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以水為師


上善若水,以水為師


如果非要在自然界選擇一種物質做老師,你會選擇什麼?有人說,我要請風當老師學習它的自由自在;也有人說,我要請火當老師,學習它的熱情。而我則不同——我選擇以水為師。

以水為師,不僅是因為喜歡:“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種水給我們帶來的美麗景色,更是因為水這種物質所蘊含的哲理和”品質”。

水蘊含的哲理和內涵,僅僅從我國古典的哲學裡面就有很多。道家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儒家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些哲理看似很抽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又該怎樣向水學習,以水為師呢?

首先從個人來講. 我覺得我們可以學習水那種不畏變化的從容,以及"滴水石穿的毅力。生活中我們難免要去一些我們陌生的地方和環境,遇到各種新鮮的挑戰和問題,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因循守舊,而是要像水一樣,不畏變化,勇於變化。像水一樣,在一個杯子裡,就會成了杯子的形狀,到了天空就成為一朵雲彩, 遇冷則可以起結成雨,落到大地又可以形成小河,遇到懸崖變成瀑布,匯合百川,已成大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們要像水一樣謙遜和讓自己不斷更新和改變,才能中流擊水,揮斥方遒。而另一方面,學習水的那股毅力的時候,就要看中一個目標持之以恆地去努力,一以貫之,天長日久,在個人的崗位上必能練擾絕活,取得成功。

其次對於團體和組織來講,也要以水為師。《老子》中有這樣的詞句: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比如目前我們的精準扶貧政策,需要幫忙的群眾自然是條件很差很貧困的,甚至被邊緣化無人知曉的。這些困難麻煩正是“眾人之所惡",而我的扶貧辦的同志們要學習的就是水那種"沛然而御之下"的精神,我們要流到陽光照射不到的淵和溝中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民群眾。就算搞得兩腿泥,一身汗,也要像水那樣.即可讓自己變髒了也要洗自己要洗滌的的汙垢。當貧困群眾的面貌煥然一新時,我們的組織和我們的幹部們,就成了人民群眾真正的"水"。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的政府扣國家也要以水為師。唐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老百姓載的這條船正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泱泱鉅艦。我們政府和國家向水學習的時候,要學習水的好處,不能學水的壞處,要實事求是,在合適的地方使用合適的政策:在乾旱處精準滴灌,潤物細無聲;在醜惡處就也要颳起狂忽的波濤來懲治壞人。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要學習水的自我潔淨功能,當我們把少量“腐敗的渣滓"流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的時候,我們的政府和黨和國家要看準這些貪汙腐敗的官員們,健全監督體質,營造一個陽光透明的監察體系,真正做到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面對腐敗絕不姑息,堅決懲處查辦,保持我們的生命之水永遠健康,永遠生機勃勃。

只要我們每個人,每個團體組織,我們的政府和國家能科學地以水為師,學習水的這些優秀品質並且落實下去,在黨和各級組織的帶領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艘東方鉅艦必將乘風破浪,抵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