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我們每天做很多事情。吃飯、睡覺、工作、學習、鍛鍊、做愛、帶孩子、玩手機.

  你有沒有想過:

  我們做這些事是為了什麼?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一般來說,我們很少考慮這個問題。因為思考是痛苦的,大多數時候,人類會下意識地避免思考。

  我總結了一些我們經常做的事情及其原因:

  * 我們吃是因為如果不吃的話我們會餓(也有一些人吃是因為他們嘴饞,喜歡美味的食物)。

  * 我們去了京東/淘寶/,因為我們必須為家人儲存零食,順便看看衣服

  或者我們可以更高尚一點:

  * 我努力工作,因為我想讓我的事業更加成功。

  * 我學習、鍛鍊和閱讀是因為我想變得更好。

  * 我讀小眼中意的文章是因為我想更快樂。

  或者可能更高尚一點:

  * 我想和朋友圈/微信群/微博上的人爭論,因為我全力維護世界正義。

  * 我保護環境,餵養流浪貓,幫助老太太過馬路,因為我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我把小眼中意的文章轉發給朋友,因為我想讓每個人都更快樂。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上面列出的內容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不需要被選擇和沒有選擇的事物。我們被本能和習慣所驅使,或者出於各種原因被迫這樣做。

  第二類是你可以選擇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如果你做了,你必須努力,但這對你自己有好處。

  第三類是你可以選擇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但我這麼做主要不是為了讓自己受益,而是為了讓別人受益。

  總的來說,我們每天做的事情不能脫離這三類。因此,我們的生活是一個不斷做這三種事情的過程。

  現在,你可以思考一下你今天做了什麼,然後把它和這個類別進行比較,看看你能屬於哪個類別。

  然後,請再問自己兩個問題:

  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現在做的這些事情有助於我的人生目標嗎?

  對生活的追求可以根據我們每天做什麼和我們的目標分為五個層次。

  另一方面,你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決定了你每天做什麼樣的事情,你有什麼目的。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1


  生活中第一個重要的境界是不知道你想要什麼。

  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會大聲哭,想喝奶,想讓媽媽抱抱我們,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只是一種生物本能。

  當他們長大後,大多數人會受到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影響,或者會因為他們的而追求一些東西。但是也有一些人仍然處於幼稚的狀態。他們也想吃飯、穿衣、工作、享受性福,希望他們的子孫幸福,等等。但這些仍然只是基於動物的本能。他們被無意識地推著走,他們所做的不是他們自己的主動追求。

  對於那些沒有太多知識、不想進步、不願思考的人來說,情況就是如此。他們從不考慮生活的意義或他們想追求的東西。只是活著。

  用哲學術語來說,他們缺乏“自由意志”。

  我們每個人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個水平之上,但是也有我們不可避免地下降到這個水平的時候。我們也有許多受原始本能支配的東西,我們不會也不需要考慮它們的目的和意義。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一大區別在於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是做更多的“動物本能”還是“自由意志”。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2


  人生的第二個境界是追求成功。

  絕大多數人都在這個境界。

  幾乎每個人都想賺更多的錢,爬到更高的位置,住更大的房子,有更好的名聲,等等。我們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為了實現這些目標。

  這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為了追求成功,我們把我們的社會建設得越來越先進,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們享受越來越多的東西。

  但它也是人類痛苦的來源。一旦我們選擇追求成功,我們會被不斷膨脹的慾望所迷惑,永遠不會滿足。如果你有很多錢,你會想要更多的錢。如果你有強大的力量,你會想要更多的力量。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除了追求不斷增長的金錢和權力的絕對價值,我們還會要求它們的相對價值也不斷向前發展。我們不會滿足於年入一百萬元,因為隔壁的老王和年入將是一千萬元。當主管有什麼用?同年進入單位的小王,長期擔任CEO。

  因為不管你有多成功,總會有比你更成功的人。即使你已經是最成功的,別人也可能隨時超越你。

  所以我們總是很焦慮!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此外,有些人內心渴望成功,但他們沒有付諸行動。他們不願意為成功而努力。每天晚上,他們不考慮如何賺更多的錢,而是沉迷於刷手機和玩遊戲的低級感官刺激。事實上,它們仍然受動物本能的控制。

  這是一個虛假的雙重境界,事實上仍然擺在首位。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3


  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追求成長。

  這個層次追求的不是外界對金錢和權力的評價,而是一個人的能力、道德品質和智慧是否有所增長。

  他們學習不是為了獲得高分,而是為了學習更多。他們上臺演講,不是為了贏得掌聲,而是為了提高演講水平。他們不斷挑戰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不是受虐狂,而是在得到成長。

  例如,儒家的聖化、佛教的成佛、尼采的超人和稻盛和夫的“活著的目的是為了在死亡時比出生時身心更好”,都把自我完善作為人生成敗的評判標準。在日常生活中,達到這一水平的人每天所做的是讓自己今天比昨天更強大,或者變得更高尚、更聰明。

  這種級別的人更有可能成功。但是對他們來說,成功只是一個偶然的結果和一個驚喜。他們也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興,這主要來自於他們的成長。

  他們也更容易滿足。因為他們的滿足感來自他們自己的成長,而不是來自外部的評價或與他人的比較。只要我今天比昨天好,晚上我就可以帶著滿足的微笑平靜地睡覺。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4


  人生的前四個境界是追求幸福。

  這個層次的人不一定是牛或超人(當然,他們也可能是),但他們的心是和平和快樂的,他們的心就是世界。

  他們想要的不是物質、權力、名譽、成長等等。而是如何變得更快樂、更充實、更滿足。

  當然,他們也可能追求成功,但他們不依附於成功。可能追求增長,但不堅持增長;可能追求身體上的快樂,但不堅持身體上的快樂。

  如果成功沒有帶來幸福,你不成功也沒關係。例如,顏回說“簞食瓢飲不改其樂”,陶淵明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如果成長沒有帶來幸福,那麼成長是好的。例如,老子的小國沒有幾個人和莊子無用的木材。

  如果在身體上經歷一些痛苦反而會帶來精神上的滿足,為什麼不經歷一些痛苦呢?例如,西藏的朝聖者和印度的苦行僧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從這個角度來看,事實上,追求成功和追求成長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不同之處在於,追求成長比追求成功更能帶來幸福。

  古代希臘,憤世嫉俗的哲學家第歐根尼雖然聞名於世,但他卻衣衫襤褸,睡在甕中。陶然玩得很開心。亞歷山大大帝拜訪了他,問他能為他做些什麼。他只回答說,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然而,像第歐根尼這樣的人很少留下他們的故事。因為這種境界的人只要快樂,就不追求名利。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5


  生命的第五個境界是對所有生物的普遍拯救。

  這是一個更高的領域。它所追求的不是個人得失、榮辱、悲傷和幸福,而是為一群人,甚至是一整天的別人謀取利益。

  孔子游說各國先去王之島,柏拉圖想建立一個烏托邦,釋迦牟尼想讓所有的生物遠離痛苦,享受生活,共產黨推翻了三山,建立了一個繁榮強大的新中國,所有這些都屬於這一類。

  懷著巨大的意願和同情心,我不會太在乎名利。我甚至可以看不起痛苦和死亡。我們看待歷史上那些有崇高理想的人。他們的生活可能非常艱難,他們經常冒著被監禁甚至犧牲的風險。然而,他們一直相互追隨,直到死亡。然而,普通人不必遠離這種狀態。只要我們是利他主義者,並且做利他主義的事情,我們就沒有做普遍的事情,這也是事實。

  教師教書育人,醫生救死扶傷,士兵保衛國家,企業家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程序員編寫代碼,白領工人畫PPT,工人組裝產品,所有這些都為社會做貢獻,造福人民。孟子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

人生的五種境界,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但是既然每個人都在做對他人有益的事情,為什麼我們要用第五個境界作為區分呢?

  關鍵在於你做這些事情時的想法。

  如果你從來沒有想過,這是第一個領域。如果是為了成功,那就是第二個境界。如果是為了成長,那就是第三個領域。如果是為了幸福,那就是四個領域。

  如果你做這些事情是為了社會和他人的利益,那麼你已經達到了第五個層次。

  同樣,要達到第五個層次,一個人不僅要開始思考,還要練習。如果你只是想做或不想做,這也是一個錯誤的領域。

  


6


  以上提到了人生追求的五個境界。事實上,人與人之間在一定程度上並不一致,每個人都是五個層次的綜合體。

  有時我們遵從我們的本能,有時我們追逐名利,有時我們盡力成長,有時我們滿足於我們想要的,有時我們珍惜這個世界。

  區別在於你生活中每個“有時”的比例。

  換句話說:

  從人生的總體目標來看,你在追求什麼?

  從你每天的生活方式來看,你在做什麼?

  你每天做的事情與你的人生目標相關嗎?

  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決定了你現在在哪個境界,以及你將來能到達哪個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