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撲火隊員更好的生命保障,學起來!


如何給撲火隊員更好的生命保障,學起來!


森林山火撲滅很難

預防有沒有辦法


天災固然不可控

那人為決策、技術、指揮決策

是否已經做到最好


高精尖技術應用

是否還能有進一步的提升


能不能給撲火隊員更好的生命保障

避免悲劇重演




中國民兵新媒體從今天(4月3日)起

將陸續推出《森林滅火教學片》

讓大家瞭解掌握

在撲救森林火災中的一些基本常識

↓↓↓


二、主要滅火裝備器材的性能特點及使用方法


目前,我們縣鄉一級配備最多的滅火裝備主要有大型風力滅火機、高壓細水霧滅火器、二號滅火工具、鐵鍬以及一些就便器材;人工開闢隔離帶主要配備有油鋸、割灌機、釘耙等。


大型風力滅火機,是滅火的主戰裝備,該裝備淨重9.8公斤,風速每秒90米,加滿油可連續工作60分鐘。具有揹負舒適、操作簡便、風力強勁的特點,工作時產生高速氣流,吹散火焰,使可燃物周邊溫度降到燃點以下,達到阻止燃燒的目的。它主要用於撲打荒山草坡火災。


如何給撲火隊員更好的生命保障,學起來!


其基本技術大體分為: “堵”、“斷”、“移”三步。


“堵”:在撲打1.5米左右高度的火焰時,通常採取雙機作業或多機配合,用1至2臺靠前壓制火焰上部,阻止火牆前移,避免燒傷滅火人員,同時為徹底斷火創造條件,爭取時間。


“斷”:在火牆封堵成功後,其餘風機迅速跟進,儘量靠近火焰根部,用強風切斷可燃物和明火,達到滅火的目的。


“移”:當明火撲滅後,負責斷火的風機順勢沿火線上移,壓制下一段火焰上部,阻止火牆,負責堵火的風機順勢下移,對準火焰根部,實施斷火,兩組交替進行,直至完成所負責火段的殲滅工作。


根據火焰的高度,可採取靈活的編組方式:當火焰高度低於50釐米時,單機可直接展開作業;當火焰高度1米左右時,可採取雙機編組作業;當火焰高度1.5米左右時,可採取三機或多機編組作業;當火焰高度高於2米時,一般不直接撲打,應撤離到安全地帶,待火勢減弱再集中力量窮追猛打,這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高壓細水霧滅火器,淨重14公斤,體積小,使用方便,每分鐘噴水量16升,水霧射程8到10米,具有很好的穿透力。加滿油可以工作一個半小時,直流噴射和霧化噴射兩種方式可自由轉換。


工作時,在水由液態變為汽態的過程中,吸收大量熱量,使火源溫度驟降,同時形成的水蒸氣可使火源缺氧窒息,阻隔熱輻射,達到防止火災蔓延的目的。主要用於配合風力滅火機和清理、看守火場時,消滅樹根、枝幹餘火。同時也可以直接對50cm以下的荒草、灌木火進行撲滅。缺點就是耗水量較大,需要一支專門的運水隊伍進行保障。


二號滅火工具:是利用汽車輪胎裡層剪成2-3cm的橡皮條,綁成像拖把一樣的東西,耐磨耐用,攜帶方便。


如何給撲火隊員更好的生命保障,學起來!

基本操作方法是:撲火隊員站在火線一側,輕舉重打、一打一拖,快打慢抬、邊打邊進,直到撲滅為止。切忌直上直下或猛打猛落,以免使火星飛濺,擴大燃燒點。


鐵鍬,大家都熟悉,它也是常用的一種滅火工具。當燃燒的枯枝落葉層較厚、溝下獨立叢火不便接近時,可用鐵鍬取土覆蓋火焰,使燃燒物與氧氣隔絕而滅火。在土壤比較疏鬆、小面積火場的撲救中,這種辦法是比較有效的。


這兩種工具,在火勢較弱時,可單人撲打、單獨使用;在火勢較強時,可多人同時撲打一點,邊打邊進,也可以配合風力滅火機、高壓細水霧滅火器組合使用,提高效率。


人工開闢隔離帶,主要使用油鋸、割灌機和釘耙等工具。


油鋸一般採用汽油發動機,攜帶方便,操作簡單。主要用於截斷根莖較大的樹木或小根莖的灌木。一般單人即可操作。

如何給撲火隊員更好的生命保障,學起來!

割灌機又稱割草機,採用汽油發動機,揹負式。主要適於低矮灌木和草叢清理,節省人工作業時間。打草頭可採取牛筋繩、鋸片兩種方式。通常情況下,這兩種方式搭配使用。根據開闢隔離帶的寬度和長度,可以組織幾人、十幾人,甚至上百人同時展開。


再一個工具就是釘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當我們用割灌機作業後,這些割下來的雜草必須用釘耙把它們歸攏打包,轉移到安全地帶。如果不歸攏,它就會變成非常可怕的飛火隱患。這個工具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視,非常有用。


以上是《森林滅火教學片》的第二部分:主要滅火裝備器材的性能特點及使用方法。之後我們將繼續圍繞基本戰術技法,組織指揮及力量使用,安全滅火有效避險等方面給大家做一一介紹。敬請期待!

森林滅火教學片由《中國民兵》雜誌社聯合山西省五臺縣人武部聯合制作

,對提供支持的五臺縣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交通運輸局、林業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應急管理局,廣播電視臺等相關單位部門深表謝意!

本教學片供省軍區系統各單位、各平臺免費使用,有需求單位短信告知。手機:17896005658(本號碼只接收短信)。


客服電話:010-66720702

專屬郵箱:[email protected]


中國民兵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