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所石正麗發現,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應做改變

病毒所石正麗發現,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應做改變

新冠疫情迫使世界各國政府不得不採取強硬措施限制人們出行,早發現早隔離是控制疫情最為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的防控措施僅僅針對人,而大量的研究事實表明SARS-CoV-2也能感染其他動物。

就在前天,BioWorld公眾號報道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的一篇關於易感動物篩查的研究論文:Susceptibility of ferrets, cats, dogs, and different domestic animals to SARS-coronavirus-2,該研究發現SARS-CoV-2在雪貂中複製效率很高,而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SARS-CoV-2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在貓之間傳播。詳情見:陳化蘭院士新發現:貓主子易感新冠狀病毒,且可通過空氣中飛沫傳播

4月3日,華中農業大學金梅林

教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教授合作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題為:SARS-CoV-2 neutralizing serum antibodies in cats: a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 的研究論文。

此項研究表明,SARS-CoV-2在疫情爆發期間感染了武漢的貓群,在調查樣本中,14.7%的貓可以通過間接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檢測到新冠病毒的存在

病毒所石正麗發現,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應做改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在200多個國家蔓延開來,COVID-19現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全球大流行病。截止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0萬,死亡人數超過5萬,疫情形勢極為嚴峻。

近期,許多研究發現與人類最為親近的動物之一——貓極可能是SARS-CoV-2的潛在易感動物,然而相關的流行病調查研究卻一直是個空白。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血清學檢測方法對SARS-CoV-2在貓中的感染展開調查

研究人員從武漢的貓中收集到一組血清樣本,包括COVID-19疫情爆發後102個樣本和爆發前的39個樣本。研究者採用間接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對SARS-CoV-2 S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RBD)進行抗體反應性篩選。

以COVID-19疫情爆發前的39個樣本作為對照設置閾值,疫情爆發後的102個樣本中的15個(14.7%)呈陽性,其中5個樣本呈強陽性。在此,研究者還排除了Ⅰ型和II型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影響,證實其與SARS-CoV- 2無血清學交叉反應性。

病毒所石正麗發現,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應做改變

為了證實貓體內是否產生SARS-CoV-2特異性抗體,研究人員通過病毒中和實驗(VNT)對這15個陽性血清樣本進行SARS-CoV-2的檢測。其中,11只貓的血清樣本檢測出SARS-CoV-2的中和抗體,效價從1/20到1/1080不等。ELISA實驗中的5個強陽性樣本並沒有都表現出中和抗體高效價。

更令人驚訝的是,貓主人為新冠確診患者的3只貓的中和抗體效價最高

,分別為1/360,1/360和 1/1080,而與之相對,來自寵物醫院的貓和流浪貓的中和抗體效價僅為1/20至1/80。這表明高中和抗體滴度可能是由於貓與COVID-19患者密切接觸所致。

病毒所石正麗發現,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應做改變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WesternBlot檢測,以進一步驗證SARS-CoV-2特異性IgG在貓血清中的存在。此外,研究者還收集了每隻貓的鼻咽和肛門拭子,並使用針對ORF1ab和N基因的商業試劑盒進行了SARS-CoV-2特異性qRT-PCR,但未檢出雙基因陽性樣本。

病毒所石正麗發現,14.7%的貓已感染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應做改變

總而言之,研究團隊從武漢的貓中收集到一組血清樣本,並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血清學檢測,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SARS-CoV-2在疫情爆發期間感染了武漢的貓群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貓是人類最為親近的動物之一,同時也是SARS-CoV-2的易感動物,為了保護自己、他人、乃至國家和社會的安全,當下的防控措施是否要做出一定的更改,不僅僅侷限於人,更應當囊括貓以及其他與人類親近的易感動物?

特別說明

1、該研究論文目前尚未經過同行評議,預先在預印本上線;

2、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貓會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

3、該研究論文樣本量不是很大,不能因為該論文而去傷害貓;

4、陳化蘭院士、金梅林教授、石正麗研究員,均為我國傳染病和病毒研究領域頂尖專家,如對研究有質疑,請前往預印本bioRxiv評論,論文鏈接見下方。

論文鏈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30.015347v1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01.021196v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