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個節目叫做《經典詠流傳》,裡面有一場節目是梁俊老師帶領梁越群小朋友演唱了一首歌曲《苔》,梁越群這個孩子清脆嘹亮的歌聲,尤如黃鶯出谷,像一陣清風徐徐掠過我的心房。如果不是因為《經典詠流傳》這個節目,或許我不會對袁枚的這首孤獨了三百多年的小詩歌《苔》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並且讓我重新審視了現代社會的我們應當如何學習“苔”的精神。

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為什麼說我們要學習 “苔”的精神,我們應當從整體上分析這首詩

《苔》這首詩歌出自清代詩人袁枚之手。相信我們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苔蘚是許多高等植物當中較為低等的一種類群,它們多生在一些陰暗潮溼的地方,但是它們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生活意向以及它們的生命意志,“苔”並不會因為所處環境的惡劣便喪失生長奮發的勇氣,詩人正是看到了 “苔”的這一點精神而作詩歌頌它: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從詩句之中我們應當看到,在一個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渺小而又弱小的“苔”依舊憑藉著自己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通過自身的努力,突破來自環境的種種困難與挑戰,煥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青春!

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兩句詩喻示著“苔”謙卑、謙虛的精神,牡丹一般而言都是生長在比較適宜的環境之中,由專人去悉心栽培才茁壯成長;而“苔”剛剛講過,它是生長在一些陰暗潮溼的地方。但是“苔”從不因自己的渺小、弱小、以及其出身卑微而感到自卑、感到不如人,相反而言的是它努力綻放,為的是有一天能夠跟牡丹分得一縷陽光。

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苔”的精神啊!疫情之下,全國各地的學校都無法正常恢復到校上課的模式之中。老師們、學生們根據學校的要求,紛紛在家拿起了各種電子設備進行網絡授課與網絡學習。不難在網上聽到許多的呼聲說在農村貧困地區的許多孩子沒有這些電子設備用來上課,似乎對這些孩子非常不公平。但事實就是如此,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疫情網課”的上課模式對萬千貧困學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來自外在環境的挑戰,他們難以獲得“白日”陽光滋養,但我相信他們同樣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青春恰自來”,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來綻放自己的青春光彩!

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這就是現實世界中我們能夠經常看到、經常感受到的“苔”精神。

也許你不知道,這就是你深深信仰的 “苔”的精神

有那麼一類人,因為家庭原因或者是社會原因,一直充當著“苔”的角色,我相信曾經的我也是這樣,我們並沒有比別人更加優異的條件,不像一些“牡丹”生來就擁有我們難以觸及的資源環境,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因此而放棄努力,從來沒有因此而想過要放棄自己, 我們擁有的即使不是最多的,可我們依然可以像牡丹一樣綻放。我們切記不可不要小瞧了自己,無論現在身在何地,將來會身在何處,我們每個一個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