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9=400”被判錯,家長拿試卷找老師說理,結果反被打臉

當前應試教育體制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被充分鼓動起來了,很多家長堅守著“分=命根”的原則,並且企圖將這種思想強行灌輸給孩子,想想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3600÷9=400”被判錯,家長拿試卷找老師說理,結果反被打臉

好友琪琪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每次相聚總聽她給我講學生家長的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舉動。她說,有一天她剛準備收拾東西去教室上課,有一位家長怒氣衝衝地進來說要找她。她嚇了一跳,以為班上的孩子又闖禍了。誰曾想,家長拿出一張試卷放在她面前,說:“這道題我女兒哪裡錯了?明明做對了,你卻說她錯了,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女兒啊?”琪琪感覺莫名其妙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當她拿起試卷,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是這次考試錯誤率最高的一道選擇題:

題目是:商店新進9把小提琴,一共花了3600元,下列售價合理的是()。

底下一共有四個選項,分別是A 498元/把;B 400把/元;C 498把/元;D 400元/把。

“3600÷9=400”被判錯,家長拿試卷找老師說理,結果反被打臉

這位同學選擇了“D”,而琪琪在後面打了叉。琪琪耐心地解釋道:“這道題的錯誤率很高,很多孩子的計算能力都沒有問題,但是都不夠細心。您看,題目問的是合理的售價,而不是進價。如果是您做生意,會按照進價出售商品嗎?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班裡的孩子應該都懂。這道題不光是要考查計算能力,更是在考驗他們的思維能力。”家長這才明白過來,趕緊說對不起。琪琪只是說:“您的心情我能理解,這道題做錯的人很多,但做對的也不少。其實錯了也沒關係。這次錯了,搞清楚了,以後就不會犯錯了,孩子就進步了,您說呢?”聽完琪琪的話,我不禁臉紅,為剛才的衝動行為給琪琪道歉:

“3600÷9=400”被判錯,家長拿試卷找老師說理,結果反被打臉

家長應該怎樣看待成績

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就整個學習經歷而言,學習的過程遠遠比結果更重要。因為學習的過程是思維逐漸形成並完善的過程,孩子的能力也都是在不斷地犯錯和改錯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學習的過程足夠紮實足夠充實,成功不過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且平時的考試結果並不能決定什麼,而家長的態度,卻能決定孩子的命運。如果在孩子做錯題或者成績不夠理想的時候,家長能夠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尋找進步的空間,而不是大發雷霆,一味地指責抱怨,那麼對孩子來說,這個過程將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3600÷9=400”被判錯,家長拿試卷找老師說理,結果反被打臉

成長永遠比成績重要。很多孩子對於考試都是很茫然的,無論題目是對還是錯,都糊里糊塗的。答對了是稀裡糊塗地答對了,答錯了也是稀裡糊塗地答錯了。而在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夠陪著孩子一起分析考試題,找到試題的考點和難點,並進一步尋找錯題的丟分原因,擬定相應的應對策略。經過了這個過程,孩子便擁有的了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將會是孩子成長道路上非常難能可貴的財富。這樣的成長是任何成績都無法替代的。

“3600÷9=400”被判錯,家長拿試卷找老師說理,結果反被打臉

家長應該怎樣和老師交流

1、交流要心平氣和

家長應該明白,面對孩子,老師和家長的心態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長成才。因此,家長可以不認同老師的做法,但是如果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有疑問,應該心平氣和地和老師交流。而不是理直氣壯地質問,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帶著情緒去指責老師。這種偏激的行為不僅對孩子的成績無益,還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2、溝通要尊重理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考量。家長不要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而應該學會換位思考,試著去理解老師的不得已,尊重老師的想法。這不僅僅是對教師該有的尊重,更是在以身作則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