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登望海楼,方知何处是泰州

望海楼是江苏泰州的著名景点,是泰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泰州凤城河风景区(4A级)内,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现今望海楼为公元2006年重修,之后对外开放,如今海水已远退,“望海”之名犹在。

独登望海楼,方知何处是泰州

泰州望海楼


  泰州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距今恰为七七七年。七起同音,连出三声,必含天意。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相传康熙年间重起之时,始则大雨雷鸣,继则晴空鹤翔,民众惊视此象,以为大吉之兆,便愈加敬重此楼。最近之毁在抗战初期,亦为战火之祸也。可见此楼命运,实乃中华民族兴衰之表征。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泰州百业兴隆,望海楼岂有不重起之理?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独登望海楼,方知何处是泰州

历史建筑·望海楼


  丙戌初春,泰州市政府决定重建望海楼。建筑采宋代形制,且又壮其规模,优其材料,精其工艺,以吞吐古郡风范,盛世气韵。清人咏望海楼诗云:“忍见荆榛老夕阳”,“建楼一夕万户忙。”今荆榛已除,夕阳未老,新楼既成,万户更忙。忙於登临,忙於接待,忙於怀古,忙於畅想。正可谓: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

独登望海楼,方知何处是泰州

望海楼微观


  望海楼位于公园东南角,楼高30多米,取宋代建筑风格,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栗壳、青灰二色,古朴典雅。新望海楼的设计延续历史建筑风格,具体表现形式相对于历史记载更高大、壮美,线条流畅优美,表现手法高雅、脱俗,与泰州现有古建筑保持和谐一致的风格。州城墙遗址将恢复原有风貌,在原泰州古城墙位置复建。

  望海楼重建方案由中国四大名楼南京阅江楼的设计者、东南大学杜宝顺教授历时半年、三易其稿而成。重修望海楼之际,因造楼挖地基,意外发现宋朝泰州城地下排水设施,并出土大量铜钱、陶器等文物,被列为重大考古发现。

  望海楼风景区是泰州传统文化的中心,每到重要节日,都会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如舞龙舞狮、摇花船、采红菱、方言相声等,凤城河对岸的老街戏台也会唱响淮剧、扬剧、板桥道情等地方曲目,中秋时亦有汉服祭月活动。

独登望海楼,方知何处是泰州

望海楼风景区


  泰州是一座水的城市。水是泰州的特色和灵魂。哺育世世代代泰州人的凤城河,千亩水域绕城四周,是江苏省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千年古城河。凤城河畔,望海楼、桃园景区内30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景区内,凤凰姑娘、飞来钟、齑汤桥等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同样使人流连忘返。

  桃园东侧六百米长的麻石老街,青砖黛瓦,展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泰州古街巷,皮包水、水包皮,戏院书场,泰州古城的草根文化在这里尽现。

独登望海楼,方知何处是泰州

雪后望海楼


  望海楼时下以距海甚远,海鲜难寻,但泰州是长江北岸的水乡,自古是鱼米之乡,水产丰富。与望海楼隔凤城河相对的老街既是一条古色古香的美食街,不仅有各色泰州美食,还有糖人、面人、糖画等老行当,是一代人“童年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