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晒晒,菩萨庙

丹凤晒晒,菩萨庙


这篇文字的题目叫石佛垭,更合适些。因为菩萨庙这个叫法,是当地人的称呼。我看到毛坪景区的牌子上,写的是观音庙。石佛,这样的名字更有神秘性。试想一下,一个石头的佛像,隐藏在一个偏僻的山沟沟,对于驴友们来说,该是有多么大的诱惑力!

这个菩萨庙,被两条沟环抱了。两条沟如果是眼睑,这个庙就是眼珠。

这两条沟,分别是石门沟和茅坪沟,花草一样的散落了一千二百多口的山里人家。是一座庙,召唤了他们,慰藉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去的这一天,正好是当地庙会(正月十五)。青壮年出门打工了,十几个老人忙前忙后的敲锣打鼓,庆祝着这一天的到来。堂屋已经支起了四方桌子,礼单本放在一旁,妇道人家,烧起了火,供上了茶水,果子,一切像模像样了。

丹凤晒晒,菩萨庙


我和西域孤狼算是陌生人,当我们举着手机进入庙门东张西望后,很快地,就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

这是一座新庙。香火案子上供着一个浑身裹着红布的菩萨。脸白生生的,五官不是很匀称。可见,画工的手艺不是很高。我一下子失去了探究的兴致,准备粗略地瞄几眼,就走了。这时候,一个叫粗布,戴帽子的老人喊住了我。

“到厢房坐坐呗。这座庙,很有历史呢。”

“你不会说这是唐朝的庙吧?”我反问了一句。

“不是。是清朝道光年间的。”

“哦。我看看。”

他就指着角落里放着的一个碑文,“你看看,兴许能看出来点啥呢!”

这是一块残缺的青石碑,被镶嵌在庙宇的一角。“大殿复修”,“道光元年”的字样,很是清楚地为我们描述了这座庙的历史。1821年的某一天,十里八乡的人聚在这里,开始了选址,抬石头,运送砖瓦木料这一浩大的工程。他们因为菩萨显灵,佑护了一方水土,所以出力出钱,很是欢欣。

丹凤晒晒,菩萨庙


这个叫邓益钱的老人说,这个庙建起来,近乎二百年了,香火一直很旺盛。文革时期被毁坏过一次,一下子塌伙(衰落)了。无知的红卫兵砸坏了门窗,推倒了菩萨像。石菩萨滚落到了沟里,有人看到了,悄悄地背在了自己的家里供奉着。

这个庙,成为小学生们学习的场所。鈡声,成为了上下课的铃声。

直到春风重新吹拂到这个乡村,人们的心里又活泛起来。二零一五年前,菩萨开始在这里打坐了,住处仍旧很简陋。风里,雨里,等待着受难的村民良知的发现。

二零一八年的九月,邓益钱和郭祥云两位老人决定为庙里做点什么,开始四方化缘,朝火起来。

加上以前积攒的一万八千元,一下子筹集到了十万元。其中本村的刘家三兄弟最为积极,也最舍得。包工头刘德军,小名叫老黑的,一个人就捐出了五万元。其余的人,也千二八百的不等,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菩萨庙终于像模像样的,矗立起来了。

第一届庙会当天,就筹到了一万余元的香火钱。大大小小的香客,坐了十五桌子,热闹了好几天。

丹凤晒晒,菩萨庙


我听了,有点神往,要看这个菩萨是不是石头做的。他们就用竹竿挑起了裹在菩萨身上的红布。我凑近了看,果然是一块长条石头打磨而成。原来头臂是浑全的,现在是拼接的。菩萨依然坐在石头的莲花盆里,却没有以前的慈眉善目了。这是因为现在的工艺水准,和过去相差很远的缘故。没了好石匠,一切都是白搭。

丹凤晒晒,菩萨庙


在一个宽阔的场地旁,又看到了好多的石香炉,石碑等,参差不奇的立在那里。碑文再次出现道光元年的字样。我算是信服了。为这些菩萨寂寞地呆在这里,而感到震惊。

菩萨原本在人间,才能发挥他救苦救难的作用。他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善心点化世上愚钝之人。这样一想,我便释然了。

丹凤晒晒,菩萨庙

庙门前,原来是有很大的戏台子的,现在只能看到地基了。

这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庙。据当地一位老人说,一个大官中原突围的时候,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住宿过这里,休整一番后,黎明架梁而去。对于这个说法,我们笑笑,表示怀疑。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