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最先提出者

普遍認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由西方人勒梅特、哈勃等人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提出,這一理論距今接近百年的歷史。事實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道家創始人老子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不只是宇宙大爆炸,連同暗物質、暗能量等前瞻性極強的天文知識,他老人家也早有撰述。

當下我們提倡文化自信,這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我們擁有切實的先進文化。只是國人多不知而捨近求遠,捨本求末。接下來我們就淺析一下老子《道德經》中的宇宙觀。踐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最先提出者

一、宇宙本源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138億年前,有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這個奇點包含陰(暗物質、暗能量)和陽(物質、能量)兩種成分,陰、陽相互作用而發生大爆炸,進而繁衍出宇宙萬物。宇宙萬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相互對立、激盪、交融達成一種相對的和諧狀態。

二、宇宙特點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各種基本粒子餛飩,其後生成各類星體。宇宙是空曠寂寥的。各種星體按一定的規律運行,週而復始。這就是宇宙母親生成、演化、運行的規律。用四個方面的特點描述它吧。

1、大:目前可視宇宙的直徑約930億光年,估計比這還要大好多。

2、逝:遙遠深邃而空曠,如果地球是準格爾旗薛家灣鎮放置的一個乒乓球,太陽就是四百多公里外的臨河市放置的一個直徑4米多的火球。

3、遠:目前觀測到宇宙仍在不斷膨脹,而且是加速膨脹,各星系漸行漸遠。

4、反:當宇宙膨脹到某一時刻,估計又會反向收縮,回到奇點。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最先提出者

三、萬物生成

第一章: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宇宙的生成、演化、運行是很抽象的,在一定的條件下有規律可循,但它不是一個恆定不變的存在(平行宇宙、量子力學等)。萬物因其特徵不同可以命名,但萬物也是不斷變化的。在大爆炸之前,萬物沒有名字。大爆炸之後,逐步形成了萬物,人們給萬物命名以示區別。

四、宇宙的四大特徵—體悟後收益無窮。

1、物極必反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

這一句是《道德經》的第一名言,也是宇宙萬物第一規律。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足夠大的恆星膨脹到了一定地步會收縮變為黑洞。告訴人們適可而止,功成身退。

2、削峰填谷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這一句告訴富人和統治者:控制好貧富差距。

3、天地無情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一句說明宇宙萬物都是自然屬性。所以道家思想給人以涼涼的感覺。告訴人們無憎無愛,一視同仁。

4、為而不恃

第三十四章: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

這一句告訴領導不要彰顯自我,追求功名,隨意改變規則。要順應客觀規律,默默的在背後付出,這樣才是最大的功德啊。

五、《道德經》的“道”和“德”

1、道: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即為道。

2、德:人類體悟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形成理念相仿的修身之道、處世之道、治國之道,並付諸實施即為德。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最先提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