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设计的魅力是悄悄的。

文章转载自: 卷宗Wallpaper

ID:wallpaper_china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01

地铁标识进化

Metro Signage System

1990年,中国是一个人口达11亿的国家,全国却只有三条地铁线路——分别位于北京、香港和天津。我们将时间快进到将近27年以后的今天,城市地铁系统的数量已经增长超过十倍。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中国部分城市2008-2016年地铁公里数变化

城市地铁系统的激增,在享受便捷的公共交通的同时,将目光转向地铁的导向标识。导向标识设计是否只是人们口中的指示牌那么简单呢?设计标识时,除了考虑功能性的完善,还应该考虑些什么?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Peter Dovak 是”中国地铁系统的发展史” 这张图的创作者,他解释道:“(中国的)发展速度曾经属于中等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如今指数级的增长,并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速度。仅仅在1990年至2020年的三十年之间,中国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数量将从当初的三个变为四十个以上——而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Peter Dovak 设计的“中国地铁系统的发展史”

近期在部分站点试用的北京轨道交通新一代导向标识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风琴灯箱中底部的暖光带,从色彩的选择到中文字体和字母的搭配,随处可见设计者的用心。我们探访了北京地铁三元桥站和东直门站,一探新标识系统的面容。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北京部分地铁站点采用新一代导向标识

北京地铁标识在开通初期采用的是“加法原则” 进行标识布置,这样的布置导致北京地铁标识越加越多、越加越乱 。有些地铁空间出现标识导向信息互相矛盾、同一信息表达方式不一致的现象严重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2002年至2008年,北京地铁站在规划和建设方面加强了空间环境及识引导设计方面的内容。2008 年以后标识引导系统不断的创新,在用户体验上不断完善。开发了北京地铁 App,乘客可以在北京地铁 App上进行快速的线路查询、 站点查询、站内三维导视、末车查询等。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80年代北京地铁实景

十几年来,北京地铁指示系统经过了数轮改进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在2005 年地铁 5 号线开通时,北京地铁借鉴了港铁 MTR 的指示系统,并再此基础上改进及革新,形成了北京地铁现有的指示系统。80年代,地铁标识基本只用来指示站名和乘车方向,在字体颜色上也颇具历史特色。在当时来看,设计标识不是一个小工程,但随着线路的增多,标识系统日渐丰富,却少了一些中国设计元素的考量。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北京地铁的标准字体,中文部分为黑体,英文部分为Arial。北京地铁 6 号线开通后,标准字体的中文部分变为了方正兰亭黑。地铁 7 号线中,中文字体部分又变回了黑体。而在英文字体上,部分线路存在 Helvetica 与 Arial 混用的情况。可见在字体选择上,北京地铁并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

新设计中,垂钓式灯箱上新增了行走距离提示,却很容易造成混乱的感觉,不同的信息在同一块板上没有区分,如果没有良好的排版设计,很难给予乘客及时的提示。三角形切面的 LED 光源灯箱,让文字和标志更加均匀,线路的色带在文字下方,灯箱底部的暖光灯带使得文字更加明亮清晰。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1863的伦敦,大都会铁路公司在帕丁顿(当时称为主教之路)和法灵登街之间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 Metropolitan Underground。1913年,由 Frank Pick 委托 Edward Johnston 设计并命名的无衬线字体。设计的 Underground 品牌字体和标徽。包括车站标牌,车站建筑,产品设计甚至火车和公交车设计中的新设计。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伦敦地铁 Logo 百年演变史

将交通文化做成品牌,甚至成为文化输出的产物,英国大概是第一位。这悠久的品牌文化让世世代代的英国人为之骄傲,从伦敦交通博物馆乃至大街小巷的纪念品商店里,随处可见的那个亮眼的红蓝的圈圈 Logo 或是红色的双层巴士。这小小的红色 Logo 已经经历了一百年的演变。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向左滑动查看:无处不在的伦敦地铁 Logo

Johnston Sans 是一种无衬线字体,由 Edward Johnston设计并命名。字体是1913年由伦敦地下电力铁路公司的商业经理 Frank Pick 委托创作的。约翰斯顿的作品起源于人文主义的无衬线字体,这种字体是无衬线字体,但灵感来自传统的衬线字体和罗马铭文。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伦敦的法灵顿站即将步入基础设施中的巨头行列,成为世界上最老、最久负盛名的交通网络中的一个关键中转站。随着伦敦横贯铁路项目及项目中伊丽莎白线竣工日的不断迫近,位于伦敦城市边缘的这一历史车站将会成为伦敦地铁与铁路之间的汇合点之一。在这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城下方刨出几千立方米的土绝非易事;然而,当你真正进入这座金光闪烁的首都城市交通迷宫的新车站,走在深层的月台、换乘通道、以及隧道中时,你会很难相信周边的一切都是新建好的。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Wallpaper*报道中的伦敦地铁

三年多以来,八部巨型隧道挖掘机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不断挖掘,共计有约700万吨的材料被挖出。在隧道挖掘结束后,八台千吨重的挖掘机中的两台将会埋于40米深的地下,镶嵌在地铁站的墙中。随后新的隧道和月台将与20万个混凝土砌块连成一线,在完成内饰后,隧道将带着伦敦的交通设计美学正式并入网络。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这本中国香港地铁的指标规范后面盖著1982 年3月的日期,距离今天已经有 33 年左右。地铁宋字样张,下方欧文字型为 Helvetica,这种古典加现代的独特组合方式需很高的专业度才能把控好。这份手册是 1982 年制成的,那还是一个手工制版的年代。在 1980 年代,电脑还不普及,Truetype 与 Opentype 都还不知道在哪裡的时候,设计师只好手动调整每个中文字与每个英文字母的间距。像下面这张充满数字的表格,其实规定了字母之间,以及标点符号的合宜距离单位。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柯炽坚《香港地铁的指标规范》内页

应该要怎么做才算合理的指标设计?作者柯炽坚的概念非常简单:空间与层级关系是最重要的。所谓适当的空间,在中文来说,或许还没有一个可靠的公式可以参考,很多时候是设计师的专业判断。例如这裡的九龙塘站名,文字间距大约是一个字1/10的宽度。但是,因为每个中文字形状差异的关系,会有错觉,因此这个简单的规则不一定这么精确可靠。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港铁背景墙色配色表与地铁实景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当 Hector Guimard 受命设计这些著名的地铁站入口时,巴黎是世界上第二个(仅次于伦敦)建造地下铁路的城市。Guimard 的设计以大胆的结构满足了庆祝和推广这种新基础设施的愿望,这种结构在巴黎的街景上清晰可见。入口采用扭曲的,有机的,典型的新艺术形式,最初看上去几乎是无缝的,但它们是由几个易于大量生产的铸铁零件制成的,位于巴黎以东的 Osne-le-Val。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Hector Guimard 设计的巴黎地铁站的入口

当 Hector Guimard 受命设计这些著名的地铁站入口实际上,吉马德将物体现代性的一个方面隐藏在其曲折的连续性之下,这种策略体现了新艺术运动对现代主义的矛盾态度。新艺术运动在整个欧洲乃至整个欧洲引起装饰,图形艺术和建筑的热爱者的出现,它以各种名字而闻名,例如格拉斯哥风格。新艺术运动旨在使设计现代化,以逃避以前流行的折衷的历史风格。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并无统一字体的地铁标识

巴黎的地铁标识,正如法国人的随性,并无统一固定的颜色和字体。只要是写着 Metro 这个词,不管它是什么形状颜色的指示牌,都表示着它指示牌的作用。其次,极少的地铁标识中会添加英文,透露出的一点骄傲,让游客在迷失巴黎中感受法式浪漫。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Adrian Frutiger 设计的法兰西风情的 Univers 字体标识

1970年代初,应巴黎公共交通当局的要求,Adrian Frutiger 重新设计了巴黎地铁标牌。他被要求设计一种能够从远处和从任何角度看都清晰的指示牌字母表,于是他用一种变体字体重新创建了 Univers 字体。这是一组大写字母和数字,专为暗蓝白色背景而设计,尤其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Adrian 认为环境是设计第一要素,而不是所测量计算的数据。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向左滑动查看:巴黎地铁标识设计与实景

设计初期 Adrian 在地铁上走了很长时间,拍了大约五十张车牌,意识到没有标准化的设计。唯一的共同点是使用蓝色标牌指示方向,使用白色标牌指示到达。如果必须立即更改所有地铁路标,则首先必须关闭地铁至少两周,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他试图尽可能地接近现有的整体。我们进行了合成,狭窄的大写字母,用大量的留白设计,以便无需我们干预就可以组成新的面板,并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清晰可见。所考虑的环境,既是设计的限制,也是设计的创造性想法的启发之处。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1965年,现代主义平面设计师 Massimo Vignelli 和他的商业伙伴 Bob Noorda 登陆美国,的地铁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处于混乱状态。没有统一的视觉层次或指导原则,就没有现有的逻辑可以从中受益。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Massimo Vignelli 和 Bob Noorda 纽约地铁地铁站标识设计

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在地下呆了几个小时,观察上下火车和在车站中穿梭的乘客流量。他们研究了自己的习惯。他们去哪了?他们在哪里寻找信息?对用户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图形设计考虑因素的深入研究最终以1970年出版的《纽约市交通管理局图形标准手册》解答。该手册提供了标志制作者在整个地铁网络中产生和显示标志所需的一切。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向左滑动查看:《纽约市交通管理局图形标准手册》

预先测量的印刷系统,其中每个字母的完整主图都有。设计人员不必依赖标志制作者来确定电台名称中字母之间的适当间距,而是针对每个字母嵌入对齐标记,并带有一个索引来确定其与前一个字母之间的间距。设计师还使用了他们多年研究的信息,包括同样引人注目的8层原理图,用于放置标牌,这些标牌要严格遵循用户在地铁站的旅程。

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你发现北京地铁悄悄变美了吗?

纽约地铁标识字体与指示牌放置八层原理图

“对他们而言,找到正确的设计解决方案只是其中的一半,” Tochilovsky说。“另一半是确保实施该系统的系统是无缝的,智能的和可再现的,同时避免人为错误”。

纽约地铁实景

有人说曾经迷过最长的路,是从新宿站出去的路。从日本建筑师田中智之手绘的新宿地铁站这张图,火车站36 个站台、 200 个出口和许多复杂连接的走廊等的细节都一一清楚呈现在图里。

田中智之新宿车站透视手绘稿

新宿站是日本东京都新宿区最主要的铁路枢纽,在这里停靠包括 JR 东日本、小田急电铁、京王电铁、东京地下铁以及都营地下铁的多条运营线路。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新宿站平均每日上下车客流量高达326万人次,有超过200个入出口,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使用人次最多的车站。

新宿站三维指引图与站台模型

大街小巷就是一个巨大的字体库。东京的大部分铁路公司,都爱用「新 Gothic」或「角 Gothic」字体来设计站点及线路标识。而以红色「止まれ」(停)倒三角为首的道路标识系列,最常用亲切好懂的「圆体 Gothic」字来提醒车辆及行人。Gothic 体:横线与竖线等粗,没有笔锋,也没有三角形的凸起。

新宿站站内标识

在东京的地铁标识设计中,值得一提的来自民间的力量。佐藤俢悦原是一名 JR 新宿站的保安,在2004年车展东出口的一次翻新工作中,为了指引更清晰,佐藤开始用胶带制作交通标识。最初施工现场只有三种颜色:白、黑、黄,后来又加入红、蓝、绿三色胶带来丰富整个临时标识体系模板。在任何字体都可以印刷作业的时代,这一种“活生生”的字体,在施工的临时性中被生发出来。2007年,“俢悦体(Shuetsuai)”被发展到 JR 东日暮里站的施工标识系统中,这种具有圆角的字体,给紧张的施工现场换乘的体验,带来了轻松的氛围。

向左滑动查看:新宿站实景

北京与上海地铁发展图

目前北京地铁标识系统比较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标识缺少对特殊群体的关注、无障碍标识设计没有普遍布置、随着客流量的增加标识内容和位置需要不断优化等。

导向标识设计不仅是功能性的产物,也需将和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需求发生共鸣。在不断增加的地铁里程数里,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设计出现,来加速城市居民解读“地下的”、“乱如麻的”交通系统的便利。

北京地铁标识摄影:HM

北京地铁标识插画:cooroozoo

编排:Hanxi

注意:本文含有投票,请到设计癖官网(shejipi.com)参加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