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去年夏日的一天,我好不容易才脱身重游了向往已久、已经被当地开发成著名旅游胜地——宁夏中卫市寺口子自然风景区。真没想到的是出现在我眼前昔日的寺口子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保护和规划,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沐浴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还以为自己对昔日的旧地是否产生了幻觉,真有些不可思议。当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昔日熟悉的地形地貌后,才定下神了,只有感慨声和唏嘘声。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这也难怪,出现在我眼前的昔日寺口子,近年来,中卫市根据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已经开发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区,也是很好的健身攀岩基地。实际上这方风水宝地早就应该开发充分利用了,只是由于种种因素所致姗姗来迟。还好,现在终于具有一定规模,终于可供更多的中外旅游者观赏消遣。

这处旅游区为什么会引起古今人们极大的兴趣呢?缘由是传说寺口子是西汉名臣苏武持节牧羊十九载的栖身之地,其人其事家喻户晓,即使在今天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星转斗移,日月如梭,几千年一挥而过,可在这里依然留有苏武庙、苏武断桥、苏武栖身石窟等古遗迹和不少与之相关的传说。加上这里山势陡峭,怪石林立,自然风光迥异,实在是天人合一的绝妙自然旅游区。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四十年前,我有幸在寺口子山下教书,第一次零距离领略到寺口子的自然风光,并且第一次聆听了当地人关于苏武庙、苏武断桥、苏武栖身石窟等传说。而且由当地人带路进入寺口子实地对其进行了考察,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的清晰和动容。

记得,当时我由牧羊人引导首次登上寺口子山时,一下子被寺口子群山的山形地貌所折服。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很有科考价值,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一边爬山一边注意观察,并将一些典型的地质地貌熟记在心。当我一路步伐艰难由羊肠小道好不容易才爬上其中一座最近的山峰时,视野顿开,心旷神怡。举目远眺,但见寺口子群峰连绵,山峦叠压,形态十分险峻;近看山形陡峭,高耸入云,身在其中如坠云霄。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当时或许我体力已消耗殆尽,本来还想进入深山一窥究竟,可是事已至此再也不想挪动半步了,只是一屁股坐在山头只喘气。特别是当我反转身相向向下看时,原来先前的视野是对着这座山头的阳面,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也是探究群山的最佳观测点,可是现在方向向背时正好是这座山的阴面,没想到这座山只是群山的外围,可是依然高大险峻,我只是朝阴面观望了一下,就觉得头昏目眩,似乎要有掉下去的感觉,赶快不由自主地缩转身来,并且拉上牧羊人乘早下山。

当我们从原路返回时,在一处险峻之处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群岩羊(当地人叫石羊)。这种野生动物来前只是听说而已,说的是当初苏武结束被匈奴扣押的历史,回归前将自己牧牧的山羊放生到寺口山,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今天的寺口山岩羊。而放生到寺口山下的绵羊就演变成今天寺口山下荒滩一带的黄羊。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先不说这个传说是否可信,实际上也已无法可考,就说这些岩羊吧,机灵得很,警惕性和攀岩的技巧更是叫人称绝。当时出现在我眼前的这些岩羊当发现我们后,立即转身向后跑,瞬间就逃得无影无踪。那种奔跑在悬崖峭壁之间的轻盈身影如履平地,如不是亲眼所见,还以为当地人在我来前就曾经讲到它们是如何如何具有登峰造极般的生存能力是在刻意夸张,那种逃生技能的确是人类无法想象到的。这次登山虽然没有深入其中,但是使我已经领略到了寺口山的一些韵味,也倒是兴奋了好一阵子。

第一次登山本来打算顺路前去拜访苏武庙的,可是遗憾得很,未果。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一位当地人愿意带路,千恩万谢后,我们这次顺利地来到了苏武庙。虽然苏武庙坐落在寺口山下,可是也不轻松,毕竟还是山路,那时还没有修通公路,只能靠步行,所以当来到苏武庙前已是筋疲力尽了。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当时出现在我眼前的苏武庙使我十分意外,不仅简陋而且谈不上规模,一处几间破瓦房孤悬野外,十分萧条。至于里面也是四大皆空,一尊苏武塑像损坏也是相当严重的,给人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当时看到苏武大人的塑像尽管如此模样,可是对于这个汉朝时期的民族英雄,不知怎的一下子使我敬意油然而生,立马跪倒就磕头。磕完头后,本来还打算烧几页纸的,可一时走得急忘带了这些,为此,我后悔不已。

当时,我站在苏武塑像前感慨万千,无法想象到汉朝是靠什么竟然也能培养出如此被当时和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人物来,我百思不解。当时我请教同伴庙是何年何月修建的,他也说不清楚,只是一个劲地说每年清明节前后,群众都会自发前来祭奠的,场面十分感人。听了同伴的话后,联系到时下群众的生活还相当的困难,不可能整修苏武庙的,只能把内心的敬仰寄托在无限的哀思之中,对此也就不难理解了。临行前,我依依不舍,默默告诉苏武大人果真地下有灵的话,后人会把你曾经牧羊的寺口山包括你的庙整治一新的,希望苏武大人多多谅解。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后来,对于自己一直没有深入寺口山中深感不快,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寻机又特此请上当地人带路再一次踏上寺口山。此次登山直接进入寺口山最为险峻之处——“豹子弯”。当地人早就告诉我,说不到“豹子弯”就不知寺口山的真面目。好奇之下,我这次约上当地十分熟知寺口山一带的一位老猎人前往。我们一边赶路一边攀谈起来。这位猎人很健谈,一开口就刹不住车。

他说很早以前,寺口山生态良好,不仅留有原始树林,而且泉水也为数不少,风景迷人,而现在这些东西几乎消失。尤其提到很早以前这里豹子经常出没,我们前往的“豹子弯”因此而得名。还告诉我说,这里最后一只豹子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人们枪杀掉的,从此“豹子弯”徒有虚名。还告诉我,说“豹子弯”也是岩羊经常驻足的地方,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地形最为险要,便于野生动物藏身。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顿了顿,猎人叹息道,说野生动物再跑得快,再有登天的本领,也跑不过子弹,这里的野生动物日渐减少,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也会像豹子一样绝迹的,只是个时间问题。他还顺便提道,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里,一位猎人在此处用枪射中了一只岩羊,他还以为真的死了。其实这只岩羊只是受伤而已,佯装死去。正当他兴高采烈的上前收获猎物时,谁知这只岩羊一头撞向猎人,致使一起掉下万丈深渊,一并同归于尽。听了猎人的这些话,使我忘记了疲劳,饶有兴趣地赶向目的地。

当我们经过一座山峰时,看上去绝壁像是将两山之间硬是断开。猎人指了指说那就是著名的“一线天”,传说当年苏武被人追杀,眼看在劫难逃,就在这千钧一发紧要关头,只听一声炸响,整座山被一劈为二,硬是将追杀者隔绝在山一边,苏武才得以逃生,这就是“苏武断桥”的由来和出处。

听了这段近似天方夜谭般的传说后,我更加敬仰苏武,觉得好人果真有所谓的上天所助的话,倒是不足为怪,只可惜这是虚假的,只能说明是人民的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对此我只能附和罢了。尤其看到猎人那种认真样子,我只能连声说“这是真的,绝对不会假的,好人就应该是这样的结局。”由于自己此行的目的地是“豹子弯”,对于充满神奇传说的“苏武断桥” 之处只能可望不可即了。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当我们又经过一座大山时,山中一处天然窟穴隐隐约约出现在我们视线,猎人指了指,说那就是苏武栖身石窟的地方。传说苏武当年就是在这处石窟里度过那段难以启齿的牧羊人屈辱生活经历的。看着猎人讲的如此有鼻子有眼的,我也就不好说什么,就想着前去看个究竟。可是貌似不远,实际上如果真正爬起来的话,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就这段山路就够自己受的了,只好深感遗憾作别,再等机会了。

我们终于一路跌跌爬爬来到了寺口山最为险要之处——“豹子弯”。啊!出现在我眼前的这处险要之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豹子弯”果然名不虚传,只见大山将一处形似锅底的地方紧紧围住,“锅底”之处甚是开阔,尤其是“锅底”的四周几乎是绝壁,深不可测,人类几乎无法攀岩,即使这里最擅长攀岩的岩羊恐怕也是望而却步的。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我本来想试着攀岩一下这“豹子弯”,可身体还没有接触到就已经倒吸了几口冷气,赶快坐到一边闭上眼睛。眼看天色一晚,我们不得不返程了。尽管我们加快脚步赶路,可是还是被夜色包围了,我几乎是被猎人拉下山的。看着四周黝黑的山体,不时传来野兽的怪叫声,我担心遇到狼。猎人笑了笑说这地方的狼早已绝迹,不会有狼出现的,起码现在是这样的。

据猎人介绍,以前这地方是狼群出没的地方,可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里,被人们猎杀殆尽。其中有个叫吴臊的猎人杀狼最多,他倒不是用枪杀的,而是采用投毒、下夹等近似原始的东西就将最后一批狼灭绝了。据说就为了到当地畜牧局(当时狼没有列入保护之内)领走几个打狼奖金罢了,就这样狼被彻底地在此销声匿迹了。

听了猎人这个意外的插话后,我不由一愣,很是气愤,觉得人类怎么这样的干法!心里很不是个滋味,觉得这地方本来就属于狼的,只是人类贪得无厌罢了,有狼存在的地方,肯定对该地的生态链起着平衡作用,怎么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这样将狼置之死地呢?虽然此行亲眼目睹了“豹子弯”的非凡神态,可是当听到人类将狼灭绝了,顿时一点高兴不起来。

重游中卫“寺口子”:传说苏武在此牧羊,杨家将大败西夏古战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本来还打算到寺口山进一步作深入了解的,可一想到人类将豹子和狼(岂止这些)灭绝了,就一下子失去了兴趣,心里默默地念叨道“等以后人们将这一带开发整治好了,我一定再去观光的。”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虽然再没有上寺口山,可是却经常出入寺口山下的。有人可能说这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山下有什么可留恋的呢?这你就不懂了,其实寺口山下也是很有来头的。

这里原来是一处大荒滩,虽然看上去荒凉得很,但是却留有“大战场”和“小战场”古战场遗址。传说是昔日西夏与宋朝多次交战的古战场,即杨彦景大战西夏的所在地。历史上真有其事吗?已无处可考,可当地人却津津乐道说宋代杨家将就是在这里大战西夏的。并且煞有其事地说西夏有一支仅“七人七骑杆”的骑兵分队十分了得,多次出奇制胜,重创宋朝兵,在当地广为流传。

当时,对于寺口子留有如此丰富的古遗迹(址)和拥有迥异的自然风光,我经常盼望着早日开发。这一等就是几十年,今天自己终于看到了寺口子被开发成著名的自然旅游区,我昔日的夙愿得以实现,我兴奋不已。但愿寺口子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越来越精彩无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