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黃了?絕不甘心坐以待斃,這些紡織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外貿黃了?絕不甘心坐以待斃,這些紡織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最近紡織行業最熱的莫過於因海外疫情兇猛而導致外貿生意涼涼的話題,各家媒體爭相報道,行業內一片哀嚎。可柯橋的外貿企業絕不甘心坐以待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憑本事尋找機會主動自救。

外貿黃了?絕不甘心坐以待斃,這些紡織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01維護“回頭客”佈局新市場

近日,在紹興琦沃貿易有限公司樣品間內,公司老總王舟華正通過網絡視頻與波蘭客商INDER交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INDER無法前來柯橋親自採購面料,因而通過視頻直接向“琦沃紡織”下了一筆20萬米蕾絲網布大訂單。INDER和“琦沃紡織”有著15年合作關係,正是憑藉著對該公司產品花型和質量的認可,才能讓他放心“雲”下單。“琦沃紡織”這段時間以來也一直通過網絡等方式與東歐、中東等國家和地區老客戶進行溝通和合作。憑藉著過硬的產品質量、不斷推陳出新的面料花型,公司擁有一批穩定的“回頭客”,“基本上我們保持每年3000-5000個花型開發,針對不同市場我們開發不同花型。此外我們在交貨速度和售後等方面都把控得比較好,所以長期合作的客戶比較多。”

在穩定老客戶同時,“琦沃紡織”也在積極拓展新市場。去年考慮到公司發展需要,“琦沃紡織”在緬甸設立窗口,佈局東南亞市場,尋求潛在客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疫情期間,這個新開闢的境外窗口著實讓公司收穫不小。王舟華說,“緬甸窗口”近2個月以來已接到60萬美元左右訂單,“在緬甸那裡更好地抓住市場,公司發展就不會因疫情受到很大影響,主動權還是掌握在我們手上。”“穩舊闢新”成為公司在疫情期間生意不淡關鍵法寶。據悉,去年銷售額達1500萬美元,今年仍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

02接2000萬隻口罩訂單出口土耳其

蘇蒂紡織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批發、零售坯布、針紡織品及原料與貨物進出口為主的公司。前不久,公司接到大量國外客戶口罩訂單,但由於其營業執照經營範圍中不涉及口罩批發,急需辦理營業執照經營範圍變更手續。柯橋街道經發辦工作人員聯繫區市場監管局為企業提供全程一對一服務,幫助企業快速領到新的營業執照。“我們2000萬隻口罩馬上將出口土耳其。幸虧區市場監管局的‘綠色通道’,讓我們抓住這次國際商機,”蘇蒂紡織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玉林說到公司生產口罩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03“轉舵”生產口罩出口海外 外貿內銷並駕齊驅

新月朗服飾公司是一家集針織服裝設計、生產、加工、銷售、工貿為一體的外貿股份制企業,主要生產高檔針織時裝及服裝輔料,90%的產品出口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秘魯、智利等歐美及中東國家。總經理胡祖林從海外疫情危機中嗅到商機,公司緊急“轉舵”生產醫用口罩。目前公司已有一條口罩生產線正式開始投產,並將購置10臺口罩生產機器以擴大產能。“我的不少海外客戶在和我取消服裝訂單的同時,也看好我們的口罩質量,向我表達了對口罩的需求,我想這也是公司在當下的一個機遇吧。”胡祖林馬上決定將企業的主營方向進行調整,外貿出口以醫用口罩為主。同時,加緊發展內貿客戶,將原來的服裝出口業務轉到內銷上去。目前,“新月朗服飾”的口罩生產井然有序,而針對內銷的產品也正在逐步開發,並與國內幾大品牌也洽談了合作意向,以期儘快拉動內銷市場。“外貿內銷並駕齊驅,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大幅上升。”雖然市場風雲變幻,胡祖林依舊看好今年的發展前景。

04把“雞蛋”提前放在多個籃子裡

紹興高谷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蕾絲、針織、網紗面料,出口美國、巴西、墨西哥、越南、印尼等地。3月初,公司總經理李宇隆要求給美國客戶的新款樣品,給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寄一份,當時員工還覺得納悶。想不到隨著海外疫情形勢加重,部分外貿公司出口美國的產品頻頻遭遇停單、退單,“高谷進出口”雖說沒有停單,但美國的訂單量還是縮減了。幸虧之前的“不把雞蛋都放在美國一個籃子裡”的預案起了效果,所以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新增訂單依然不斷。

一邊調整出口方向,一邊又著手研發創新產品,兩手抓、兩手硬。面對海外市場,李宇隆胸有成竹:“現有業務聯繫的客戶都在他們的圈子幫我推薦‘高谷’的產品,這是對我們產品質量的認可。”據瞭解,李宇隆對創新研發的執著讓“高谷”的產品和海外品牌服裝商非常合拍。最近剛研發的一款3D蕾絲面料,特別受國外客戶青睞,來詢問、要樣的不計其數,意向客戶也有不少,馬上就可以量產。

05練好基本功,注重綠色環保,收穫更多訂單

莫拉家紡是一家集面料織造、紡織後整理、家紡產品生產的綜合進出口公司,主營毛毯、床墊、靠墊等家紡產品,產品遠銷歐美市場,在美國、丹麥、德國、南歐、南美等地都設有辦事處,去年實現銷售額1.2億元。

“復工後已經發出了60多個集裝箱,銷售額同比增長20%,新訂單排到今年年底了,正在加班加點趕製。”日前,在柯橋區安昌街道曙光路工業園區的紹興莫拉家紡有限公司倉庫裡,公司負責人胡斌正安排著工人加緊打包新一批貨品。

莫拉家紡訂單為何不降反增?“創新、綠色、服務。”胡斌概括出三點,歐美市場對產品的綠色環保要求非常高,公司在生產工序上練好內功,取得全國第一本全生產鏈GRS(再生環保成品證書),陸續在全省各地投資了織造、經編、印染、靠墊、被子等工廠,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相比單一型的外貿企業來說,抗壓能力更強,底氣也更足。

“一般來說,我們發過去的花型都能讓客戶滿意。”在這點上,胡斌很是自信。近年來,公司引進花型設計高端人才,聘請德國時尚設計師,設計的花型也更能與國際審美標準接軌。每年投入50萬元研發新產品,目前全公司家紡品種就有三四百種,其中還擁有全區獨家經營的3D打印成品系列。“從織片下機、帶入填充、水洗成型,只需要30秒鐘,而且具有回彈快等特點,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頗受國際市場青睞。”他說。編輯整理自柯橋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