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春光,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看到那束光

本文為#我與春天有個約定#徵文

春天來了,一聲春雷,萬物復甦,明媚的陽光中,孕育著新的希望。

週末的時候,出門走走,在公園裡,田野裡,隨手拍幾張照片,記錄下春天的樣子。

踏著春光,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看到那束光

這張照片拍攝於傍晚時分,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灑滿了整個春天。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裡,美得就像一幅畫。

畫中的鐵門緊閉,鏽跡斑駁,刻滿了歲月的印記。一束光迎面而來,帶著太陽的銳利,溫柔,被鐵門阻攔在半空,無法動彈。

鐵門上一橫一豎的交叉點,托起了整個太陽,把它固定在畫面的中央。

門欄之上,嬌豔動人,競相怒放的桃花,朝著它揮手致意,微微一笑。

這一刻,時間靜止,一種靜謐質樸的美,撲面而來,點綴了整個春天。

這一刻,或者說這個“刺點”的出現,突然對於時間有了一種別樣的理解,它是那一束擊中斑駁歲月的光,是孕育著希望與陽光的花,更是我們心中的那份希冀,那份不期而遇的美好。

踏著春光,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看到那束光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契機出現,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機會,平臺,一方面又會轉瞬即逝,無法捕捉。

但是,它們在某個瞬間,又會帶給我們無限啟發,可能就是那一剎那,就讓我們想明白了之前想了很久都無法悟透的事情。

照片中的這個門,就好比我們心中的那個門,那堵牆,也可以理解為我們思維中的高牆,門檻,它限制了我們的認知,堵住了上升的通道,禁錮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長此以往,我們變得不敢觸碰它,甚至害怕看到它。

要破除心中的牆,心中的門,需要一束光,這個光可能很微弱,微不足道,卻很珍貴。

在它的指引下,我們提升了認知,擴大了格局,忘記了門的存在,牆的限制,不知不覺穿越了這道門,跨過了這道牆,實現了一個思維上的飛躍。

原來,當我們無視它們的存在時,它們在我們的心中,居然真的不復存在。

踏著春光,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看到那束光

這種領悟,雖然短暫,卻很深刻。它雖然也會轉瞬即逝,卻會被我們銘記一輩子。

感覺這一刻,時間靜止了,光靜止了,都被留在了相框裡。

就像蔡琴在歌曲《被遺忘的時光》裡面唱的那樣,“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絃,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漸漸地回升出我心坎……”

或許某一天,我們再次看到這張相片,就會想起這束光,想起那道門,那堵牆,以及那段被遺忘的時光。

踏著春光,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看到那束光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生活中多了一些鶯鶯綠綠的詩情畫意,幸福的花兒在枝頭蔓延,草長鶯飛,生機勃勃,春華秋實,氣象萬千。

對於2020年,感覺更多的是一種沉澱,蓄勢待發,是一種能量的累積,需要一束光來照亮自己,或者點亮心中的那個希望,它可能很小,很細微,卻很關鍵,彌補珍貴,值得珍惜。

這個光,可以理解為一個概率極小的偶然事件,或者是一次振聾發聵的演講,或者是一次久別重逢後的參悟,或者是一個高手的輕輕一撥,或者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段文字,一個鏡頭,都會讓自己脫胎換骨,獲得新生。

踏著春光,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看到那束光

受限於知識結構,導致思維的高度和深度較淺,計劃今年多在閱讀上下功夫,尤其是關於外國文學、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書籍,以及一些經典獲獎電影作品等。

在看的過程中,還是要注重質量,細讀,精讀,研讀,儘量放慢速度,多讀幾遍,不求速度求質量,反覆回味,集中精力,求得一種新的突破。

現在不比上學時候,精力充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勁頭。一方面由於時間精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工作以後,越來越繁忙,集中時間往往不太容易,基本是斷斷續續在閱讀,可能後面的看著,前面的有的已經忘記。

一方面記憶力也不如從前,有時候一門課程,一本書籍,需要反覆聽好幾次,閱讀好幾遍,才能有效吸收,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

踏著春光,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會看到那束光

越來越感覺到,知識體系的搭建是一個複雜而長久的過程,要小火慢熬,急不得,也停不得。

儘管如此,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來,從春天開始,早起,讀書,思考,能夠耐住性子,持之以恆的努力,堅持閱讀,放下功利心,多閱讀一些看似無用的書籍,去不斷充實,完善,提升自己。

當然,機遇可遇不可求,不能總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遇到固然是好事,值得欣喜,沒有遇到,也是正常。

保持平常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行走,去體驗,去思索,只要心中有光,時時刻刻,都會看到那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