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災難大片《後天》裡的現象,真的發生過


研究表明,災難大片《後天》裡的現象,真的發生過

你看過2004年上映的美國災難大片《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麼?最近,科學家證實了,該片內描述的一個現象真的曾經在地球上發生過。

該片描述了全球進入冰川期的災難性後果,而導致這一切的,在影片內解釋為大西洋環流受到氣候影響而停止,也就是俗稱“暖輸送帶”,學名“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的環流,它將海洋在熱帶獲得的熱量經北美墨西哥地區(即墨西哥灣流)向格陵蘭和西歐北歐輸送,並一路向大氣釋放熱量,為沿岸國家帶來溫暖的氣候,如果它停止,後果很顯然就是本來能被它供暖的地區,失去了一大熱源,因此《後天》內將科幻化後,描述為停止的“暖輸送帶”導致了全球在幾天內迅速降溫,進入了一個極端冰川期。

如果“暖輸送帶”停止,對全球氣候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否會與《後天》內描述的一樣那麼極端,尚未可知,但現在科學家們的一個最新研究發現,這個“暖輸送帶”真曾經在歷史上停止過。

研究表明,災難大片《後天》裡的現象,真的發生過

Bergen 大學Eirik Galaasen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研究了北大西洋岩心,在對有孔蟲石灰殼中的碳同位素測試後,確定了AMOC在過去約450000年的四個冰期之間的行為,結果顯示,在全球變暖的同時AMOC出現了幾次強烈波動,最終變成了幾乎完全停止,大部分減弱或停止的時間都不長,大概在100年左右,但在兩次間冰期之間,會出現長達3000年的極度減弱。

AMOC的極度減弱或停止都導致了北大西洋在這些階段內顯著變冷,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的結果表明,AMOC的急劇減弱不僅應被視為可能,而是應被視為溫暖氣候變化的內在特徵,全球變暖的必然後果。”

研究表明,災難大片《後天》裡的現象,真的發生過

Galaasen和他的團隊說:“我們的數據表明,AMOC的重大擾動比以前想象的要容易發生,而且在當今氣候條件下發生的擾動對於我們來說迫在眉睫。”

其實,2018年的時候,人們就已經發現大西洋的“暖輸送帶”在變弱,很多國內媒體也均有報道(上圖),但當時的研究只發現了環流減弱,雖然各種報道都使用了“停止”一詞,但並沒有觀察到停止現象,只是一種擔心,如今,該研究表明,如果地球持續變暖,人們這種擔心必將會變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