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楠溪江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楠溪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位於浙江省永嘉縣境內,距溫州市區23公里,與雁蕩山風景區毗鄰,為華東地區新興的以溪流景觀為主體,山水田園風光、農耕文明遺蹟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區。

  楠溪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共分為楠溪江及沿江農村文化(又稱巖頭景區)、大若巖、石桅巖、水巖、北坑、陡門和四海山七大景區,共計800多個景點。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名聞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楠溪江的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宋明清的古塔。古橋、古牌坊,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寶”佈局和五行陰陽風水構想而建的芙蓉村、蒼城村,更讓您領略到原古的風貌。

  楠溪江,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盛產彌猴桃,荊州板粟,碧蓮香柚,巖頭西瓜、灣裡葡萄,澄田楊梅,沙崗粉幹,烏牛早茶等著名土特產,並有黃楊木雕,竹絲盆景、竹絲畫簾等特色工藝品。自1988年以來,楠溪江風景區已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其古樸的民居、奇異的山水,銀簾、巖峰,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三百里楠溪江,逶迤曲折,有36灣、72灘之稱。楠溪江貫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積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處注入甌江,流歸東海。

  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淨柔和、絕無汙染。經檢定,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呈中性,PH值為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準,被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水”。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眺綿綿青山,近看鬱郁灘林,俯賞碧藍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遊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緻;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如昏,朦朧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茗岙梯田位於浙南永嘉山區四周海拔800多米高的大山之中,沿楠溪江北進至碧蓮鎮,再從碧蓮依山而上,大約10公里左右的盤山公路,群山連綿起伏,幽谷雲海浮湧,山村梟梟炊煙,成片梯田依山而建的茗岙山鄉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茗岙為各姓氏雜居之地,陳、胡、徐三大大姓各有宗祠,這些宗祠都是宗族文化的象徵。各大宗祠裡以胡姓宗祠最具特點。胡氏大宗規模宏大,描朱繪金,穹頂有精彩的彩繪故事,大宗左右牆壁又有走廊環繞,正對中堂則有一漂亮的戲臺,照壁上則繪有反映村民美好願望的鹿壁畫,如今這裡已經成了村民休憩閒談的一大好去處。除大宗外,胡氏還有幾座小宗祠,在三房宗祠裡有明代壁畫,畫上人物為胡氏先人。這些壁畫人物雕工精緻,服飾和裝束華麗,色彩鮮豔,除西首人物由於木板年久腐朽而殘缺了一半外,其餘幾副保存良好。

  茗岙有石拱橋,有月壇,還有較多的古屋,古屋中最久遠的距今大概有680年曆史,如今圍牆缺口處雖然造了新房子,但老模樣基本上還是保留了下來。這間老屋有-屋宇,蒼老古樸的屋簷在無聲的述說著幾百年來的往事。據說此屋原有四塊匾,後來經歲月侵蝕,有三塊已經不知去向,唯餘正屋上角一塊,上面“齒德兼修”似個大字依稀可見。屋子外側置有整石挖出的洗衣盆。院子裡和屋子一樣蒼老的古井邊上有一座臥著的小石佛。

  梯田是茗岙山水的一絕,梯田是茗岙大地上的活雕塑。放眼望去那隨山形順坡逐級築坎平土,形如階梯呈半月狀,成片成片的大面積田塊,讓人不得不驚歎這個沿續了1000多年曆史,祖先們依靠原始工具,鬼斧神工般雕鑿而成的傑作工程的偉大,從而使世世代代子孫在這大山裡得到了棲憩繁衍耕耘勞作。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大革命失敗後不久,浙南農民武裝鬥爭風起雲湧,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視。1930年1月,中央派金貫真巡視浙南 。3月,中央軍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領導武裝鬥爭。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正式成立,軍長鬍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傑,下轄三個團(師),最盛時達6000餘人,軍部設在五氵束鳥 村。紅十三軍是當時編入中央軍委序列的全國14支正規紅軍之一,它以永嘉、溫嶺、永康為活動中心,進行大小戰鬥百餘次,足跡遍及浙江南部20餘縣。但由於黨內“左”傾錯誤的指導,紅十三軍鬥爭最終遭到失敗。

  紅十三軍鬥爭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和農村封建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國民黨“圍剿”中央蘇區的兵力。紅十三軍在浙南廣大農村中宣傳了黨和紅軍的主張,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他們戰鬥過的中心區域,以後大多成為共產黨的遊擊根據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位於永嘉縣五氵束鳥鄉五氵束鳥村的胡氏四房宗祠。這是一座“口”字形的古祠堂,始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佔地面積1467平方米,建築面積403平方米,祠堂坐西朝東偏南,系五間兩進、左右廊、合院式木結構建築。正門上方橫匾鐫刻著張愛萍將軍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進入大門,裡面有前廳、後廳、左右兩廊,中央天井裡有一方形水池,約50平方米,兩廊外側又各有一個長14米、寬7米的水池。祠堂後面是險要的江山頭,層巒重疊,群峰林立,竹木蔥蘢。

  中國工農紅十三軍紀念碑,位於軍部舊址南側約80米的山岡上,始建於1986年,佔地面積1113平方米;2010年擴建了紀念碑前的廣場,現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廣場中間建有一座3米高的紅十三軍戰鬥群雕,再現紅軍戰士的戰鬥場景。從廣場拾級而上49個石階,是長20.5米、寬22米的紀念碑壇。再上10個石階,是紀念碑底座,長12米、寬14米。紀念碑壇圍有青石欄杆,並栽植花木。紀念碑高17.8米、寬3.3米、厚1.8米,水泥鋼筋結構,中空,有梯可登碑頂。正面頂部浮雕的紅五角星下,是張愛萍將軍手書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碑名鐫刻在碑體青石上,下方刻有碑記,記錄紅十三軍將士浴血奮鬥的悲壯歷程和千古不朽的光輝業績。

  中國工農紅十三軍紀念館,位於軍部舊址北側約30米處。這是一座古典式的建築物,佔地面積1526平方米,於2000年落成,2010年再次進行擴建,現佔地面積約2320平方米。館中陳列著紅十三軍的歷史資料和紅軍戰士使用過的土炮、刀槍等實物及展覽圖片。雄偉壯觀的紀念碑和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軍部舊址,以及樸素大方的紅十三軍紀念館遙相呼應,四周綠樹掩映,山光水色,一年四季遊人不絕,既瞻仰豐碑,參觀舊址,緬懷先烈先輩光輝業績,又觀賞山水田園風光,陶冶情操。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是國家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黨史教育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謝用卿一門三英烈故居為文化旅遊景點。

  謝用卿(1898—1944),字慶生,1898年出生於永嘉縣蓬溪村。1917年,從楓林高等小學畢業後,先後在鶴盛和樂清珠嶼等地擔任小學教員。1930年,毅然辭去了學校工作,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同年6月,在永嘉、樂清交界的“隘門嶺”戰鬥中被捕,押送蘇州監獄。翌年春,經同獄的共產黨員程大偉介紹加入共產黨。1937年8月,獲釋回家,在家鄉先後擔任永嘉戰時青年服務團第二分團幹事、總幹事。1938年11月,擔任中共西楠溪中心區委書記。1940年12月,在永嘉下家岙村第二次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翌年4月19日,趁日寇攻陷溫州時混亂得以破牢而出,脫離虎口。1941年下半年,在潘坑教書,並將工資交予黨,作為活動經費。1943年秋,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帶領長子謝裕陸及謝方樞等人赴浙東四明山根據地中共鄞奉縣委做組織工作,後任浙東遊擊縱隊溪東聯絡站站長。1944年3月下旬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4月上旬被殺害。

  謝裕陸(1920—1945),謝用卿長子,1920年9月出生。在父親的教育引導下,於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秋隨同父親到四明山,後參加新四軍浙東縱隊三支隊任班長。1945年9月間,新四軍浙東部隊奉命北撤,在撤退中光榮負傷,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謝裕久(1928—1947),謝用卿次子,1928年9月出生。先後擔任兒童團長,括蒼地區游擊隊某部交通員,積極為黨組織送信、送革命刊物。1946年春,被黨組織批准為候補黨員。翌年2月被捕,國民黨括蒼綏靖處對其嚴刑拷打,殘忍地割去他的耳朵,然後秘密殺害於楓林八房山下。

  謝用卿一門三英烈故居,位於東皋鄉蓬溪蓬二村普中路9—12號,坐西南朝東北,是一座前後兩進,左右兩軒,呈“口”字形的四面屋(即四合院),外貌保持完整,古色古香;正方形的天井地面由鵝卵石鋪設,中央有一條“小鵝卵石鋪設,組成優美圖案的通道”;四周門頭用“小鵝卵石”鑲嵌成的框帶,構圖非常美觀。該故居共計20間,佔地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12平方米,現由謝用卿的堂侄居住管理。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永嘉縣是老革命根據地縣,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策源地。自1924年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立以來,永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無數革命先輩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位於永嘉縣上塘鎮嶼山公園。紀念館建於1993年,為坐西朝東、鋼筋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佔地面積1900平方米,建築面積860平方米。紀念館前是花崗岩石鋪設的可容納千餘人的廣場,廣場南側沿著圍牆是一條碑廊,東側是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15.5米、寬3米、底厚7.4米、頂厚3米。碑體以蟹青色磨光花崗岩石貼面,碑體正面中間黑色的花崗岩石上鐫刻著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永嘉革命烈士紀念碑”,下方刻記全縣586名革命烈士英名,背面鐫刻著紀念碑碑記。基座前後有一條栽植盆景花木的綠化帶,基座前是84平方米的碑壇,三面圍以青石欄杆。西首在碑的兩側各有九步上行的石階,同紀念館廣場相連。紀念館廣場右側有一座謝文錦烈士的銅胸像,胸像高2.3米、寬1.8米,固定在1.2米高的花崗岩石基座之上。紀念館、碑建在嶼山之巔,在此可以俯瞰縣城全景。

  紀念館正門上方鐫刻有聶榮臻元帥題寫的“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館名。大門進去,為玻璃蓋頂的天井,是磨光花崗岩石鋪地的前言廳。左側是第一展廳,為黨的創建和大革命時期;第二展廳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樓上第三展廳為抗日戰爭時期;第四展廳為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四個展廳共展出照片圖表425幅,革命文物138件,生動地反映了永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浴血奮鬥的光榮革命歷史。同時還展出了楊尚昆、肖勁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手跡。第五展廳是國防廳,展出國防教育的有關圖片。館內還設有播音室、接待室、中型會議室、辦公室和工作人員休息室等。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是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永嘉縣文物保護單位。

謝文錦烈士紀念碑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謝文錦(1894—1927),永嘉縣潘坑村人。191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後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17年秋,畢業後回到家鄉主辦巖頭高等小學,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在師生和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19年春離鄉赴滬,在《新青年》雜誌社工作。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4月,受黨指派,同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肖勁光等前往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者大學學習,翌年12月7日,在該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我國第一批赴蘇聯留學的十幾位革命知識分子之一。1923年冬回國,擔任中共中央秘書兼共產國際代表、蘇聯軍事政治顧問鮑羅廷的翻譯。1924年8月,他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到家鄉籌建黨團組織,於12月創建浙南地區最早的黨組織——中共溫州獨立支部。五卅慘案後,參與領導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4月,他撰寫的《列寧和農民》被刊載在《新青年》紀念列寧專號上,此文受到毛澤東的高度評價,被選為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的教材。1926年後,謝文錦任中共上海區委委員、中共南京地委書記等職。1927年4月10日,謝文錦在南京大紗帽巷10號召開中共南京地委緊急擴大會議,深夜2時,國民黨公安局偵緝隊突然包圍會場,謝文錦等10人不幸被捕,後遭殺害。

  謝文錦烈士紀念碑,位於永嘉縣潘坑鄉潘坑村,於1992年建成。紀念碑高5.5米、寬1.05米,碑體正面是張愛萍題寫的“謝文錦烈士永垂不朽”,碑頂是紅五星。碑體正面下方刻有烈士生平簡介。碑座長1.6米、寬1.4米,圍以青石欄杆,碑座四周廣場可容納百餘人。謝文錦烈士故居也在潘坑村,是一座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4年)的古宅,佔地面積650平方米,正屋7間,軒屋6間,前有門臺,中有天井,屋中陳列有謝文錦烈士生前用過的木床、桌櫃和八仙桌等。

  謝文錦烈士紀念碑是永嘉縣文物保護單位、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坦頭窯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甌窯是以溫州永嘉為核心的中國著名窯場,它初創於漢代,發展於六朝、延及兩宋,唐代是甌窯發場的鼎盛時期,坦頭甌窯窯址是唐代甌窯的典型窯場,代表了甌窯的最高製作水平。坦頭窯遺址位於永嘉縣三江街道龍下村東南一處朝西的山坡上,西距楠溪江約兩公里,目前可初步確定兩個窯場遺蹟。2017年5-12月,為了配合杭溫高鐵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永嘉縣文物館對窯址的北坡Y1部分進行了聯合發掘,發掘面積95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

  坦頭窯遺址窯爐為依山而建的南方傳統龍窯,長近40米,寬近1.3米,為東西走向,保存相當完整。窯爐保留包括窯前操作室、火門、火膛、窯室、窯尾排煙室、多個窯門、窯爐兩側的柱洞與護窯牆以及石砌地面等在內的較完整器物結構。窯爐的南端為作坊遺蹟,由儲泥池、轆轤坑、釉料缸、窯爐、房子、石器地面等構成。窯爐中後段山坡面均用石塊砌築平整。出土的甌窯產品種類相當豐富,除碗盤類外,還大量燒造高質量的壺、瓶類器物,胎釉質量上乘,面貌上以淺白的胎體上施以各種彩繪瓷為最具特徵,在國內同時期的窯業中獨樹一幟。

  坦頭窯遺址的挖掘,首次完整揭露了唐代甌窯窯場,理清了窯場的基本佈局、窯爐的完整結構等窯業基本信息,揭示了唐代甌窯製作的完整工藝流程;首次在窯址上發現了豐富的祭祀遺蹟;首次較全面地揭露了唐代甌窯產品的基本面貌與特徵;首次在上林湖以外地區發現了用釉封口的瓷質匣缽以及可以與秘色瓷媲美的部分高質量青瓷;首次在窯址中發現紀年標本,為唐代晚期甌窯產品確立年代標尺;首次發現唐代“官作”字樣,對於整個唐代窯業管理制度的理解,具有指向性的意義。2017年12月,坦頭甌窯窯址挖掘成果還入選2017年度“浙江省考古重要發現”,充分證明了坦頭窯遺址的文物價值。

  2019年,坦頭窯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胡公冕故居為文化旅遊景點。

  胡公冕(1888-1979),原名世周,永嘉縣五氵束鳥村人。1921年10月,在上海由陳望道和沈定一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1月,參加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經組織同意,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致力於國共合作,幫助孫中山籌備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4年1月,以浙江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共合作後,參加黃埔軍校籌建工作,開學後任黃埔軍校衛兵長。在北伐戰爭中,先後任總司令部宣傳大隊大隊長、副官處處長、國民革命軍677團團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等職。四一二-政變後,被蔣介石通緝,失去黨的組織關係。1930年初,受中共中央軍委委派,回永嘉組織農民武裝,建立浙南紅軍遊擊總指揮部,擔任總指揮。是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正式成立,擔任軍長。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1932年9月,胡公冕在上海被國民黨逮捕入獄。翌年2月,經營救出獄。西安事變時,根據黨的指示,先後赴甘肅固原、陝西鳳翔,利用與胡宗南的舊部屬關係,勸阻胡宗南部東犯。抗戰時期,胡公冕根據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做了許多有益於抗日救國和革命的工作。解放戰爭時期,在上海參加黨的地下活動,曾參與策動溫州葉芳部隊起義,赴西北做瓦解胡宗南部的工作。解放後,任國務院參事室參事,直至1979年6月30日在北京病逝。1984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委員會批准,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胡公冕故居,位於永嘉縣五氵束鳥鄉五氵束鳥村。1930年5月16日,國民黨楓林民團竄入五氵束鳥村,放火燒掉該村三分之二的房屋計64座,300多間,其中包括胡公冕故居。後胡公冕房族在其老屋基上修建了五間二層民房。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李得釗烈士紀念碑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李得釗(1905—1936),又名德昭,永嘉縣港頭村人。1920年春,以優異成績考入溫州藝文中學,在校期間,和金貫真等學友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組織的“溪山學友會”。1924年畢業後,受聘在母校附屬小學任教。是年冬,由謝文錦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共黨員)。1925年冬,受中共中央指派,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者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並擔任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編輯。1930年,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是軍委書記周恩來的得力助手,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建立作出了貢獻。1933年,調到中共中央特科總務部工作,後又到中共上海中央局工作。1934年6月26日晚7時左右,在中共中央分局機關(上海馬立斯新村)被捕,後移送南京-看守所。在獄中,他堅貞不屈,翌年8月被判15年徒刑,隨後移送到南京軍人監獄。1936年9月,被折磨致死,年僅31歲。全國解放後,周恩來總理在李得釗烈士家屬寫給他的信上親筆批覆:“李得釗同志是一位很好的同志,為革命事業犧牲了自己”。李得釗烈士的遺像、遺作及其革命事蹟陳列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李得釗烈士紀念碑,位於永嘉縣港頭村,修建於1990年。碑壇為正方形,邊長8米,計64平方米,每邊有六根青石方柱,圍以欄杆。正中碑座為凹形小水池,長1.6米、寬1.2米;青石碑體,高3.9米,寬0.8米,正面刻著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手書“李得釗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著烈士生平簡介,碑頂為雲彩浮雕。此碑小中見大,象徵著烈士立足五湖四海、頭頂藍天白雲、一顆紅心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不息的光輝形象。

  李得釗烈士紀念碑是永嘉縣文物保護單位、永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永嘉縣,十大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