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舞鋼人,我為家鄉發展獻拙見


我是舞鋼人,我為家鄉發展獻拙見


老早就想寫一篇關於家鄉的文章了,但因種種瑣事而擱置。寫此文章的初衷不是為了說俺家鄉好,也不是思鄉情切,而是一個平凡子民對家鄉現狀的感受及對未來發展的思考。

我身邊的好友常說我瞎操心,不是我的事幹嘛想那麼多。誠然,家鄉發展咋樣是當局者的事,與我何干。但是,誰讓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呢?從小學到大學,深受家國天下情懷教育的影響,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千古名言念念不忘。

我知道很多國人都是有家國情懷的。比如乘出租車時,司機師傅總能對中美貿易摩擦、南海局勢侃侃而談,說的並不比專家評論的差。現實中,我們大多人是說得多,寫得少,做得更少。我沒有機會去做了,寫寫還是可以的吧。我承認我是鹹吃蘿蔔淡操心,可就是吃的太飽,也不能吃了就睡,那就拙書兩筆,不過是拿出了一點刷頭條的時間而已。

接下來,閒話休說,言歸正傳。

心念家鄉

我的家鄉—舞鋼,自稱“鋼城”,人贊“北國小江南”。城市因鋼而得名,有鋼有鐵,有山有水,人少地小,乃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工業生態旅遊小城。作為舞鋼人,我感到驕傲,驕傲那綠水青山,驕傲舞鋼牌特厚鋼板撐起整個鳥巢。

自打高中畢業,就長期在外求學工作,現已定居他鄉。越是離家遠,越是思故鄉。思念家鄉的味道,思念家鄉的山水,思念家鄉的親朋。

每每想起家鄉的小吃,巴不得趕緊回去狂吃一番。尚店酸辣湯罐餃子吃完一碗,還想再來一碗;吃遍天下拉麵,還數舞鋼陳記;韓記和胖大嫂燴麵有別於大名鼎鼎的鄭州燴麵,二者獨具一格,各有千秋。讀高中時,儘管囊中羞澀,可每週還是要吃上一兩次胖大嫂燴麵或是陳記拉麵,它們是我心中最好吃的麵食。如今,在鄭州一個月都不定吃一次鄭州燴麵和蘭州拉麵。熱豆腐、豆腐腦、粉漿麵條、沫糊、懶豆,這些在外地從來吃不到的東西,就是家鄉的獨特味道。

我很願意帶外地的朋友來家鄉,遊山玩水,嚐嚐小吃。

每次回家,我都會刻意地看看家鄉的面貌,道路平不平、綠化美不美、街人多不多、工廠忙不忙。這些肉眼所及的,往往能反映經濟發展現狀。我家住在高速收費站附近,去城裡很是方便,十分鐘的車程就到朱蘭了,途中正好經過舞鋼產業集聚區。在產業集聚區,我看到有的企業大門緊閉,有的在建工程半途中止;在寺坡的商業街,我看到的是門可羅雀;在景區,我看到遊玩的人稀稀拉拉。

正因為對家鄉的熱愛,我的眼中不只有美好,也看到了不足。這些景象反襯了小城經濟並不景氣,它沒有了往日的風采。十年前,舞鋼的經濟實力在河南一百多個縣中排名前二十,是平頂山所轄縣的第一。這幾年,舞鋼的經濟發展不是那麼漂亮了。看到了不足,我愈發希望家鄉變得更好。

縣城命運

當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不再火熱,當人力、資金等資源競相向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集中時,大量的小縣城,尤其是中西部縣城的發展註定不那麼容易。舞鋼只是眾多小縣城中的一個,它偏離中心城市,身上有著當今中國縣城的影子。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現階段的中國,城市在集中、人才在集中、企業在集中、產業在集中、資金在集中。集中成就強大,強者方能愈強。一線城市自不必說,它彙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彙集了眾多行業的龍頭企業,彙集了最前沿的技術創新。拿河南省會鄭州來說,鄭州這幾年在快速跑馬圈地,努力擴大勢力範圍,拉攏許昌、開封、新鄉、焦作,同時出臺各種吸引人才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力爭提高鄭州在省內的首位度。

省與省、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是在相互競爭,這同國家之間的競爭沒多大區別。鄭州只有發展的更加強大,才能避免被其他大城市甩在身後,才能更好地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未來幾年,隨著鄭州的不斷壯大,其周邊城市也會越來越強,而遠離鄭州的省內其他城市的發展就會相對滯後。

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或者說資源的增長不足於支撐所有地區齊頭並進時,一個地區獲得的資源多了,那其他地區獲得的資源就會減少,除非自身具有獨特的內生創造力。

大城市的馬太效應、虹吸效應難以阻擋,作為小縣城該如何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乃一介布衣,學淺才疏,不通政事,故不敢妄加指點,僅憑孤陋寡聞,談談鄙人之見。因心念家鄉,故坦言所想。

小縣城不要妄圖去搞互聯網、高科技,壓根沒那基因。因地制宜,踏踏實實搞特色產業,形成規模、做出優勢,不與強者相競爭而強者相補充,方是長久之計。眾所周知,貴州仁懷地處山區,可一個茅臺就能繁榮一方貧土。茅臺,具有強烈的地域標籤,幾乎不可被複制,能賺全國富人的錢。茅臺這類地方產業的發展值得中西部小縣城學習,堅定走自己的特色經濟道路。

鋼城概說

對於舞鋼,有個老鄉用三個詞做過概括,“一硬”、“一軟”、“一綠”,描繪的很是形象,言簡意賅地指出了拉動舞鋼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一硬”指鋼鐵,這是舞鋼的核心支柱產業,舞鋼有著佔河南七成以上的鐵礦儲量,有著我國重要的寬特厚鋼板生產基地;“一軟”指紡織業,這是舞鋼第一大輕工產業;“一綠”指旅遊,綠水青山與城相抱,成就了舞鋼園林城市、生態城市、旅遊城市的身份。

有重工業、輕工業、旅遊業,舞鋼的經濟產業底子還是可以的。重工業吸納男工,輕工業吸納女工,旅遊業吸引客人。輕重結合,剛柔並濟;男女搭配,成家立業;開門迎客,財源滾滾。

貌似除了特厚鋼板能叫響全國,其他方面做的只能算中規中矩。舞鋼太過於依賴鋼鐵,這一點很像平頂山嚴重依賴煤炭一樣。當供給側改革、產業轉型升級來臨,傳統資源依賴型城市必然受到很大沖擊,轉型升級實施的越早越好。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至少還能應驗五十年。舞鋼經濟發展遇到瓶頸,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連接外界的交通不夠便捷。在河南,各縣市已實現互通高速,高速公路不再是交通優勢了。舞鋼地處河南中西部,不在南北和東西交通大動脈上,而且遠離大都市,既沒有客運鐵路,更沒有高鐵,這嚴重阻礙了人、財、物的流通。對於商旅人士,一旦聽到去一個沒有高鐵和機場的城市,很多人都不情願去,因為大多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人不動,財、物怎麼動?

舞鋼,有優勢,也有劣勢。鐵礦資源是舞鋼的天然優勢,鋼鐵是舞鋼經濟發展的依賴。鋼鐵給了舞鋼堅實的骨架,可一直沒長出強健的肌肉。看一下舞鋼近10年的GDP,2008年113.88億,2018年137.50億,10年增長了20.74%,這增長率遠遠落後於國家大勢,甚至也沒跑贏通貨膨脹。

鋼鐵是舞鋼的產業基石、立市之本。計劃經濟年代,國家選擇了舞鋼,平舞會戰決出了一個世界知名的寬特厚鋼板生產基地。鋼鐵給舞鋼注入工業活力,把舞鋼變成了工業重鎮。在鋼鐵領域,舞鋼有兩家扛把子的公司,一個是中加公司,一個是鋼鐵公司,前者開礦,後者鍊鋼。這兩家公司是舞鋼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鋼鐵公司又是大頭。

其實,鋼鐵公司(全稱舞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沒有舞鋼的一分股份。鋼鐵公司有五個股東,第一大股東是邯鄲鋼鐵集團,持股53.12%,其餘四個股東分別是武鋼集團、華融資產、河鋼股份、重慶鋼鐵集團,邯鄲鋼鐵集團是河鋼集團的下屬子公司。由此可知,鋼鐵公司並不受舞鋼政府的管控,企業經營方向是由河鋼說了算,地方主要從中獲得稅收和解決就業。因此,在鋼鐵公司不受地方政府控制的情況下,更不能將賭注都壓在鋼鐵身上。

舞鋼太依賴鋼鐵了,可以說是成也鋼鐵,敗也鋼鐵。市場經濟年代,落後就要被淘汰,鋼鐵去落後產能、過剩產能是必然趨勢。但是,舞鋼又離不開鋼鐵。那就利用好鋼鐵基礎,做精鋼鐵產業鏈,向鋼材的上游和下游延伸,尤其是向下遊發展。招商引資時,重點引進那些產品以鋼材為原材料且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生產製造企業,既就地消化了部分鋼材,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比如,鋼結構裝配式建築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扶植一傢俱有較大規模的裝配式建築預製件生產企業落地舞鋼。

工業領域,若能再造一個重大項目,那足以讓舞鋼未來多年高枕無憂。

鋼鐵之外,紡織業也值得一說。舞鋼有多家棉紡織公司,它存在的意義不僅是上繳稅費,更重要的是讓舞鋼很多勞動者,尤其女工,足不出戶即可打工掙錢。

然而,作為技術含量較低的傳統制造業,加之市場充分競爭,舞鋼紡織業危機四伏。面對危機,各家紡織企業該如何發展,是一道擺在企業老闆和政府面前的難題。

與其各自保命,不如兼併重組。在很大程度上,兼併重組不僅可以解決個別企業的生存難題,還能避免內戰,同時增強對外競爭的實力。當別的企業在全國圈地的時候,我們的企業忙著內鬥。結果別人打過來了,自己也無力內鬥了。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其實反過來說,一隅都謀不好,何以謀全局呢?

在這裡,我舉兩個例子,一示對企業做大做強的理解。一個是河南白酒,大家都知道河南白酒有杜康、仰韶、宋河、寶豐、張弓和賒店等品牌,有的曾經名揚全國,可曾經只顧內鬥,如今被貴酒、川酒、徽酒、蘇酒等外省品牌打的滿地找牙。一個是牧原股份,這是南陽內鄉縣一家專注於養豬的企業,由一個小廠變成了全國巨頭,它成功的秘訣在於規模化養殖、全國化擴張。

在今天的中國,做大眾化的產品,很難偏安一隅。

不管是鋼鐵,還是紡織,都是第二產業,只不過一個是重工業,一個是輕工業。有人提出發展更輕的第三產業,建議著重培育和發展註冊經濟、樓宇經濟。病急不能亂投醫,寫字樓看似高端大氣上檔次,但舞鋼不需要樓宇經濟,因為只有30萬人口的小城無法支撐。

第三產業當然要搞,但要實事求是,發展旅遊業就是不錯的選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舞鋼旅遊業靠的就是綠水青山,是老天爺賞的自然稟賦。舞鋼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已有十年光景,但旅遊業發展的不算十分出色。

舞鋼自身人口少,那就得拉攏外地遊客。遊客是否願意來玩,最看中的是風景的秀麗程度。舞鋼風景是否秀麗呢?這要看跟誰比,若是跟舞陽、葉縣、漯河、平頂山等周邊城市比,那絕對是風景舞鋼獨好。若要放眼全省,乃至全國,那舞鋼的風景就遜色了幾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舞鋼的山水優美,但稱不上驚豔。舞鋼的山不高,亦沒有仙;舞鋼的水太平,亦沒有龍。換言之,咱們的山水略顯平凡,山不高、不險、不奇、不裸,水不大、不秀、不靈、不動,也沒有文人騷客、帝王將相的加成。舞鋼風景最大的特點是山水結合,城市依山傍水。當然,如果舞鋼生在鄭州附近,這樣的景色足夠吸納無數遊人了,甚至可以跟開封一較高下,更不是鞏義、新密所能比的。

稟賦不夠,人來雕琢。既然自然風景並非十分驚豔,那規劃、開發、宣傳就顯得格外重要。猶記得當年申請旅遊城市時,政府對市區沿街樓房統一裝了紅頂,看著格外美觀。舞鋼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對旅遊城市的建設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作為舞鋼人對此深表欣慰。

然而,我也要吐槽幾點。首先,去年我發現沿街商鋪統一更換了灰色的門頭,這是考驗同志們的眼力啊,站在大街上看了半天,還找不出哪家是飯館。你可以統一門頭的尺寸大小,但顏色和字體幹嘛要強制統一呢?門頭本是一件很個性的事,求同也一定要存異。這麼徹底的統一,移動聯通、四大銀行反倒成了另類。

其次,為啥石漫灘又名龍泉湖,田崗水庫又名鳳鳴湖?上網一搜,全國叫龍泉、鳳鳴的湖太多了,石漫灘、田崗才是獨一無二,況且一般景點根本撐不起龍、鳳這麼大的名字。本身名氣都不夠大,還再起個別名,同一事物名字多了,非常不利於傳播。石漫灘,多麼好聽的名字啊,而且是最能代表舞鋼風景的明珠。在我看來,對外宣傳應堅持只用石漫灘。

再有,湖濱大道北、舞鋼大酒店西的一排高樓,簡直太突兀了。我不懂建築學,但憑生活常識,覺得山腳下不宜建高樓,因為它不僅擋住了後面低層居民觀湖的視線,也擋住了路邊遊人看山的視線。合理的規劃應該是自下往上層層遞進,低處的房屋不遮擋高處的房屋。有人說舞鋼大酒店也很突兀啊,但舞鋼大酒店的選址和外觀不是那排灰色高樓所能比的,舞鋼大酒店稱得上舞鋼的標誌性建築,縱然舞鋼還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標誌性建築。希望日後的建築規劃越來越合理吧,達到山、水、城和諧共處,相映生輝。

最後,吐槽一下今年遊燈臺架的感受。說起來有點慚愧,今年五月才第一次遊覽了燈臺架景區,當時約了兩個很是要好的在老家的高中同學。在一起遊玩時,我就對舞鋼旅遊有所思考,並和好友一塊探討了家鄉旅遊的優劣勢。我們一起登了一個峰,在離峰頂還有一段距離時,就發現了峰頂石碑,上面寫著峰名和海拔。我就納悶了,明明還沒到頂,為啥就看到了峰頂碑了呢?我們又繼續往上,這一段尚未開發,路還是一條小土路,最高處四周都是樹木,根本沒法遠看。登高是為望遠,享受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沒到頂就被迫到頂是令人遺憾的。我不知道開發者出於何種考慮,總之這種欠缺人性化的作品不可取。

在城市宣傳方面,舞鋼於三年前選擇了舉辦國際馬拉松。一開始覺得馬拉松這個點子挺好,高大上的宣傳手段。這兩年再看,全國的馬拉松已經氾濫成災了,不舉辦的城市成了特例,有的城市一年舉辦多次。拋開體育意義不說,當所有城市都在搞馬拉松時,馬拉松宣傳城市的獨特作用也就顯不出來了。辦,還是不辦?要辦就辦好,不能僅僅流於形式,熱火朝天一場空沒有意義。我們需要思考,舉辦馬拉松的初心是什麼,它是否達到了效果?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從細節入手,比如用舞鋼的鋼板做一面鋼牆,鐫刻上歷屆職業組和業餘組前幾名運動員的名字,矗立在石漫灘水庫邊,或者做成鋼材雕像,沿著核心跑道安放,讓舞鋼真正烙上體育之城的符號。人來人去,該留下的留下,該帶走的帶走。

舞鋼有標誌性景觀石漫灘水庫,但一直沒有一座標誌性建築,舞鋼需要自己的標誌性建築。強烈建議決策者為舞鋼帶來一座標誌性建築,一座別具一格而又極具舞鋼文化精神的建築。舞鋼,從字面看,我喜歡將其解釋為在鋼鐵上舞蹈,也即這是一座在鋼鐵上舞蹈的城市。這是否能夠作為設計標誌性建築的靈感呢?

舞鋼旅遊景點眾多,但切記攤大餅,要集中有限資源和精力主攻兩三個精品景點,首推石漫灘、二郎山、燈臺架,其他景點作為輔助。畢竟舞鋼還沒哪個單一景點能夠叱吒全國,各個景點不宜各行其是,應由大師操刀、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協調發展。最終,讓舞鋼旅遊走出一個全國精品。

鄭萬高鐵的開通對舞鋼旅遊發展是一個契機,雖然舞鋼沒有站點,但最近的方城站是可以為我所用的。藉助鄭萬高鐵,把舞鋼旅遊炸出去。開通方城站到舞鋼市區的旅遊班車,接送好八方來客。

旅遊業強調軟硬實力的均衡,風景的優美程度是硬實力,服務的好壞是軟實力。在移動互聯網無處不在、自媒體蔚然成風的年代,口碑顯得格外重要,遊客不僅口口相傳,也會在第三方旅遊服務平臺上評論。雲臺山能成為河南山水旅遊的最佳代表,不僅在於其秀麗的風景,更在於其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主政者和景區管理者要有服務員精神,提高景區、餐飲、住宿的服務標準,堅持以人為本,把遊客當作親朋好友來招待,哪怕咱的景色不夠令人流連忘返,熱情貼心的服務也能俘獲她的芳心。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廣告宣傳語也很有必要,這可以向社會公開徵集。我送一句:“小城舞鋼,北國江南。”

為什麼花大篇幅說旅遊呢?一是因為普通人對旅遊更容易感知;二是因為自然風景是一方獨有的、不可再生的、難以複製的、可持續的,相對其他產業,旅遊業的生命力更加強盛;三是因為旅遊業的發展能廣泛惠及當地平民。

農村出來的我,絮叨了半天二三產業,當然也要說說一產。雖然農業在舞鋼GDP中佔比較小,但舞鋼的農民並不少。農民富、農業旺、農村興,整個地區才能生機勃勃。

千百年來,農民賴以生存的一直都是土地,在土地上耕耘是農民的第一選擇。當下農村存在著一番怪象,折騰那一畝三分地不能養家餬口了,於是很多人不願種地了,地寧可荒著,也要背井離鄉去打工。不想種地的嫌種地不賺錢,忙活兩季不如打工倆月;想種地的又嫌地太少,種著不過癮。

在家庭承包經營前提下,土地集約化管理能夠解決農民與土地之間的矛盾。例如在一些發達地區早已實施土地入股,即村組織成立股份制企業,各家將自己承包的農用地入股,土地由股份制企業統一經營或將其有組織地對外流轉,農戶按份享受分紅。搞土地集中,得有好的項目,關鍵還得有帶頭人。

想靠搞農業致富,傳統的家家戶戶種莊稼、養牲口是不行的,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未來的農業,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會走向兩種模式,一是品牌化,比如靈寶寺河山的蘋果,二是規模化,比如牧原股份養豬。科學化管理、集約化運營、品牌化推廣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傳統家庭作坊式的小農經濟將逐漸被替代。

養豬的、養兔子的、養鴿子的要繼續加大規模,種板栗的、種香菇的、種紅薯的也要上規模。若種紅薯,最好一個村都種紅薯,打出自己的品牌。鼓勵年輕人學習電商、短視頻、直播,通過新興帶貨手段把村裡的好產品賣出去。

這幾年很多地方興起了觀光農業,此形態並不普遍適用,它適合在大都市郊區,而像舞鋼這樣偏離大都市的小縣城,觀光農業可以說根本不適合,四A級景區還沒多少人玩呢,更何況人工開發的田園了。搞農業不要本末倒置,它終究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吃喝,讓人吃的更合口、更健康才是做農業的真諦。

在“硬”、“軟”、“綠”的基礎上,再加一個“特”,組成四大金剛。真心希望舞鋼硬起來、軟有力、綠出名、特地道。

遠近虛實

舞鋼還缺啥?缺一家上市公司。河南總共才79家上市公司,不只是舞鋼,很多縣級行政區都沒有上市公司。若有一家上市公司,不僅能打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還能起到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為一方的產業發展添磚加瓦。定下一個五年目標,力爭用五年時間培育一家上市公司,重點扶持那些在某個細分行業具有領先優勢的企業。

舞鋼經濟體量小,增速慢,產業結構單一,過度依賴鋼鐵。我們敢於承認客觀現狀,只有清楚自己的長短,才能找準前進的方向。舞鋼這種只有30萬人口的小城,毋需滿把抓,出幾個優秀的大型企業足矣。不要一味追求面子,搞一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這是自欺欺人,十個裡能有兩個具有真正的高新技術就不錯了。黑貓白貓,逮著老鼠才是好貓。

遠期看:分久必合,舞鋼舞陽重歸一家,北部興業,南部安居;風水輪流,一線城市終將飽和,人才返鄉,歸園田居。

近期看:揚長避短,軟硬綠特重點先行,集思廣益,鑄就品牌;精益求精,各行各業不忘初心,千錘百煉,登峰造極。

務虛說:堅持解放思想,貫徹敢於擔當,強化頂層設計,注重高位推動。

務實說:狠抓實事求是,推動深化改革,保持上下一心,奮力攻堅克難。

遠近結合,虛實均沾。抬頭看天,腳踏實地。務好今朝,迎接未來。小小舞鋼,再創輝煌。

結語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若在其位,應謀其政。

千言萬語,絮絮叨叨,純屬鄙人拙見,班門弄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