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佳作:又到清明

序幕

清明又至,思念像田間返青的麥苗一樣,在春風春雨中瘋長。清明時的天就像規定好了似的,不是雨天就是陰天,每年如此,很少有例外的時候。

散文佳作:又到清明

鏡頭一

一位七十多歲的奶奶,挎著一個竹籃,向村外的高崗上走去。奶奶微微駝背,步履蹣跚,花白的頭髮在春風中起起伏伏。一身淺灰色的褲褂和天空的顏色融為一體。竹籃裡整齊地擺放著一沓淺黃色的紙錢,三張一沓,疊放的的整整齊齊,紙錢旁邊擺放著兩摞冥幣,都是百元的大鈔。竹籃的另一頭放著一隻瓷碗,裡面放著饅頭、餅乾、香蕉、牛肉等供品。

天空陰沉沉的,剛下過雨,空氣有些寒冷。田間的麥苗已經返青,爭著搶著像比賽一樣瘋長,已經有大人小腿高了,在春雨的洗禮下,顯得格外翠綠。

從村裡出來,通往村外高崗的路還是土路,崎嶇不平。奶奶走的有些艱難。奶奶越走越遠,從遠處看去,不見了小路,只有奶奶在碧綠的麥田間緩緩行進,就像一艘孤獨的小船漂浮在碧綠的湖面上一樣。

來到高崗之上,分開麥苗,順著麥壟,奶奶來到一方墳塋前,墳墓就是一方矮矮的土丘,上面長滿了返青的野草,沒有墓碑,這就是鄉間最普通的墓。

奶奶慢慢地跪下來,在墳前用幹樹枝畫了個半圓,然後從竹籃了把瓷碗端出來,放在半圓裡,又小心地拿出紙錢,放在地上。在竹籃的底部,奶奶摸出一個打火機,小心地打著火,把紙錢點著。開始火苗微弱,不一會兒便串了起來。

“爹,媽,今兒是清明,閨女來看恁了。

“拾錢吧,爹,媽。

“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恁類小重孫孫孫都很好。

“家裡啥都好,恁二老別牽掛。

“拾錢吧,爹,媽。現在生活好了,孩子們都孝順,有錢花,恁二老也別不捨得供花。不夠花了就給俺託夢,俺再給恁送。”

奶奶的眼圈紅紅的,兩行熱淚順著佈滿皺紋的臉無聲地流著。奶奶用手絹擦擦淚,把冥幣打開,一疊疊小心地投入火中。火苗映紅了奶奶的臉,火光的影子在奶奶滿是皺紋的臉上跳躍著。一些紙灰在火光中騰空而起,上下翻飛著向天空中飄去。

把所有的冥幣燒完了,奶奶慢慢地磕上三個頭,把瓷碗中的供品一樣樣打開,用手掰成小塊,投入到火中。

等火燒完了,奶奶把剩下的祭品和瓷碗一起又放回到竹籃了,用手撐著地,慢慢地站起來,挎上竹籃,沿著田間的小路緩緩地往回走。

散文佳作:又到清明

鏡頭二

小王決定自己回老家。

小王在外地工作,父母與他同住。父母身體不太好,加上上了年紀,行動不便,所以今年清明,小王決定自己開車回老家給爺爺奶奶上墳,就不讓父母跟著了。

小王工作的地方離老家不算遠,開車需要兩三個小時的樣子。

早早起來,告別父母,小王就早早地出發了。白色的汽車在高速上飛馳。

下了高速,來到鄉里的集鎮上,小王下車到一家臨路的超市了置辦祭品。燒紙、餅乾、橘子、糖果,打火機。買好以後,用塑料袋裝著,小王把東西放在副駕駛位置上,繫好安全帶,又出發了。

來到村口,小王沒有回家,直接開車向高崗上奔去。路是土路,又窄又崎嶇,不好走,小王小心地開著車,緩緩前行。

來到埋葬爺爺奶奶的田間地頭,小王把車停好,帶上祭品向爺爺奶奶的墳墓走去。

打開塑料袋,拿出供品擺好,拿出燒紙和打火機,點燃。燒紙是成捆的,沒有發散開來,不好燒,小王找來一截枯樹枝小心地撥弄著。

紙燒完了,給爺爺奶奶磕頭。

磕完頭,小王沒有離開,而是圍著爺爺奶奶的墳墓開始整理野草。他把上面長滿的枯草全部拔下來,堆放在墳與墳之間的空隙裡,用打火機點燃了。爺爺奶奶的墳被他收拾的整整齊齊。

臨走的時候,小王又給爺爺奶奶鞠了三個躬。當他轉身的一剎那,淚水止不住的奔湧而出,他大步向前走去,他不想讓爺爺奶奶看到他傷心。

小王始終沒有說話,他所有的話都是在心裡跟爺爺奶奶說的。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他們是小王最牽掛的人。

小王沒有回家,靜悄悄地順著原路返回了。一路上,小王的淚水打溼了胸前的外衣。

散文佳作:又到清明

鏡頭三

清明前的夜晚有些冷,但是很靜,他開著燈,坐在書桌前,窗外的夜像井一樣黑,有幾戶人家的燈還亮著,遠遠看去,閃著微弱的光。

他在外地工作,由於路遠,很少回老家。

每年清明,他都要坐在書桌前,寫上幾篇懷念親人的文章,這已成為他的慣例。

妻子和孩子已經睡熟了。

門關著,這是他自己的世界了。思緒像決堤的河水一般奔湧而來。往日的一切在眼前浮現。

淚水奔流,文已經不成句了。

他不願意讓妻子看到他的情感,也不想把傷感帶給孩子。他總是在無人的夜裡,無聲的哭泣,把所有的思念化作淚水,化作文字,然後深深的埋在心底。

散文佳作:又到清明

尾聲

相似的清明,相似的故事,相似的場景,在華夏大地上一演就是上千年。雖然場景相似,而情感卻是獨一無二的,無價的親情啊,你就像清明天空的雲層一樣,瀰漫了整個天空,佔據了所有晚輩的心啊。

不要笑話誰,就讓相似的故事在人間上演吧;也不要覺得難為情,就讓思念的淚水在後輩的臉上任意奔流吧。

因為我知道,親情,是中華民族的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