,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當時卻沒有在後備力量上形成良性的發展,孫雯一代謝幕後,女足難有人才的湧現。一組數據,或許能夠讓你看清楚女足最真實的現狀,來自體育產業生態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國內只有589名註冊的成年女足球員,U18註冊球員只有2051名,U16註冊球員只有3158名,少的可憐。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這也許並不符合我們對於女足的印象,但事實就是如此,後備力量的沉澱問題在90年代就已經出現,但由於當時女足成績的光芒掩蓋了太多的真相。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中國女足2019世界盃前的參賽成績


女足聯賽:探索職業化路上的掙扎

在中國,總有一種聲音:“解散男足,用男足的經費去發展女足!”


這樣的論調不絕於耳,但事實上,男足和女足根本不是一回事。我們討論女足的時候,並不應該將她們與男足進行對比,反之亦然,兩者不具備可比性。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足球聯賽對這個國家足球水平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於中國女足來說同樣如此。從1997年開始,中國足協正式創辦女超聯賽。然而,這並不是中國女足的春天,反而讓女足迎來了一個混亂不堪的開始。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女足事實上一直在探索職業化的道路。首屆女超聯賽在97年開始,甚至比男足中超聯賽還要早了6年,那個時候的男足仍然是甲A時代

。但參加女超聯賽的球隊只有4支,因此採取的是主客場制雙回合進行比賽。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但這樣下去,不僅僅參賽的球隊少,關注度也很低,4支球隊來回打也難以吸引更多的關注。自2003年起,女超聯賽終於進行了改革,採取的是南北分區加決賽的賽制,仍為主客場雙循環。此時,男足首屆中超聯賽才剛剛打響,雖然女超聯賽起步很早,但受制於各種艱難的條件,即便進行了改革也很難維繫下去,職業化的方向改了又改。2005實行了“分賽區的賽會制”的比賽形式,2007年開始合併中國女子足球聯賽,

但這一切的舉措並沒有使女足職業化之路走得更加順暢,反而是四面碰壁。同時,女足聯賽也沒有科學、系統的升降級制度。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2011年,由於缺乏合理的升降級制度,女超聯賽乾脆更名為全國女足聯賽,並採用雙循環分站賽的賽制。直到2014賽季,又重新迴歸了升降級。那一年,足協對女足聯賽全面實施改制計劃,內容中規定:“16支隊伍按2014年聯賽成績,前八名參加女超聯賽,後八名參加女甲聯賽。”2015年,女超聯賽才終於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裡。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在隨後幾年裡,女足聯賽才算較為穩定地發展著,在2018年,女足聯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乙級聯賽應運而生,聯賽的金字塔結構初步建立起來(女超-女甲-女乙)。但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女足聯賽看似建立起來的高塔被頃刻間擊碎。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說到底,關鍵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1. 老生常談的問題:女足觀賞性與關注度

談到女足,最經常提到的必定是女足本身的觀賞性與關注度。女足觀賞性普遍不如男足,這是一個客觀事實,這也就天生導致了女足發展起來的困難窘境。雖然女足不乏有大勝的賽事,但對抗差、節奏慢卻是一個主旋律,從2019女足世界盃的數據統計來看,多數球員場均跑動都在8到9公里左右,甚至早幾屆比賽裡場均跑動只要7公里多,雖然我國的女足聯賽並沒有這方面的統計,但可想而知,並不會比這個數據高。而這一跑動數據,不過是男子業餘聯賽的水準罷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觀賞性低,也就導致了關注度低。沒有太多人會關注這樣的賽事。根據估算,一場女超的比賽的觀眾,基本不會超過一千人。此前上海女足還曾免費贈送球票,新賽季的揭幕戰也不過吸引了不到一千名觀眾。而其他地區的女足觀眾,每場可能也就百十人,這樣的關注度完全支撐不起女足聯賽的發展。說到底,觀賞性是體育賽事商業化的根本價值,缺乏觀賞性,難以談及關注度。


2. 執著於職業化卻本末倒置

從女足聯賽這些年的改革,能夠清晰地看出女足聯賽是想往職業化的方向去靠攏的。當然,這也是世界女子足壇的一個主流方向,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無可厚非。但從全世界範圍來講,女足的職業化也只是在發展之中,並沒有形成很成熟的職業化體系,中國女足探索了20多年,依舊沒有找到職業化的出路。就連女足水平最高的美國,其女足職業聯賽也在2012年倒下,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女子足球聯賽”。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而亞洲範圍內,日本女足直到現在也沒有真正實現職業化的目標,日本足協主席田島幸三也提到了女足職業化的進程:日本國內女足頂級聯賽在2021年,最晚不超過2022年實現職業化。可以看出,目前在亞洲水平最高的日本女足,也依舊在完善和探索職業化的道路。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值得一提的是,南美足球強國阿根廷,也只是在2019年7月才推出阿根廷女足職業聯賽。縱觀全球,女足職業化不過只是起步階段,那麼聚焦到中國女足,發展了20多年為何依舊步履維艱?

或許正是因為太過執著於職業化,反而忽視了最基本的問題。中國女足目標是對的,但卻忽略了職業化道路上最重要的一個過程——那就是將女足社會化的過程。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雖說男足成績差,但關注的人並不少,能夠發展起來總歸是有群眾基礎的,足球作為一個群眾化、社會化的運動,沒有“人”是發展不起來的。女足能夠職業化的基礎是得有市場、有人看,這就意味著要女足是群眾所需要的、社會需求的存在。盲目追求職業化,而沒有將女足作為文化輸出到社會,缺乏群眾基礎,根本就無法實行真正的職業化。追求職業化的程度越高,勢必要求女足社會化的進程越完善。但中國女足很明顯缺乏了這一個步驟,也導致“偽職業化”的出現,大部分女足球員拿到的工資都是十分低,即便是國腳甚至也難以維繫基本的生活。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3. 贊助商寥寥無幾,商業化運作基本為0

正是因為女足市場的虛空,關注度如此之低,幾乎沒有贊助商願意投錢發展女足。直到2015年,才有稍微靠譜的企業出手。那年,樂視拿下了女足聯賽冠名權和新媒體版權,並出資贊助女足聯賽每年1000萬的費用,但隨著樂視體育走向末路,這個稍微靠譜點的贊助商也倒下了。此後,萬達、阿里都有或多或少地與女足聯賽贊助合作,在去年年底,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正式冠名女超和女甲聯賽;另外,在2019年7月5號,支付寶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贊助中國女足。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支付寶贊助中國女足

而在前15年以內,女足基本上是無人問津的狀態,商業運作化程度低,直到近些年,才慢慢有所好轉。但能夠支撐多久,卻是個未知數。

這也許就是女足聯賽面臨的最殘酷的現實。


4. 改革方向不清晰:淪為“偽職業化”下的行政聯賽

兜兜轉轉20餘年,女足聯賽的改革也沒有停過,不管是賽會制還是主客場制,以及升降級制度,女足聯賽一直在不斷改革變化之中。而朝令夕改的問題也是導致女足聯賽混亂的原因之一,在逐漸改革的過程中,女足聯賽也被折騰得殘破不堪。一直在提的職業化只是空中樓閣,不過是一種“偽職業化”,總體的方向雖然明確,但在落實的過程中卻充滿荊棘,一直沒有能夠貫穿始終的發展道路,另外,頻繁更改的賽制也無法讓女足聯賽的底蘊得以積累,反而是一步步的稀釋了女足聯賽僅存的價值。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同時,女足俱樂部聯賽與國家隊比賽的協調也十分不合理,似乎也逐漸淪為一種形式意義上的的“行政聯賽”。特別是在去年的2019年,女足超級聯賽就因為中國女足備戰世界盃而被強行壓縮賽程,聯賽的週期被直接壓縮了3個月之多。


這是無奈,也是現實。


“現象級”的王霜,會是女足困境中的破局之人嗎?

在女足的困境之下,一個名字成為了中國女足的代表。她就是王霜,說她是目前中國女足的名片也一點不為過。18年留洋法國,效力法甲豪門巴黎聖日耳曼,並且在歐冠賽場上進球,最終一舉奪得2018年亞洲足球小姐的稱號,點燃了許多人對女足的重新關注。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們應該珍惜,中國女足又出了一位能夠和孫雯比一比的球員了。在亞運會、世界盃、奧預賽的賽場上,我們的關注點離不開這位武漢姑娘。可以說,王霜是現象級的球員,可遇不可求。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王霜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關注,這對於中國女足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但這種關注卻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你會發現,關注王霜,並不等於關注中國女足。


然而,王霜的窘境,又有多少人知道?


為了備戰世界盃,王霜與巴黎聖日耳曼提前解約,回到了女超聯賽,結束了自己的留洋生涯。作為一名中國人,王霜很顯然地將國家榮譽擺在了第一位。其實離開大巴黎,對於王霜來說確實是無奈之舉。她也親自承認,自己預料到了所有可能碰到的困難,就是沒有預料到國家隊的困難。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2019年女足世界盃上,中國女足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小組賽艱難出線,最終止步16強。她們0-2不敵意大利,王霜哭了。她還曾悲觀地說過:“也許我們這一代退役之後,下一代連16強都進不了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王霜的這番話很現實,在女足如此困境的情況下,她不過是風暴中心的那個焦點人物而已,她或許有很多的光環,但中國女足的改變,不可能只靠王霜一個人。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中國女足,應該走出自己發展的新方向

1. 職業化方向的下移:大眾化+群眾化

探索了20餘年的職業化道路,女足聯賽至今也沒有摸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是否應該職業化,還是遵循體工隊模式?

事實證明,女足目前並沒有足以支撐職業化的市場條件,那麼體工隊的模式是否應該重新迴歸?按照世界足壇的大趨勢,這絕對是一種倒退,女足職業化在各個國家都已經逐漸發展,雖說不成熟,但至少有經驗可以證明職業化的方向是女足的未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對於中國女足聯賽來說,職業化是必須的,但如何形成更良性的職業化道路,才是應該關注的焦點。20多年的失敗經驗,我們能夠知道女足目前的市場如此薄弱,那麼重心就應該下移,聚焦到女足聯賽大眾化+群眾化,使得女足聯賽有更深刻的群眾基礎。

群眾基礎不僅僅是看女足的人多了,能夠參與、並且熱愛女足的人也變多,這才是關鍵。而不是一味地本末倒置,忽視女足市場的不足,而強行讓女足職業化,這樣只會重蹈20多年來的覆轍。


2. 歐美國家借鑑:探索本土化的思路

縱觀歐美較成功的進行職業化改革進程的國家,我們能夠發現一些共性。他們並不會讓女足獨立存在,而是用男足借勢,從而帶動較為市場環境較差的女足,這樣往往能夠帶來非常理想的效果。

像重啟後的美國女足聯賽、西甲女足、曼城、以及歐洲最大女足豪門裡昂,無一不是利用這種模式。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巴薩女足取得巨大成功

拿美國女足聯賽舉例,她們在2012年破產倒下,隨後一年之後迎來了新生,而其中,美國男子足球大聯盟成為了關鍵。在新的聯賽體系中,美國男足大聯盟(MLS)成為了投資方,也就是說,女足借力男足獲得了新生。這對中國女足聯賽來說也是一種啟示。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而具體到中國,將這種模式本土化的結果就是:“中超+中女超”的結合,利用中超聯賽強大的市場帶動女足聯賽。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實際上,在2019年1月中國足協會議上,就有提到提出中超俱樂部的准入資格新規則,要求中超俱樂部必須擁有一支女足俱樂部才能准入。但這條路具體到中超,實施上卻有著重大的困境,中超本身就不穩定,能否帶動女足騰飛,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至少在目前的狀況來看,能有多餘資金與女足聯動的中超俱樂部並不多。但形勢遠沒有單獨投資女足來的困難。投資女足聯賽俱樂部,對於中超土豪的俱樂部的運營來說也許不是不可想象的。俱樂部中,男足與女足雙線發展,提升品牌價值的同時,女足的生存問題也能夠得到解決,當然,這是在理想的條件下。


3. 同工同酬還太早,建立起初步的薪酬結構體系更實際

目前女足的生存現狀也令人擔憂,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薪酬,作為一名職業女足運動員,她們的工資可以說不容樂觀。曾經的女足領隊郝偉透露過,女足姑娘們的待遇普遍不高,隊員的月薪有2000元的,甚至還有800元的,稍微好一點的在5000多,月入上萬的已經是很不錯的待遇了。

對比男足的薪酬,女足就顯得更加寒磣。因此同工同酬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然而現在談論同工同酬,未免太早了。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女足所創造的價值,和男足所創造的價值,二者的差距是肉眼可見的。美國女足在2019奪得世界盃冠軍後,再次呼籲同工同酬,她們似乎顯得更有底氣,但實際上,從女足目前的發展來看,同工同酬只是“童話故事”,難以真正實現,並且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同時也涉及到體育最本質的關注度、受眾問題之上。

因此,眼下對於女足聯賽來說,與其不切實際地要求同工同酬,不如建立起一套更加合理的薪酬結構體系,至少能夠讓參與女足的球員們得到她們應有的回報。這樣才能夠形成良性的循環,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女足當中。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4. 留洋、俱樂部與國家隊的合理協調:避免“王霜式”的悲劇

在王霜結束留洋迴歸女超聯賽之後,中國再也沒有其他女球員留洋。而王霜回國,真真實實的暴露出國家隊、聯賽、留洋之間的矛盾。但這個問題本不該存在矛盾,但由於中國女足的特殊情況,在俱樂部與國家隊層面,國家隊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這其實無可厚非。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但王霜不得已回國的事情,卻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留洋的機會如此珍貴,但王霜依舊選擇瞭解約回國,背後的無奈我們可想而知。在她透露的話裡,我們能夠發現,留洋後的王霜甚至得從國家隊的替補打起,理由是她的技戰術與女足其他球員並不匹配。這也充分暴露出女足目前存在的問題,另外,女超聯賽因為國家隊所謂“200多天”的集訓被迫停止了3個月,縮短了賽程,根本沒有合理健康的發展下去。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留洋、俱樂部、國家隊三者之間本不該存在矛盾,但這卻成為中國女足面臨的問題,不免讓人感到疑惑。


女超聯賽應該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而不是成為國家隊的訓練營、附屬品。這樣的女超聯賽才是健康的。同時,留洋也不是“異端”,王霜所遭遇的困境也不應該發生,女足早該拿出更加開放、科學的態度面對各種各樣的球員。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結語:道阻且長,仍然期待鏗鏘玫瑰的再次綻放

縱觀中國女足發展的這麼多年,女足曾經帶給我們驕傲,讓中國女子足球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傳統球隊,這是不爭的事實。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99年世界盃半決賽,中國女足5-0大勝挪威的經典之作,永遠不會忘記孫雯在悉尼奧運會左右腳開弓,打入兩粒驚天的任意球,也永遠不會忘記亞洲盃的七連冠。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但如今,世界女子足壇強手林立的情況下,我們中國女足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這是當下應該思考的最重要的問題。女足的發展無法脫離我們任何一個人,即便女足成績下滑已成事實,但女足鏗鏘玫瑰的精神傳承卻從未停止。不論是兩次在決賽惜敗美國,孫雯她們留下的淚水,亦或是19年世界盃遺憾止步16強,王霜的掩面痛哭,我們都能看到姑娘們的堅毅、拼到最後一刻的決心。

也許女足確實落後了,但也許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看到國內足球風氣蔚然成風的一天到來,女足或將捲土重來,向著曾經的巔峰、曾經的輝煌邁進,甚至超越。

「深度解析」女超聯賽擴軍的背後,中國女足真的準備好了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