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復工10天的影院,面臨的是怎樣的困擾?

中經文化產業

對於電影人來講,這個春天過得尤為艱難。習慣了票房以“億元”為單位的電影產業,在新冠疫情的影響,60天票房不足五十萬,短暫復工10天后,又被緊急叫停。

3月27日晚,據媒體報道,國家電影局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需等待國家電影局通知。在該消息發佈當天,全國電影票房方才達到近兩個月的最高值,僅39.1萬元人民幣。據貓眼票房數據,中經文化產業統計了全國2020年2月至3月的單日票房,在疫情爆發後的兩個月中,全國電影產業按下了前所未有的“暫停鍵”。

01

失去的二三月與短暫復工的影院

從2月1日至3月31日,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約為49.1萬元人民幣,全國觀影人數僅為1.5萬人次。

其中,僅13天單日票房過萬,單日票房最高為3月27日,票房數為8萬,觀影人數為4391人數。整個電影市場場均人次均為1人。

單日票房最低日是在兩個週末——3月7日和3月29日,當日票房僅為80元,全國只有3位觀眾走進電影院。

短暂复工10天的影院,面临的是怎样的困扰?
短暂复工10天的影院,面临的是怎样的困扰?

這與過去幾年快速增長的票房相比,可謂天上地下。在2019年的3月,僅3月10日這個週末,中國電影票房便可達到2.19億的票房。2019年整個三月幾乎沒有少於4000萬的單日票房收入。2019年3月10日,僅北京某影院便可達到40.1萬的單日票房收入和8737人次的觀影人數。

一般而言,2月至3月電影票房可以佔到全年電影票房的兩成左右。2019年電影總票房為641.48億元,而2月至3月票房共計153.23億,佔全年票房的24%。

短暂复工10天的影院,面临的是怎样的困扰?

從時間上看,電影市場的第一季度業績往往佔有重要地位,元旦、春節、情人節、婦女節等重要國家法定假日和話題性節慶集中在第一季度,尤其是常常集中在2月份的春節檔,七天假期和活躍社交對市場大盤拉動效應明顯。近幾年的票房大作如《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美人魚》等產品大多是在2月至3月期間上映。

短暂复工10天的影院,面临的是怎样的困扰?

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目前僅1月成績較為可觀,票房總量為22.42億。作為電影產業主陣地、電影產品主要宣發渠道的影院則因為其空間密閉性、人員集聚性和流動性極易成為病毒擴散的場所被迫暫停營業50多天。

據報道,自3月16日開始,部分影城陸續宣佈復工營業,到3月23日,全國共有528家影院復工。自3月16日至27日影院復工後,國內票房開始回升,十天時間票房共計31.25萬,其中新疆、吉林、黑龍江等疫情較輕地區的影院復工成績顯著。

短暂复工10天的影院,面临的是怎样的困扰?

02

影院為何迫切復工

競爭激烈和市場和高昂的成本已經讓影院經營負重累累,而疫情停工更是雪上加霜,影院迫切期待儘早復工。從國家電影局公佈的數據來看,2019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同比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 億元,同比增長8.6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由17.18億增長到17.27億,增長率僅為0.52%;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同比增長16.2%。銀幕總數的快速擴張拓寬了電影宣發渠道,但觀影人次和票房增長乏力,基本證明了電影市場目前供過於求的市場現狀。供給大於需求的直接結果是競爭激烈。

何況,除了線下同業的競爭,影院早已面對著來自線上的競爭。互聯網作為電影宣發渠道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優愛騰”為首的線上市場格局。而諸如影吧、私人影院等新型業態也在爭奪著觀眾的關注。在往常的產業發展,影院和非影院已經達成了一個平衡的共識。

按照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在2018年4月8日聯合發佈的《影片進入點播影院、點播院線發行窗口期的公約》:“點播影院、點播院線的影片窗口期實行以下約定:窗口期為影片在電影院線首輪上映檔期的2倍。(即:若一部影片在電影院線首輪上映檔期為1.5個月,點播影院、院線的窗口期為1.5×2=3個月;若一部影片不上電影院線,檔期視為0月,點播影院、院線的窗口期為0×2=0月,就可以直接進入點播影院、院線)。”

短暂复工10天的影院,面临的是怎样的困扰?

但在疫情影響下,破局者隨之而來。2020年1月25日,原定於春節檔上線的《囧媽》上線字節跳動旗下互聯網平臺,隨後3月20日電影《大贏家》也同樣登上了字節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抖音和今日頭條。線上播放渠道的介入,已經在逐步爭奪著影院市場的流量和關注。

03

負重累累的影院

除了大量的競爭對手外,影院的另一個挑戰是高昂的成本。一般而言,影院的成本包括國家電影專項基金、院線片租和管理費、物業成本、折舊、所得稅、運營成本和營業稅等。

國家電影專項基金:根據財政部、原國家廣電總局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對縣及縣以上城市電影院電影票房收入,按5%的標準徵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也就是說,縣級以上影院需要在票房中向國家繳納5%的收入,這筆資金歸財政部門管理,用於重大題材、政府獎項、優秀作品獎勵、少數民族電影事業發展等事項。

院線片租和管理費:目前,國內電影市場實行的是院線制,影院加盟院線,院線從電影發行公司獲取電影影片後將為加盟影院提供片源。在影片上映後,除去影院需要向國家繳納的3.3%的營業稅和5%的專項基金費用後,剩餘收入的50%需要按照一定提成比例向院線公司交納片租和管理費。

在扣除了以上三個部分的成本後,影院還需要負擔自身運營所需的物業成本和運營成本。

物業成本:包括影院中房租、座椅、放映機器、燈光、空調、水電等成本。在停業期間,影院需要承擔電影放映機器的維護、正常消耗的水電費用外,不少影院同樣在公共衛生、防疫消毒上承擔了一定成本。

運營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和影院運營成本,前者包括影院售票人員、服務人員、地勤安保等人員的工資、勞務、培訓、招聘等成本;後者包括了影院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營銷、活動儀式、媒體報道等成本。

04

不能復工的影院並不孤單

所幸的是,在疫情期間,政府相關部門和電影產業上游都在盡其所能。3月17日,中影宣佈向全國院線、影管和影院提供《戰狼2》《流浪地球》《中國合夥人》《流浪地球》《何以為家》五部影片,將原分賬比例從43%;57%調整為 0%:100%,換言之, 這五部電影的復映收入中的片租和管理費用全部讓利於院線。

早在2月12日,北京市電影局發佈的《致首都電影行業的公開信》中提到:“做好企業保障,本市將提前啟動本年度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電影類)、電影專項資金資助申報工作, 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影視文化企業扶持力度,有效降低影院、製片方運營成本,幫助企業共度難關。

短暂复工10天的影院,面临的是怎样的困扰?

廣東省電影局發佈《關於中央和省級電影專資扶持受疫情影響影院資金分配方案的公示》,方案顯示, 廣東共有1337家影院參與分配,分配資金數額從1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總金額達4888萬元。

3月26日,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曾發佈消息,3月28日將推出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電影局牽頭主辦的“上海市電影觀影惠民月”活動。活動期間, 消費者在指定app上購買電影票可以獲得10元補貼。

影院復工的意義更多在於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挽回一定的虧損局面。對於影院乃至電影產業而言,目前的問題有三個方面,其一是從消費者的角度,消費者對影院公共衛生安全的擔憂。在影院短暫復工的10天裡,雖然票房有所增長,但場均人次幾乎僅為1人,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恢復觀眾對聚集性場所的衛生安全信心至關重要。其二,在長達兩個月的停頓後,電影市場面對著疫情前撤檔的存量產品,和疫情後的增量產品如何協調。其三,影院現金流和經營方式多樣化的轉變。

統籌: 成琪

文字:李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經文化產業,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