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從3月17日至4月4日,“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短短的20天內,受使領館邀請,先後與德國、美國、英國(包括南非)和法國的華人華僑及留學生連線,分析海外疫情形勢,講解抗疫方式方法,緩解緊張情緒,受到海外內外華人的一致好評。

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3月17:視頻連線德國舉辦專題講座

3月17日,中國駐德國杜塞爾多夫總領館在上海市外辦協助下,邀請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辦專題講座。

有華人問到“如果生病了以後怎麼辦,風險有多高?”張文宏表示,這是今天大家極為關注的問題。當然最好的辦法是你不生病。不生病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我們其實完全可以儘量做到不生病。

如果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正確地做好了自身的防護,我認為感染的風險是極低的。

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只出現在密切接觸時,不接觸就沒有風險。

請大家自問:在這個時間節點,你能不能避免掉所有不必要的社交活動?

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如果你說你不能避免社交活動,那你又談什麼回國呢?回國不是更和德國的社會關係和交往都斷掉了嗎?因此減少接觸頻度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風險。

有留學生關心德國疫情到底向何處發展,張文宏說,現在基本上可以告訴大家,你現在就可以斷了這次疫情在歐洲短期內會結束這個念頭。

我們中國採取了把城市所有的活動都停下來的措施,後來控制住了。如果全世界都說好了,我們現在大家都不動,都全世界停下來,一起停4個禮拜,那麼全世界也能控制住。

但你要全世界同時停下來,我不能想象。你要德國和整個歐洲停下來的話也很難。如果歐洲其他國家不停下來,只有德國停下來了,你就算一個病人都沒有,你後面日子也是很難過的,會不斷有輸入性病例。

所以現在的一個策略,整個歐洲的策略其實是一致的。

第一點,要極大程度的提高社區的醫療力量的布控。

第二點,提高對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

第三點,控制城市內的各種活動。

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3月26日:2小時直播讓美國留學生吃“定心丸”

3月26日晚間21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邀請“網紅張爸”張文宏教授在線解答留學生、華僑華人抗疫問題,央視新聞予以直播,在近2個小時的直播中,張教授的解答讓很多留學生吃了“定心丸”。

對很多留學生關心的是否需要回國的問題,張教授認為拋開其它因素不說,要看個體的具體情況。基本的前提是你目前有這個必要回國嗎?如果學業已經完成,在美國至少一段時間內無事可做,那可以考慮;如果有學業任務,回來也是學習,可能不久後就開學了,那就最好呆在房子裡,少外出就行。

此外,還要考慮到回來的風險。在密閉的機艙內10多個小時,途中風險很大;其次是入關的時間比較長,訂航班也不容易;三是回來必須隔離14天。如果經過這麼一折騰,但你可能1個月後又要趕回美國,那就要綜合評估一下,回來是否有這個必要。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留學生怎麼辦?張文宏認為,“宅”在房裡仍是上策,不要像美國青年一樣到處瞎混。

張教授認為,中國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勤勉,還有就是此前信息傳遞帶來的“焦慮”和“恐懼”,這恰恰為廣大留學生和華人華僑的抗疫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數據也顯示,目前美國感染的病例中,華人華僑的比例極低,這也正說明了自我的防疫意識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在最後,張教授還是提醒廣大留學生,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在病毒面前,完全有能力做好防護,為抗疫出一份力。

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4月2日:“愛心暖遊子、攜手共抗疫”連線

4月2日晚,“愛心暖遊子 攜手共抗疫——支持海外華僑華人、留學人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愛心連線(英國、南非專場)”上,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疫情結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4月份我們會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高點。

他認為,全球人類很聰明,疫情爆發的時候都會採取各自的做法。隨著疫情增高,會把自己的腳步放慢。如果疫情下來了,腳步會快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有留學生期待儘早能夠復課,想聽聽專家們對於復課有何說法?對此,張文宏指出,目前中國香港一直在上課,只要達到香港這種散發病例就一定會復課的,不要過多擔心。但是,目前,英國、美國還沒達到高峰。

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有留英研究生提出,復陽患者是否會造成大面積感染?張文宏介紹,復陽背後有複雜的科學機制,但復陽不具備顯著的臨床意義,在流行病學史裡不會引起大面積爆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例人傳人,因為病毒是“死”的。這個月剛剛發表的一篇Nature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治癒後幾周內,病毒儘管在痰液裡檢測到了,但是病毒是“死”的。這些病毒如果重新去培養,是培養不出來的。

很多人發燒以後胃口不好,張文宏提醒有兩件事情特別重要:

第一件事一定要足夠吃東西,讓身體有一點免疫力。在家裡不斷喝牛奶、雞蛋、吃牛排,要有營養。喝牛奶是一種說法,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現在感冒了,一定要有營養,喝粥吃鹹菜沒有什麼用,這是錯的,熟泡麵也少吃。在上海的確診病例中發現一些病人旅途勞累,沒有吃東西。

第二個,就是不要心理恐懼。你就熬一下,熬過七天就好了。

目前很多家長很焦慮,如果孩子(留學生)生病了,身邊沒有藥品,國內快遞寄不過去,有什麼建議?張文宏表示,如果目前不想回來,可以上華山醫院的問診平臺,還可以找大使館、領事館等。如果線上問診後醫生告訴你沒事,接下來就可以就馬上去聯繫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4月4日晚:距1.5米也戴口罩,4月份法國控制疫情可期

4月4日18點,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張文宏教授與在法華人華僑、留學生等進行在線交流,回答海外同胞們關心的疫情發展、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華山醫院感染科教授張文宏和六名在法同胞共同參加了此次連線直播。

對於法國的疫情發展,張文宏表示對法國有信心,目前,法國的疫情最近發展比較快,病死率目前達到9%。法國的局部地區,老年人住院出現了一些困難。法國臨床微生物的水平在全球是領先的。 相信法國可以期待病例數在4月份取得控制,目前已經過了一半,過了最艱難的時候,建議目前還在法國的僑胞和留學生要積累早期抗疫的經驗,對戰勝疫情有信心。

網紅張爸化身“全球科普大使”,20天內連線德美英法南五國留學生

有人提問:“現在法國說無論什麼人在戶外保持1到1.5米是安全距離,不用戴口罩,您怎麼看待?”

張文宏認為,人隔開一米五左右一般是沒問題的,但如果這個人隔開一米五朝著你吼,那風險還是極大的。”張文宏說如果吵架大聲吵,那麼距離可能延長到5米甚至6米,現在研究證明唾液可以噴射到6米,所以1.5米是不足夠。

在法國,如果大家在一起都能夠好好說話,1.5米是夠的。但是情況在世界發生了改變,據張文宏介紹,在美國很多高官都出來呼籲大家戴口罩,如果大家還有口罩戴,張教授建議還是戴口罩,哪怕1.5米也要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