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清明祭,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菊花,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一个将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朋4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

一场突发的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生命的脆弱,那些还来不及说出口的“我爱你”,那些未完的旅行,那些未来得及长大的孩子……顷刻间,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

一场突发的疫情让我们看到陪伴的重要,我们一直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却接受不了这没来得及告别的突如其来的分别。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是就像《好了歌》里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还记得那个看到儿子掉入通信光缆井内,想也没想就跟着跳进去,急中生智,把儿子举过头顶,然后拨打求救电话的那个妈妈吗?还记得那个在地震中,父亲托举着母亲,母亲托举着女儿的照片吗?

父母长辈的爱无处不在, 亘古不变,可是我们的“孝”应该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孝在于“顺”

最近在看“你好生活”,在最后一期央视主持人的集合中,谈论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时,朱迅说她最大 的遗憾就是“当爸爸想回家时,她没有毅然的拔去管子”,这成了她最后悔的事。

清明祭,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让他带遗憾离开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关于贾静雯的一个采访,18岁的她亲手拔掉了爸爸的氧气管,这件事她不后悔……


清明祭,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我从不后悔让他体面的离开

其实,拔与不拔对于生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承受这带来的后果。拔了,就意味着死亡的真正临近,意味着失去;可是不拔,看着因为痛苦而扭曲的那张脸,他本可以更体面的离去……

生命的尽头,当真正到这一步的时候,所谓的“孝顺”最重要的应该就是“顺”了。

有时候,孝在于陪伴

我记得有个老人,她有六个子女,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因为与大儿媳不和,所以一直跟着小儿子生活,但因为生计,小儿子一家长年在外打工,九十几岁的她在老家,孤苦伶仃。

儿孙孝顺吗?应该吧。至少他们会拎着大包小包去看她,会时常给她电话,她不愁吃,不愁穿。

可她仍有干活的执念,她会上山砍柴,她会种各种蔬菜,你能相像一个九十多岁的人在山路上踽踽独行的样子吗?因为,这是她排解寂寞的方式,她是个清高的人,她没有家长里短的习惯,她觉得劳动让她能在夜里安眠。

是啊,儿孙平日里是会来看她,可是都是坐一会就走了,长夜漫漫才是最难熬的日子。

最后的最后,她晕倒在了自己的菜园子里,是被邻居发现才送进了医院,就这么去了。她躺在了自己长期劳作的地方,身边没有亲人……


清明祭,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笑颜如花,我仍是最美的姑娘


都说养儿防老,可是“孝顺儿孙谁见了”?

经过这次疫情,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理解了陪伴的真正的含义,“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好好珍惜现在的日子,珍惜那些可以陪伴的岁月。

清明,总是个让人充满悲伤的日子,清明寒食,无论你多远的赶着去上坟,去扫墓,身后的无数次孝心体现,都抵不过身前一句嘘寒问暖,不要等到失去才悔悟拥有时的不珍惜。

好好把握现在能把握的,如果遗憾终不可避免,那就竭尽所能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