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婭的賣火箭,蛋蛋的4.8億,羅永浩的1.1億,直播經濟火熱

4月1日的晚上有些熱鬧、衝動甚至喧囂,絕對稱得上直播圈“魔幻狂歡之夜”。羅永浩在抖音上的直播首秀,吸引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交易總額超1.1億元;薇婭在淘寶直播間則賣起了火箭,而快手的蛋蛋更是不甘示弱,創下單場帶貨4.8億元的新紀錄。面對如此亮眼的數據,有網友說:“這不是愚人節的玩笑,是直播風口的奧利給。”真的如此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一話題。

薇婭的賣火箭,蛋蛋的4.8億,羅永浩的1.1億,直播經濟火熱


直播購物,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還未成為日常購物的“默認選項”。這一魔幻之夜,讓更多用戶湧入直播間,嚐鮮直播購物;也讓更多企業家與創業者放下曾經“看不起”,跨越“看不懂”,邁向蠢蠢欲動。這一夜彷彿直播行業的萬花筒,折射著前世今生、冷熱起伏、利弊優劣、未來方向等各個切面,引發行業內外觀察者紛紛架起顯微鏡,遞進思考。集體狂歡之下,不失為集體反思進而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的契機。

有人說,漂亮數據的背後,更多是網紅主播與頭部平臺有組織有計劃地合力催鼓,與其說是一場成功的直播賣貨,不如說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這話倒不假,但放在疫情防控的實際需要以及互聯網發展趨勢下觀察,實質恐非如此。直播經濟蓄力已久,已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再加上疫情期間,消費者足不出戶推動“宅經濟”爆發,線下客源稀少促進企業商家轉身直播謀生存,從直播助農到直播售樓,從直播賣車到直播賣飛機,直播銷售的邊界不斷擴張、盤子持續擴大,呈現萬物皆可播、人人當主播的景象。“直播經濟”的火熱,可謂順勢而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魔幻之夜是一次事件營銷,不如說吹響了進軍直播經濟的一個號角。

然而,直播帶貨能量巨大是一回事,做好直播銷售、打造直播生態則是另外一回事。對於消費者而言,直播帶貨最大槽點,莫過於虛假宣傳、貨不對版、假冒偽劣、售後維權。這在啟示直播電商,不講誠信可能一時走得快,但絕對走不遠,解決消費槽點才是制勝爆點。此外,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佈報告顯示,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但僅有13.6%的消費者進行投訴,透射出消費者對於維權的信心不足。網絡直播並非法律盲區,市場監管者需儘早建章立制,暢通維權渠道,才能呵護好直播經濟的良好生態。

薇婭的賣火箭,蛋蛋的4.8億,羅永浩的1.1億,直播經濟火熱


與此同時,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勢必會加重行業的激烈競爭。目前,各家平臺頭部主播的帶貨量往往佔據高份額,馬太效應明顯,這種生態不一定健康,誰能鼓勵商家培養並發展起自己的主播,誰就能以構建良好生態而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對於商家來說,突入直播帶貨圈,並不是有資金、有熱情就能生存下來。直播帶貨,不僅考驗商家能否培養長得可塑、有才藝、能賣貨的複合型達人,能否擁有懂得網紅經濟、客戶需求、營銷商業的策劃型人才,而且還考驗流量運營、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換個角度看,直播經濟絕非可以和網紅經濟簡單劃上等號,在流量獲取成本日益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做好流量轉化,如何做好供需對接等,可能是比打造網紅更關鍵的問題。

互聯網的風口一個接著一個,抓住抓好才能飛得起、飛得久。2020年,企業被疫情偷走多少線下時光,就需要到線上找回多少。只有順應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加速轉型升級,才能用好疫情催化的機遇化危為機。也許這便是,“直播帶貨”撬動市場回暖映照的未來。

這正是:

疫情催化機遇多,直播帶貨市場火。

快錢思維不可有,蓄力沉澱方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