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屈一指的研發佔比,已有10輪融資仍缺錢,君實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科創板”上市公司

首屈一指的研發佔比,已有10輪融資仍缺錢,君實生物成首家“新三板+H股+科創板”上市公司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柳 陳鋒 上海報道

3月30日,首家未盈利的港股上市公司君實生物科創板IPO成功過會,君實生物將成為國內首家“新三板+H股+科創板”的上市公司。

雖然目前君實生物還存在連續鉅額虧損的“燒錢”階段,但資本市場對它仍給予厚望。4月3日,君實生物-B(01877.HK)股價走勢向上,大漲7.2%,收盤報33.5港元/股,總市值262.69億港元。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君實生物近年來保持較高的研發費用投入,因此連續多年虧損。此外,由於產品單一,研發所需資金量巨大,君實生物還面臨著收入不及研發所需、市場競爭激烈、在研藥品無法商業化等多方面的風險。

4月3日,醫藥行業獨立分析師張慧慧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君實生物商業化的產品目前只有特瑞普利單抗這一款,然而,這一藥物的適應症患病人數較少,也就是說,對應的市場規模較小。

研發投入巨大,連年入不敷出

天眼查信息顯示,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一家專注於創新藥物的發現和開發的生物製藥公司,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臨床研發及商業化。

自成立以來,君實生物連續數年發生較大的研發費用支出,2016年-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1.22億元、2.75億元、5.38億元,6.13億元。

而君實生物的研發費用佔比更是驚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054.22%、505.15%、18383.24%、116.41%,如此高的研發佔比在科創板可謂首屈一指。

巨大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是連年的虧損。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君實生物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1.35億元、-3.17億元、-7.23億元,公司報告期內未實現盈利,2019 年1-9月淨利潤為-4.46億元,虧損存在擴大趨勢。

近年來,由於公司商業化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的上市給公司帶來不少的營收,年報也好看了不少。根據公司披露的2019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75億元,較2018年的93.4萬元實現突飛式增長,同比增長828.86倍。

對於營收增長的原因,君實生物在年報中表示,主要由於特瑞普利於2019年2月商業化後銷量攀升所致。2019年,該產品銷售收入達到7.74億元,銷售毛利率為88.3%。

而更為可喜的是,公司預計 2020 年1-3月可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至2億元, 同比增長 89.69%至 152.92%,預計 2020 年1-3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億萬元至-1.9 億元,同比增長 37.10%至 46.45%。

君實生物表示,公司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於 2018年12月正式獲得NMPA有條件批准並於2019年2月末起開展銷售,憑藉市場先發優勢、良好的產品臨床療效、產品價格優勢、經驗豐富的銷售團隊、高效的銷售組織體系建設和符合產品特性的市場推廣方案,公司2020 年一季度收入較2019年一季度增幅較大。

產品單一,市場競爭激烈

君實生物給了研發巨大的支持,從進度來看,公司20項在研產品有9項處於臨床階段。截至2020年3月9日,20項在研產品中,13項是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原創新藥,7項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這些產品覆蓋腫瘤免疫治療、代謝類疾病、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等領域。

君實生物核心產品之一JS001(特瑞普利單抗,重組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商品名:拓益)是國內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國產抗PD-1單克隆抗體,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儘管看起來在研藥品不少,但事實上,公司商業化的產品目前只有特瑞普利單抗這一款,公司幾乎所有的營業收入都由這一藥品所貢獻。

可這一藥品,也面臨著不少的弊端。

張慧慧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目前中國市場上市的抗 PD-1 單抗已獲批適應症來看,君實生物的拓益獲批適應症為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然而,這一適應症的患病人數較少,也就是說,對應的市場規模較小。

記者瞭解到,在同類藥品中,同行業公司百時美施貴寶的歐迪沃、默沙東的可瑞達和恆瑞醫藥的艾瑞卡均已獲批超過一項適應症,且已涉足肺癌、 肝癌等患者基數較大的適應症類型。

此外,價格戰也是同類藥物必須所面對的現實。

據悉,從中國市場已獲批抗 PD-1 單抗產品的定價上來看,信達生物的達伯舒已於 2019年11月通過國家醫保目錄談判進入醫保目錄,價格降幅超過 60%。

但君實生物招股書顯示,目前,各國產抗 PD-1 單抗產品 PAP 後的治療費用相當,特瑞普利和國產 PD-1 單抗產品相比不具有明顯價格優勢。達伯舒降價暫未對抗 PD-1/PD-L1 產品價格體系構成重大沖擊。

張慧慧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即使抗 PD-1/PD-L1 產品價格體系暫未受到衝擊,但公司在市場推廣、分銷准入等方面仍然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如果未來競爭產品的定價出現大幅下降,產品價格由定價者所影響,價格經歷重構,一樣會對公司產生巨大的衝擊。

除已獲批產品外,還有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眾多抗 PD-1 單抗產品。

據《自然》關於全球腫瘤免疫藥物研發管線的最新統計分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全球範圍內目前共有102個候選藥物在針對PD-1靶點進行臨床試驗。

中國範圍內,截至2020年1月31日,針對 PD-1靶點,中國市場共有15款處於臨床或上市申請階段的抗 PD-1單克隆抗體。在 PD-1 在研管線中,各藥企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僅對臨床研究資源造成一定的競爭,未來在研 PD-1 產品上市後還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更加捉襟見肘的是,君實生物其餘產品尚處於 NDA 審批階段、 藥物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業務,因而並未產生藥品銷售收入。

君實生物直言,公司無法保證在研藥品能夠研發成功,無法保證能夠取得藥物上市批准,無法保證獲准上市後能夠獲得市場認可,公司在研藥品的商業化前景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商業化可能存在時間及效果不達預期的情形。

經歷10輪融資仍缺錢

在科創板IPO之前,君實生物已有10次募資。

據業內人士統計,2013年至2018年12月,君實生物共經歷10輪大大小小的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人民幣48億元。如果再加上這次科創板的融資金額,君實生物將從資本市場累計獲得超75億元。

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底,成立不到一年,公司就開始了融資,2013年8月,獲得7064萬元的A輪融資,一年後,2014年11月,又進行了1750萬元的B輪融資。

2015年8月13日,成立不到三年的君實生物登陸新三板。

2016年6月,君實生物向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東方證券、國海證券等4名對象定向增發股份,其中君實生物港股和科創板的獨家保薦機構——中金公司認購250萬股,金額為1500萬元,佔了總量的49.02%。

但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9日,中金公司只是做市專用的證券賬戶持有君實生物124.87萬股股份。

據統計,從登陸新三板到2018年2月期間,君實生物共進行過6次定向增發,共募集資金約16.16億元。

新三板掛牌三年,君實生物於2018年12月成功在港股上市,其首發募資淨額25.94億元,用於三個方面:在研藥物研發和商業化、投資和收購藥物行業公司以及補充營運資金。

君實生物-B正式在港交所上市當天,君實生物-B招股價為每股19.38港元,開盤價為每股23.5港元,收盤價最終定格在每股23.75港元,較招股價漲幅為22.5%,總交易金額為4.31億港元。

截至4月3日,君實生物-B報33.5港元/股,上市以來漲幅已達到72.86%。

然而,一路融資加溢價的君實生物依舊很“缺錢”。

4月1日,《華夏時報》記者就公司多方面問題向君實生物董事會辦公室進行詢問,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具體回覆。

據公司財報顯示,君實生物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只有29.78億元,其2016年至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35億元、-3.17億元、-7.23億元、-7.47億元,虧損缺口仍在不斷擴大。

君實生物此次申請登陸科創板,擬發行不超過8713萬股新A股,募資27億元,其中12億元用於創新藥研發,7億元用於臨港生產基地建設項目,8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於上會稿中表示,公司預計未來三年可能持續發生較大金額的資金投入,公司目前尚未盈利,尚不具備不依靠外部融資獨立積累充沛的資金的能力,是否能夠按時獲得足夠融資將對公司持續開展相關業務具有一定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