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疫情期間,需要做哪些行為體現

其一,生活即教育。這一場災難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教育的教材。災難面前,我們不惜停工停產,以犧牲GDP為代價,保全人們寶貴的生命,因為生命無價!讓生命有尊嚴、有質量,善待每一個人,無論病人還是健康人,無論窮人還是富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信手拈來,生動而深刻。責任與擔當的教育,無處不在。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的眼眶時時溼潤:學養厚實的院士泰斗,親臨一線,如鍾南山、李蘭娟等老院士不辭辛勞幾次飛赴武漢;馳援武漢衝鋒陷陣的醫生護士,多少感人事蹟不盡言表;還有那些樂善好施的愛心人士、踏實工作的社區鄉村工作人員、遵守規則的鄰里鄉親,他們雖平凡卻有著責任與擔當。

這些活生生的教材,是用血和淚換來的。我們還缺教材嗎?還需要快遞員專門遞送嗎?就這個新冠病毒衍生出來的相關知識(物理的、化學的、衛生習慣的、隔離防護的、病毒生物學等方方面面)也夠你學習一陣子了。說白了,我們所謂的學還是停留在學課本上。

其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加強親子關係,倡導親子閱讀,倡導有質量的親子陪伴。而要完成“陪伴”這個“最好的教育”,起主導作用的家長,要充分調動併發揮孩子的能動性。

我們的網課中,指導家長親子互動的教程佔著怎樣的份額,必須要梳理一下、增補一下。喊出“陪伴式教育”口號,就需要提供陪伴教育的策略,才能理念落地。

其三,何為真實的學習。倡導真實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學習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在完成真實世界任務的過程中習得知識,獲得技能,豐富交往,形成品質,讓學習效果能看得到,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有意義的。

面對如今這個特殊情景,面對居家隔離這個真實問題,尋求居家生活、身體鍛鍊、感情傳遞、情緒表達等問題的解決方法,這種和現實世界的情景、環境緊密結合的學習是有意義的。

用這個特殊的防疫背景,我們來開展閱讀、寫作、統計、運算、繪畫、作曲、演唱等方面的學習,其學習成果能反推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