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題如果是“疫情”,你怎麼寫?


今年高考作文題如果是“疫情”,你怎麼寫?


17年來,高考時間首次調整,上一次高考時間調整,是在發生“非典”的2003年。

廣大高考考生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另一個疑問又在很多人心裡升起:高考作文會不會與疫情有關?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何鬱近日就撰文稱,“我不太贊成高考作文命題跟時政熱點走得太近,那樣容易助長押題之風,不利於公平公正選拔人才,也不利於高考閱卷客觀評分,但這次情況有些不同。”

何鬱所的一個重要的理由是,2019年高考語文考綱進一步強調“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強調道德品質的考查,強調科學思維、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考查。“從這個意義上說,2020 年的高考作文也不應該繞開新冠肺炎疫情這個話題。”

“目前高考共有8套試卷,其中上海卷和江蘇卷的歷年作文題目以本地人文之美為特色,其他6套試卷的作文題與現實關聯度極高,以疫情為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高途課堂高中語文名師閆姬說。

“疫情這個題目確實太熱門了,據我所知很多教研機構都在研究如何圍繞疫情命題,不久前深圳一次統考就出了關於疫情的作文題。”閆姬說。


押題易如反掌?


但如果高考作文確實是以疫情為題,那麼如何解決押題的問題?

這樣的爭議已不是第一次出現。

2019年召開了全國教育大會,這是教育乃至全國工作的一項大事,尤其是勞動教育被提上重要地位。果然,2019年的全國Ⅰ卷高考作文題是關於勞動教育。

“題目一揭曉,舉國上下一片歡騰,都說自己押中了高考作文題。事實上,所謂的押中只是指平時訓練過的作文題恰好與高考試題的話題一致。”福建省一名高中語文老師說。

“尤其是全國Ⅰ卷作文題的命題材料與廈門市2019屆高三一模作文題的命題材料極為相似,但是兩道題目的命題要求卻不同。全國Ⅰ卷要求考生面向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而廈門市模擬題要求考生寫一篇在‘發揚勞動精神,逐夢新時代’的主題班會上的發言稿。”上述老師介紹。

他認為,儘管題目都是關於勞動教育,但由於所給的“命題材料”與“命題要求”不同,寫作時的“分析路徑”與“問題指向”就不同,考生很難將以往寫過的“勞動”話題作文直接套作。


顯性考還是隱性考


“以熱點話題或事件為題時,既可以顯性考查,也可以隱性考查。”閆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比如,汶川地震成為了2008年多套高考試卷的作文題,全國Ⅰ卷和陝西省的題目都是提供了與抗震救災有關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800字左右的作文,這就是顯性考查。四川卷的作文題是以‘堅強’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重慶卷的作文題是以‘生活在自然中’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安徽卷的作文題是以‘帶著感動出發’為題寫一篇文章,這就是隱性考查。”閆姬說。

事實上,高考作文題目與社會現實熱點的聯繫越來越緊密。2017年全國Ⅰ卷作文題提供了“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汙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等12個話題,這些話題幾乎都是當年的時政熱點。


如何以疫情為題


如果2020年高考作文以疫情為題,會考查哪些內容?

4月1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月霞在對高考延期進行解讀時的一句話格外有啟發意義。劉月霞指出,下一步,教研機構要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學會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努力做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

“高考語文試題,一定會注重考查學生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疫情反思敬畏自然,與野生動物的和諧共處;科技進步在疫情之中也有明顯的體現,比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搭建。在疫情背後,還可以考查多重情感和思想,比如愛國、責任擔當、思辨精神等。”閆姬說。

當考題以隱性方式考查疫情時,考生在作文中如果沒有寫關於疫情的內容,會不會得低分?

閆姬認為不會,“高考有明確的評價體系,第一位的是要考查學生的思維深度,而不是背景。相反,如果被閱卷老師認為寫出的作文是提前準備好‘套路’的套作的話,那麼一定是低分。”

實際上,今年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佈,這套體系將成為指導高考命題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南。

教育部考試中心副研究員張開撰文介紹,高考語文科突出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通用性,重點考查閱讀素養、表達素養,以及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的潛能。

在應用性方面,張開介紹,通過設置新穎的問題情境,將學科內容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社會生活實際等緊密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增強語文聯繫實際的能力,善於觀察、體驗,主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