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而過,靜待花開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

你覺得怎樣的生活才是高質量的生活?

每天讀書,每天進步吧。

想起曾經的回答,還是覺得少了點啥,現在再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這應該就是有質量的生活吧!

昨天,在公司聽到銷售2部齊聲為客戶祝福:

祝小公子平安幸福,祝周總新年快樂!

突然覺得,哇!好用心!

可又一想,幾年了,為什麼以前沒有這樣做呢?要想留住客戶的心該怎麼做呢?用產品?用價格?用優勢?用特點?但這些都不及用心啊!

如果早這樣做的話,是不是會更好?


從心而過,靜待花開


賺錢的方式變了,改用“心”了

曾在一家名為“行動成功”的公司裡參加企業培訓,有位女性講師就講了她拜訪客戶以及維護客戶的事情。

她說:

每次客戶要到外地出差,我總會在前一天晚上把天氣預報的信息發到客戶的手機裡,在節假日裡會帶著祝福和禮物去拜訪客戶。有一次,客戶生病了,她就趕到醫院裡去陪客戶聊天、解悶,這樣一來二去,客戶與自己的距離近了很多,成了自己的忠實客戶。

聽的時候,我是很不屑的,因為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沒啥新奇的。這幾年過去了,直到昨天我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太懂了,而不明白怎麼用心了。

在物品需求量大,商業規模小的圈子裡,靠需求量完全可以輕鬆賺錢,如今,這個時代變了,任何東西靠的都不再是需求,競爭變成了感情競爭、關係競爭。

做銷售和維護客戶靠的是心與心的連接,現在單靠需求來拉攏客戶已經掙不到錢了,有能力的聰明人都知道,靠真心付出與客戶成為朋友,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與客戶建立信任的關係,這樣才能掙到錢。

從心而過,靜待花開

用心愛,才是高質量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我們常對父母的關心敷衍了事,

下班了早點回來啊,外面下雨了。

哎呀,知道了,我又不是小孩子,整體那麼囉嗦幹嘛。

時間久了,父母的嘮叨真的會少。

對伴侶的要求敷衍了事,

現在親密關係一詞是個很熱門的話題,有些人說:

生活簡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前幾個月,我生日:

嘿,老公,我生日送我啥?

你想要啥就自己買吧,回頭我把錢給你。

瞧!這還算句人話嗎?

我的目的就是要錢嗎?我堂堂一個大人,我差你禮物錢?

心呢?心呢?心呢?

說真的,此後真的不想再奢望眼前這個男人能帶給我什麼驚喜,靠不住啦!

因為我覺得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是句真理。

對孩子的撒嬌敷衍了事,

媽媽我睡不著,你給我講故事吧。

不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時間久了,孩子的幸福感會逐漸降低。

我們不是不用用心愛,只是我們懶的用心,下意識和潛意識的自動化已經把我們控制了。我們不需要太累,想太多就能回答很多問題,就能做很多事情。或許我們太焦慮、太忙碌,讓我們忘了該如何用心生活。

一旦我們開始用心,那麼生活質量還會不提高?幸福感還會缺失?用心愛,一個家才真正算得上是幸福的家。

用心交往,方得知己


從心而過,靜待花開

身邊有個朋友說:

我就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朋友,更別談知己了。

對於【有哪些感嘆有個知己很好,可是一生卻沒有一個知己,怎樣分享你的所有喜怒哀樂的文字?】

知乎上有人這樣回答:

知人知面不知心,每個人都有防備心,不想和他人傾訴太多,是因為有顧慮。你這樣想,對方也是這樣想。

假如用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試問人生的樂趣何在?人生在世,無一人可交心,豈不悲哀?

人都是感性的,真心待人就能換來人的真心,即使是再高冷的人內心也是渴望溫暖的。

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靠心經營的。

我和朋友小陳從高中認識,至今12年了,我們就是人人都羨慕的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朋友。我們彼此誠實、交心,有共同的想法,即使不同的話題,不同的認知也能談在一起,因為我們彼此誠實尊重,不嫌棄,不生疑心,用真心換真心。

用心交往,求得知己,人生在世,心已知足!

從心發力,方能成功


從心而過,靜待花開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心向往的地方,夢想才開始綻放。

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中大展宏圖,一路狂奔,唯有從心發力方能成功。

新的一年,回首過往,我們反思一下,自己做的事情真的夠用心了嗎?

不為結果著急,而粗糙完工;

不為應付任務,而提前結束;

不為成為996,而弄虛作假;

面對立下的一個個目標,是為了展現自己多自律多優秀的假象,還是真的要用心做一件事?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專注當下,用心完成,才能算得上做好了這件事。

我們常聽正念一詞,其實就是完全專注的做一件事情,絲毫無雜念。當我們如此用心做事的時候,何愁做不好呢?

再小的事情,用心做也覺得很有意義,再偉大的事情,敷衍了事,終將失去生活的意義。

心,用到位了,生命裡的一切都會慢慢變好,就讓我們初心不改,靜待花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