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疫“亂象”與美國版“鍾南山”

疫情初期,全世界看中國,現階段是中國看歐美等國“戰疫”。觀美國,不妨多跟蹤一下福西博士的表態。

前幾天,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Trevor Noah (崔娃)連線福西,問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我們認識美國戰疫“亂象”的關鍵。

崔娃:目前,感覺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存在一場“拉鋸戰(tug of war)”,美國全國上下該如何抗擊疫情?

福西用三個詞描述了聯邦政府在抗擊疫情中要發揮的作用:

facilitator(協調者),supporter (支持者),supplier(供應者)。

也許,人們更願意聽到另外一個詞:leader(領導者),可惜福西沒有提,這恰恰是美國“戰疫”現狀的一個客觀反映。

福西接下來說,“戰疫”的實操層面在“在各州、在各地方(state and local levels)”,美國的做法是“聯邦與各州、各地方之間的聯合( a marriage betwee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s the facilitator and supporter ... the state and local levels.)”

美國聯邦政府不在“戰疫”的中心位置,似乎總在“外圍”打轉轉。反觀中國,中央政府一直穩坐“中軍帳”,發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的領導作用,這是中國“戰疫”效率高的一個關鍵因素。

幾天前,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對各州州長喊話:聯邦政府與各州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two-way street),州政府也得善待聯邦政府才行!

特朗普談的是聯邦政府對各州的援助,其言外之意是,各州想得到聯邦的支援,就別老跟我對著幹。

特朗普與福西的話觸及美國政治體制一個最基本議題: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關係。

美國建國初期是“合眾制(confederation)”而不是今天的“聯邦制(federation)”。“合眾制”比“聯邦制”更強調州的主權,“合眾制”下的聯邦政府幾乎沒什麼權威,各州很容易“散夥”。但是,聯邦政府太弱也不行,各州也需要聯邦政府發揮“協調者、支持者”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在一點一點擴張,但“不希望聯邦政府太強大”的政治文化基本不變。

有鑑於此,特朗普要求“各州要善待聯邦”,而且還和密歇根州長對罵,這些就不難理解了。如果把特朗普的言論簡單理解為發牢騷、甩鍋,那是惰性思維,很可能誤事。

最近美國一系列民調顯示,50%以上的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應對疫情的表現是滿意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從“聯邦與州政府的關係”這個維度看,美國老百姓若真要追究防疫抗疫不力的責任,恐怕首先關注的是“地方官(州長、州議會、市長、市議會......)”,而聯邦政府最高行政長官不一定是第一責任人。

我們要學會從文化差異的視角去看待中美。所謂文化,按照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Sapir)的話說,是“社會遺傳下來的習慣和信仰總合,由它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組織”。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有什麼樣的“戰疫”舉措。


梁漱溟先生常說一句話: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梁先生的意思是,要以負責任的歷史觀、文化觀來審視當下的中國。我想,這個態度也適合觀察美國。中美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觀察美國,就不能老看新聞不看書,更不能天天泡在一些惡臭言論裡,那樣能吸收到什麼營養!?


不妨讀一點美國政治文化著作(《聯邦黨人文集》《論美國的民主》...),讀一點名家筆下的美國(李敖、梁鶴年、林語堂等),再回頭品評時事,就不會輕易被忽悠,也能少一點狹隘。

最近的一些謠言、歪論讓文刀君想起孔夫子的教誨:思而不學則殆。只“思”不“學”的危險在於,它滋生傲慢,助推反智之風,長此以往,把“道聽途說”當“知識”,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且雄赳赳氣昂昂以“愛國”之名自居。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告訴我們,於國,要追求“德盛義尊”,於人,要實事求是、堂堂正正。理想自然是浪漫高遠的,但不能沒有理想,否則乾脆做一隻在爛泥裡翻滾的豬吧,至少快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