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你的同行,將機會拱手相讓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致良知四合院:你的同行,將機會拱手相讓


據說,在家裝行業,有時會出現“變臉”的現象:籤合同以前,熱情似火;籤合同以後,冷若冰霜。


為什麼會這樣呢?裝修行業具有“高價、低頻”的特點:客戶裝修一次花費好幾十萬,接下來就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裝修。這樣的生意,正是做“一錘子買賣”的最好時候,“反正你十年之後才來找我”。


假定這只是行業中偶爾為之的事情,我們就以此為戒,提醒自己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但如果這是行業中比較普遍的現象,你怎麼看待這些事,又如何應對呢?


你肯定特別想推動裝修公司,以客戶為中心,要善待客戶,進行客戶全生命週期管理,等等。


事情若能如此輕易就解決的話,這樣的現象可能早就不存在了。之所以比較普遍,一定是有根深蒂固的原因。為此,一定要換一種方式方法,才能根除這樣的問題。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對於同行從業者,最佳推動力是“戰勝並引領”。也就是說,將他人熟視無睹的潛規則,變成企業成長的發動機,通過戰勝同行,實現對同行的引領。


然而,如何將問題轉化為機會呢?


我們稍微換一個話題。


在最近的疫情期間,很多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支持一線重災區:捐錢,送口罩、送護目鏡、送防護服……在他人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既是人性光輝的展現,也是贏得他人信任的良機。


我們都知道,在他人無助之時,伸出援手,這叫雪中送炭。若能雪中送炭,我們就會極大增強他人對我們的信任。

因此,雪中送炭,不僅僅是一種善舉,更是一種脫穎而出的機會。生命中但凡有雪中送炭的機會,就要像丘吉爾所講的那樣,“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在他人無助時雪中送炭的機會。


致良知四合院:你的同行,將機會拱手相讓


讓我們再回到家裝行業。


合同簽完後,原先跑前跑後的人都消失了。此時,客戶被置於無助之中,心中只能默默祈禱,但願一切順利。當然,實在不行,可以起訴家裝公司,但不到不得已,人們不會走到這一步,原因是成本太高,其實也拖不起。因此,簽訂合同之後,無助的客戶只能祈求,來幹活的工頭和施工隊不至於太壞,至少能按約定做好。


客戶無助之時,即是雪中送炭之機。

此時,你要加倍地對客戶好!這就是超越同行,實現“戰勝並引領”的機會。


試想,合同簽訂後,不同於其他公司的冷若冰霜,你的公司不僅總監來了,董事長的微信也到了,你告訴客戶:我是董事長,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找我。


假定你是客戶,此時你會怎麼想?


你會想:這麼好的公司,我一定要“廣而告之”。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提供了物超所值的服務,客戶一定會通過口碑等方式,補償這份額外付出。這就是商業的本質“等值交換”。


與客戶建立了這樣良善的關係,合作項目一定進展順利。因為,基於彼此間的信任,即便中間有矛盾分歧,也很容易化解,一般不至於惡化到“記黑賬”“扣尾款”。


這就叫雪中送炭,妙不可言。


致良知四合院:你的同行,將機會拱手相讓


與雪中送炭背道而馳的就是,關注客戶的預算,盯著客戶的錢包。試想,在別人最無助的時候,投之以一張冷若冰霜的臉;客戶已經凍得瑟瑟發抖,你又澆了點水上去,還妄想贏得客戶的尊重、贏得客戶的信任,這怎麼可能?這不公平!


經營企業需要做預算、戰略、市場細分、戰略定位,其實,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距並不在於這些,而在於企業經營者在重要時刻的起心動念,在於企業與客戶建立了怎樣的關係。


每件事情,都是照鏡子、都是檢視自己的機會。


從前,可能偶爾有照見,偶爾心生慚愧,卻不知該如何建設。今天,明白了明心淨心五個要點,就有了建設的方法和路徑,使得這顆心變得更加寬廣、深厚、高遠。如此,自然而然就會將客戶裝在心中。


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當與客戶建立這樣“虛而不屈、動而欲出”的緊密鏈接時,企業將在紅海之中發現藍海。


一次雪中送炭,勝過十次錦上添花。

錦上添花的事,人們爭先恐後,而將雪中送炭的機會,留給了你,甚至是拱手相讓。

能雪中送炭,必能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