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科學家16年專研,成功研發“中國芯”。

21世紀是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生活中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冰箱電視,都需要用到芯片,因此中國每年都要向美國等西方國家進口大量的芯片。據環球網報道稱,2017年中國芯片的進口額就達到了1.76萬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了原油進口,位列所有進口產品的第一位。2018年中國的芯片進口更是突破了2萬億,這樣數額的增長令人心驚。如果中國繼續依賴進口外國芯片,這將是一大問題。

82歲科學家16年專研,成功研發“中國芯”。

因此我國科學家更是積極加快對芯片的研發,好在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如今已經82歲高齡的黃令儀院士,帶領團隊,經過了整整16年的努力,終於研製出了“龍芯3號”,屬於中國自己的“中國芯”。今年北京的中國計算機學會上,黃令儀院士也藉著“龍芯3號”獲得了“2019年CCF夏培肅獎項”。

82歲科學家16年專研,成功研發“中國芯”。

現今的”龍芯三號”雖然還在試用階段,但根據其測試結果來看,已經符合軍事武器的芯片要求。“龍芯3號”的出現解決了我國的燃眉之急,如若能夠大規模的投入使用,將使我國的芯片不再依賴進口,打斷美國數年來的壟斷地位,我國也不必再因為芯片問題而受制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