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2014年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2014年卷》

書號:978-7-5154-0954-2

著者:當代中國研究所 中央檔案館 編

出版年月:2019年11月

定價:360.00元

字數:1354千字

頁碼:996頁

裝幀:精裝


本書是國史研究權威機構當代中國研究所、中央檔案館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的重要作品。本書的出版,將填補《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研究的一項空白,併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一重大出版主題增添新的亮點,併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份比較重要的史料參考。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學術價值、出版價值和文化價值。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2014年卷),本捲起止時間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它較為全面地反映了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社會、民族、宗教、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的歷史面貌,涉及重大歷史事件、重要變化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反應等重要內容。本卷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系列叢書的基本特點,充分體現出系列叢書權威性、創新性、科學性等熔於一爐的特色,同時又具有豐富的資料性和較強的實用性,可以作為2014年度當代中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當代中國研究所是1990年6月28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當代中國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編纂和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蒐集和編輯有關國史資料,參與國史的宣傳與教育,聯繫與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的國史研究工作。該所致力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科建設。建有面向全國徵文的國史學術年會制度和每五年舉辦一次的當代中國史國際高級論壇制度,至今已舉辦9屆年會和兩屆國際論壇。與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簽訂了長期科研合作交流協議,並接收國內外的訪問學者。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設立了國情調研(上海)基地,還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創辦了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另外,辦有旌勇裡國史講座和國史專題研討會。撰寫並出版了中央賦予該所的首要任務——多卷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完成了大型編年史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1949—1959卷的編纂出版,參與組織編輯出版了152卷大型史料性叢書《當代中國》,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合作編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百科全書》。由當代中國出版社組織出版《當代中國人物傳記》、《當代中國地方簡史》、《當代中國地方概覽》、《當代中國城市發展》、《當代中國口述史》等國史類叢書,並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有關單位合作攝製大型系列電視專題片《當代中國》。

中央檔案館,是對全國檔案工作實行統籌規劃、宏觀管理的國家機關。該館主要負責集中統一管理黨和國家中央機關的重要檔案資料,保守黨和國家機密,維護檔案的完整,確保檔案資料的安全;負責接收、徵集、整理、保管黨和國家中央機關的重要檔案資料,推進檔案工作的科學化管理和現代化建設,做好檔案編研出版工作,為社會提供利用;收集散失在國外的中國檔案材料以及與中國有關的檔案文件和史料,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2014年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簡稱 《國史編年》)是以編年體全面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個領域重大史事的資料書,旨在為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提供翔實可靠的史料,同時也為國內外讀者查閱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資料提供方便。舉凡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衛生、民族、社會、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區劃、災害、氣候、生態、資源、軍事、國防、外交、對外聯繫和國際反應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編寫之列。《國史編年》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獨立成卷,採用綱目體編寫。《國史編年》一般由綱文、 目文、文獻、註釋、附錄等部分組成。部分條目史事簡單,將綱目合一,僅以綱文記事。與綱目文內容相關的重要文獻或史料,分別以文獻或附錄形式附在綱文或目文之後,並標明資料來源。對綱目文涉及的人名、地名等,作必要註釋。註釋採用頁末腳註。《國史編年》條目採自原始的或權威的資料,凡對某一事件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說法的,在經過認真考證後,採用相對準確的說法,並用註釋加以說明。全書融資料性、學術性、權威性、可讀性於一體,體現了該書編中有研、研中有編,編撰與研究並舉的特點。

本系列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獨立成卷,已出版1949年—1963年卷。2019年11月,出版1964年、1965年卷和2012年至2017年卷。目前該系列共出版23卷,以後將陸續編纂出版其他年份各卷。


噹噹、京東、文軒、博庫,全國新華書店、民營書店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