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報告摘要

宏觀經濟跟蹤: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失業率大幅上升,週薪增速大降

美國:3月非農就業減少70.1萬人,差於預期減少10萬人、前值增加27.5萬人;失業率4.4%,差於預期3.8%、前值3.5%;週薪同比2.2%,低於前值3%。

大類資產走勢:主要股市漲跌不一,長債收益率表現分化,美元、原油上漲

全球股市:主要股市漲跌不一。美股方面,納斯達克、標普500、道瓊斯下跌1.7%、2.1%、2.7%;其它股指,英國富時下跌1.7%,韓國綜合指數上漲0.4%。

全球債市:長債收益率表現分化。10Y美、英債收益率下行8.0bp、5.6bp至0.59%、0.31%;10Y法、德債收益率上行13.0bp、3.3bp至0.08%、-0.44%。

外匯市場:美元指數上漲2.25%至100.58;

美元兌日元上漲0.57%至108.55。大宗商品:COMEX黃金下跌0.51%;Brent、WTI原油大漲22.04%、31.75%。

大宗商品:COMEX黃金上漲3.93%;WTI、Brent原油上漲2.03%、2.06%。

風險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超預期。

報告正文

大類資產回溯:全球股市漲跌不一,美元、原油上漲

當週(3月30日-4月3日),美元上漲,英鎊、歐元下跌。因疫情擴散提振避險需求,美元指數上漲2.25%至100.58;英鎊、歐元兌美元分別下跌1.53%、3.05%至1.2269、1.0801;日元匯率下跌,美元兌日元上漲0.57%至108.55。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當週(3月30日-4月3日),長端國債收益率表現分化。10Y美債、英債收益率分別下行8.0bp、5.6bp至0.59%、0.31%。10Y法債、德債收益率分別上行13.0bp、3.3bp至0.08%、-0.44%。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當週(3月30日-4月3日),主要股市漲跌不一。美股方面,受美國疫情加速擴散等影響,納斯達克、標普500、道瓊斯分別下跌1.7%、2.1%、2.7%。亞洲股指方面,恆生、日經225分別下跌0.5%、4.5%,韓國綜合指數上漲0.4%。歐洲股指方面,英國富時、德國DAX分別下跌1.7%、4.8%。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當週(3月30日-4月3日),原油上漲,黃金下跌。原油方面,Brent、WTI原油分別大漲22.04%、31.75%至34.11、28.34美元/桶。黃金方面,COMEX黃金下跌0.51%至1645.7美元/盎司。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數據跟蹤: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

美國經濟:

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服務生產就業大幅惡化

當週(3月30日-4月3日),美國公佈了3月非農就業人口數據。其中,3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70.1萬人,差於預期-10萬人和前值27.5萬人;主要分項中,新增服務生產就業人口-659萬人,遠低於前值185萬人。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3月失業率大幅上升,私人部門平均時薪、週薪增速表現分化

當週(3月30日-4月3日),美國公佈了3月失業率及時薪、週薪數據。其中,3月失業率4.4%,遠差於預期3.8%、前值3.5%;勞動力參與率62.7%,低於前值62.4%。私人部門平均時薪同比3.1%,高於前值3%;週薪同比2.2%,低於前值3%。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3月ISM製造業、服務業PMI指數好於預期

當週(3月30日-4月3日),美國公佈了3月ISM製造業、服務業數據。其中,3月製造業PMI指數49.1%,高於預期45%,低於前值50.1%;新訂單指數42.2%,低於前值49.8%;產出指數47.7%,低於前值50.3%。服務業PMI指數52.5%,高於預期44%,低於前值57.3%;新訂單指數52.9%,低於前值63.1%。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2月工廠新增訂單環比不及預期,貿易逆差繼續收窄

當週(3月30日-4月3日),美國公佈了2月工廠訂單和貿易帳數據。其中,2月工廠訂單環比0%,低於預期0.2%,高於前值-0.5%;扣除運輸的工廠訂單環比-0.9%,低於前值-0.4%。2月貿易逆差399億美元,低於前值455億美元。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當週原油庫存大幅增加,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當週(3月30日-4月3日),美國公佈的3月27日當週EIA原油庫存增加1383.3萬桶,差於預期399.7萬桶、前值162.3萬桶;3月28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為664.8萬人,遠差於預期350萬人、前值328.3萬人。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歐州經濟:

歐元區3月CPI同比不及預期,2月零售銷售增速高於預期

當週(3月30日-4月3日),歐元區公佈了3月份CPI及2月零售銷售數據。歐元區3月CPI同比0.7%,低於預期0.8%、前值1.2%;核心CPI同比1.2%,符合預期,低於前值1.3%。2月零售銷售環比0.9%,高於預期0.1%、前值0.7%;零售銷售同比3%,高於預期1.7%、前值2.2%。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長江宏觀·趙偉 | 美國3月非農就業人口銳減—海外大類資產跟蹤第72期

【本文推送內容節選自長江研究已發佈報告,報告原文請見2019年4月4日發佈的研究報告《失業潮下,美國經濟壓力測試》】

證券研究報告:失業潮下,美國經濟壓力測試

對外發布時間:2019年4月4日

報告發布機構:長江證券研究所

參與人員信息:

趙偉 SAC編號:S0490516050002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徐驥 SAC編號:S0490518070010 郵箱:[email protected]

張宇生 SAC編號:S0490516070003 郵箱:[email protected]

戴清 郵箱:[email protected]

【首席問答】第1期:1月經濟數據的“幻象”與“真相”2019/2/20

◆ 經觀偉論——熱點思考

【經觀偉論】理解資管新規的變與不變 2018/5/10

【經觀偉論】答讀者問 | 新書《蛻變·新生: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作者趙偉博士專訪 2017/12/15

【經觀偉論】新書推介 |《蛻變•新生: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2017/12/11

【經觀偉論】趙偉:對近期宏觀熱點問題的思考 2017/11/24

【經觀偉論】當下經濟預期是否過度悲觀?2017/6/1

◆ 重磅深度——國內篇

【重磅深度】豬價上漲,對CPI影響測算 2019/3/18

【重磅深度】識BDI,知經濟冷暖——“微觀大勢”系列深度研究之一 2019/3/14

【重磅深度】轉型無牛市?覆盤日韓當年表現 2019/2/14

【重磅深度】就業市場,如何跟蹤?2019/1/9

【重磅深度】時至勢成,謀定而動——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2018/12/24

【重磅深度】進口“韌性”下的經濟真相?2018/12/2

【重磅深度】論大國財政:錢從哪來?到哪去?2018/11/20

【重磅深度】進口博覽會,我們可以關注什麼?2018/9/12

【重磅深度】轉型框架下,基建投向全解析 2018/8/8

【重磅深度】轉型框架下,理解穩增長 2018/8/1

【重磅深度】2018年中期宏觀報告:迷霧中的曙光 2018/7/12

【重磅深度】不進則退的轉型——“結構主義·轉型為鑑”系列之臺灣篇 2018/6/14

【重磅深度】論去槓桿之“持久戰”2018/6/9

【重磅深度】從全球產業轉移,看“中國製造”崛起 2018/3/31

【重磅深度】四月決斷 2018/3/5

【重磅深度】轉型得與失——“結構主義·轉型為鑑”系列之日本篇 2018/3/1

【重磅深度】後發國家如何彎道超車——“結構主義·轉型為鑑”系列之韓國篇 2018/1/30

【重磅深度】特色小鎮,轉型新形態 2018/1/11

【重磅深度】大國重器,輕裝疾行——2018年製造業的結構性修復與轉型升級 2018/1/6

【重磅深度】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吐故納新 2017/12/21

【重磅深度】地產分析新思路:從銷售驅動到庫存驅動——“結構主義”宏觀框架之地產篇(一)2017/12/13

【重磅深度】服務貿易,轉型邏輯下被忽視的經濟增長點——“結構看中國”系列報告之貿易篇(四)2017/11/23

【重磅深度】從通縮到再通脹,中期物價走勢的幾種可能 2017/11/1

【重磅深度】“結構主義”視角下的“經濟新週期”——“結構主義”宏觀框架討論之三 2017/10/14

【重磅深度】市場對庫存週期存在哪些誤解?——“結構主義”宏觀框架討論之二2017/9/8

【重磅深度】鑑往知今,現實世界的經濟週期——“結構主義”宏觀框架討論之一 2017/9/6

【重磅深度】從PPI到CPI,價格傳導的真相 2017/9/4

【重磅深度】從通縮到“再通脹”,輪迴中尋找變化 2017/8/10

【重磅深度】棚改貨幣化安置,對經濟的支持效應 2017/8/2

【重磅深度】週期的輪迴,還是新曲的序章?——再論地產投資的韌性 2017/7/26

【重磅深度】貿易結構與比較優勢:中國、印度和巴西 2017/6/27

【重磅深度】出口形勢轉暖,哪些行業更值得關注?2017/6/22

【重磅深度】設備投資週期的海外經驗規律 2017/6/10

【重磅深度】守平淡,待真章—2017年中期宏觀報告(下篇)2017/6/3

【重磅深度】守平淡,待真章—2017年中期宏觀報告(上篇)2017/6/3

【重磅深度】關注中國出口結構新變化 2017/5/26

【重磅深度】年中經濟不會二次探底的三條邏輯支撐 2017/3/1

◆ 重磅深度——海外篇

【重磅深度】“繁榮的頂點”,已進入驗證期 2019/3/3

【重磅深度】逃不開的週期輪迴——2019全球宏觀經濟展望 2019/1/13

【重磅深度】特朗普減稅效果,是否高估?2018/11/29

【重磅深度】正確評估美國減稅效果 2018/11/19

【重磅深度】美股歷次“見頂”背景梳理 2018/10/28

【重磅深度】新興市場危機,離我們有多遠?——九論繁榮的頂點 2018/8/11

【重磅深度】大歷史觀,破局“逆全球化”2018/5/3

【重磅深度】從大歷史觀,看逆全球化 2018/4/7

【重磅深度】全球沒有朱格拉,只有再通脹——2018年全球宏觀經濟展望 2018/1/30

【重磅深度】通脹歸來——2018年美國宏觀經濟展望 2017/12/23

【重磅深度】美國減稅後,大類資產將如何演繹?2017/12/3

【重磅深度】市場關於美聯儲加息預判的常見錯誤邏輯 2017/11/26

【重磅深度】若美國減稅,中國哪些行業將受益?2017/10/28

【重磅深度】美聯儲縮表,會導致新興國家爆發危機嗎?2017/9/18

【重磅深度】4季度, 美元指數會止跌反彈嗎?2017/9/7

【重磅深度】財政困局即將來襲,特朗普能否闖關成功?2017/8/23

【重磅深度】美聯儲若開啟縮表,市場將如何反應?2017/7/26

【重磅深度】歐央行轉向在即,大類資產影響幾何?2017/7/21

【重磅深度】警惕下半年美債收益率上行風險 2017/7/2

【重磅深度】美聯儲縮表的影響到底有多大?2017/6/10

【重磅深度】中美貿易談判,哪些行業需要關注?2017/5/12

【重磅深度】特朗普的權利邊界在哪裡?2017/2/10

【重磅深度】特朗普會帶來中美貿易戰嗎?2017/1/22

◆ 重磅深度——債券篇

【重磅深度】三萬億地方債怎麼花 2019/3/31

【重磅深度】“向風險要收益”的債市理解——2019年債券市場展望 2019/2/14

【重磅深度】轉債迎來配置時機 2019/1/18

【重磅深度】債牛下半場盛宴,還是尾部狂歡 ——從中美利差談起 2018/11/30

【重磅深度】轉債市場的春天,才剛剛開始 2018/11/6

【重磅深度】防風險下的投融資變局 2018/5/12

【重磅深度】長夜未央,債牛尚早 2017/12/20

【重磅深度】債券牛市的前夜?慎談牛市、為時尚早!2017/6/23

【重磅深度】從中美利差,看下半年債市2017/6/13

【每週思考】人才之“爭”下,城市增長新邏輯 2019/4/1

【每週思考】轉債市場的“新”變化 2019/3/27

【每週思考】再論“逃不開的週期輪迴”?2019/3/24

【每週思考】財政缺口,如何彌補?2019/3/24

【每週思考】歐央行重啟QE?2019/3/17

【每週思考】宏觀視角,看節後地產政策變化 2019/3/13

【每週思考】股債雙牛?2019/3/12

【每週思考】新興市場隱憂,不容忽視 2019/3/10

【每週思考】轉債大漲之後,還能買嗎?2019/2/26

【每週思考】美國經濟到了哪個週期階段?2019/2/25

【每週思考】海外數據“打架”的宏觀思考?2019/2/19

【每週思考】1月經濟數據的“幻象”與“真相”2019/2/18

【每週思考】信用修復的“二級火箭”啟動2019/2/17

【每週思考】地方兩會,釋放哪些信號?2019/1/29

【每週思考】信用修復的“二級火箭”2019/1/28

【每週思考】經濟到了哪個週期階段?2019/1/22

【每週思考】轉債投資思考2019/1/21

【每週思考】美國經濟分析中,被忽視的風險?2019/1/20

【每週思考】基建發力三大“新特徵”2019/1/17

【每週思考】信用築底的“一級火箭”2019/1/6

【每週思考】如何理解“地方財政可持續”?2019/1/3

【每週思考】地方債提前發,投向哪裡?2019/1/2

【每週思考】美聯儲縮表,長端美債就一定上行?2018/12/27

【每週思考】從民企融資變化,看寬信用效果2018/12/26

【每週思考】經濟工作會議後,市場關注什麼?2018/12/23

【每週思考】地產政策“新變化”?2018/12/15

【每週思考】美國經濟走弱,美元就走弱嗎?2018/12/11

【每週思考】2014-2015年市場形勢,對當下的啟示 2018/12/10

【每週思考】美聯儲放緩加息,哪些資產受益 2018/12/4

【每週思考】如何評估我國減稅效果?2018/12/3

【每週思考】就業視角,看經濟“底線”2018/11/27

【每週思考】外資配置,不應低估的影響 2018/11/26

【每週思考】中低油價會否成為常態?2018/11/25

【每週思考】工業經濟的韌性,來自哪裡?2018/11/19

【每週思考】民企融資,如何破局?2018/11/13

【每週思考】轉型背景下,理解增值稅改革 2018/11/11

【每週思考】似曾相識的歷史,不一樣的未來 2018/11/5

【每週思考】美股10月暴跌有何不同?2018/10/29【每週思考】如何理解制造業投資的“韌性”2018/10/28

【每週思考】從退稅新政,理解“穩外貿”2018/10/15

【每週思考】中美利差,何去何從?2018/10/13

【每週思考】新一輪限產的“新”變化 2018/10/7

【每週思考】預售制度的“憂”與“思”2018/9/25

【每週思考】怎麼看美國樓市降溫?2018/9/24

【每週思考】如何理解國企降槓桿 2018/9/17

【每週思考】如何正確理解“減稅”邏輯?2018/9/11

【每週思考】地方債加快發行,被忽視的變化 2018/9/10

【每週思考】特朗普接下來將做什麼? 2018/9/9

【每週思考】貨基收益率下行,怎麼看?2018/9/2【每週思考】稅改落地,影響幾何?2018/9/2

【每週思考】新興市場危機,沒那麼簡單 2018/9/2

【每週思考】壽光洪災,對通脹影響?2018/8/26

【每週思考】流拍“變局”下的地產猜想 2018/8/25

【每週思考】如何理解歐洲經濟? ——十論繁榮的頂點 2018/8/21

【每週思考】積極財政,空間幾何?2018/8/21

【每週思考】滯脹要來了嗎?2018/8/20

【每週思考】理解地產市場的“三大背離”2018/8/13

【每週思考】寬鬆之下,債市何去何從?2018/8/12

【每週思考】土耳其之後,誰的風險最大?2018/8/12

【每週思考】特朗普稅政沙盤推演 2018/8/7

【每週思考】穩增長,對債市影響幾何?2018/8/5

【每週思考】強勢美元的背後——八論繁榮的頂點 2018/8/4

【每週思考】鄉村如何振興?2018/7/31

【每週思考】如何理解美國2季度GDP?2018/7/30

【每週思考】中低評級信用利差,拐點已現? 2018/7/29

【每週思考】轉型框架下的政策微調 2018/7/24

【每週思考】論財政與貨幣的政策協同 2018/7/23

【每週思考】美元走強,別怪美聯儲 2018/7/22

【每週思考】美國景氣跟蹤框架構建——七論繁榮的頂點 2018/7/18

【每週思考】非標收縮,還有多大壓力? 2018/7/17

【每週思考】棚改“新格局” 2018/7/16

【每週思考】新興經濟體的“冰與火”2018/7/9【每週思考】交叉違約,壓力幾何?2018/7/8

【每週思考】為何通脹上升,黃金暴跌?2018/7/4

【每週思考】債市漣漪 2018/7/3

【每週思考】這輪地產調控有何不同?2018/7/2

【每週思考】地方債,能補上基建融資嗎 2018/6/26

【每週思考】基建投資見底了嗎? 2018/6/24

【每週思考】美股震盪背後的經濟邏輯——六論繁榮的頂點 2018/6/20

【每週思考】社融增速到底在哪? 2018/6/19

【每週思考】1990年代,日本去槓桿做錯了什麼? 2018/6/11

【每週思考】信用利差分化,何時休?2018/6/10

【每週思考】區域視角,看信用風險 2018/6/6

【每週思考】新興困局與特朗普“蛋糕遊戲” 2018/6/5

【每週思考】關稅連續下調,開放加速轉型 2018/6/4

【每週思考】再論韓國信用違約的處置 2018/5/27

【每週思考】從個體違約,看行業特徵 2018/5/27

【每週思考】逃不開的經濟週期——五論繁榮的頂點 2018/5/25

【每週思考】1997年,韓國如何處理債務違約?2018/5/21

【每週思考】透過違約看本質 2018/5/15

【每週思考】韓國出口持續暴跌,釋放什麼信號?2018/5/14

【每週思考】“復甦”表象下,一份清醒一份醉 2018/5/14

【每週思考】理解資管新規的變與不變?2018/5/10

【每週思考】IMF上調美國經濟預期可信嗎?2018/5/8

【每週思考】如何理解“加快財政支出進度”2018/5/7

【每週思考】尋找內需新動能 2018/5/1

【每週思考】三論繁榮的頂點,滯脹魅影 2018/5/1

【每週思考】去槓桿下的流動性變局 2018/4/23

【每週思考】堅定看多“新經濟”2018/4/22

【每週思考】再論繁榮的頂點 2018/4/16

【每週思考】從美國政治格局,看貿易摩擦“節奏”2018/4/10

【每週思考】從PPP清庫,看宏觀主線邏輯 2018/4/9

【每週思考】結構性去槓桿的實質 2018/4/8

【每週思考】繁榮的頂點 2018/4/2

【每週思考】從銀行報表,看防風險階段 2018/4/1

【每週思考】以史為鑑,再論貿易戰的影響路徑 2018/3/26

【每週思考】貿易保護,對物價的影響 2018/3/25

【每週思考】美聯儲加息,對國內市場影響 2018/3/20

趙 偉 首席宏觀固收分析師

SAC編號:S0490516050002

郵箱:[email protected]

SAC編號:S0490518070010

郵箱:[email protected]

SAC編號:S0490519080012

郵箱:[email protected]

SAC編號:S04905191000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箱:[email protected]

評級說明

行業評級: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行業股票指數的漲跌幅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看好:相對錶現優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中性:相對錶現與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持平;看淡:相對錶現弱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

公司評級: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公司的漲跌幅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為:買入: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大於10%;增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10%之間;中性: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小於-5% ;無投資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說明:A股市場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恆生指數為基準。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編號:10060000。本報告僅限中國大陸地區發行,僅供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信息和建議不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包含作者對證券價格漲跌或市場走勢的確定性判斷。報告中的信息或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徵價,投資者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和作者無關。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佈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以發出其他與本報告所載信息不一致及有不同結論的報告;本報告所反映研究人員的不同觀點、見解及分析方法,並不代表本公司或其他附屬機構的立場;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範圍內,與本報告中所評價或推薦的證券不存在法律法規要求披露或採取限制、靜默措施的利益衝突。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和發佈。如引用須註明出處為長江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刊載或者轉發本證券研究報告或者摘要的,應當註明本報告的發佈人和發佈日期,提示使用證券研究報告的風險。未經授權刊載或者轉發本報告的,本公司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訂閱號不是長江證券研究所官方訂閱平臺。相關觀點或信息請以“長江研究”訂閱號為準。本訂閱號僅面向長江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長江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訂閱號中的信息。長江研究不因任何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者視為長江證券的客戶。

本訂閱號旨在溝通研究信息,分享研究成果,所推送信息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本訂閱號內容僅為報告摘要,如需瞭解詳細內容,請具體參見長江研究發佈的完整版報告。本訂閱號推送信息僅限完整報告發布當日有效,發佈日後推送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準確或失效的,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後續更新信息請以長江研究正式公開發布報告為準。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訂閱號接受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相關風險提示,充分理解報告所含的關鍵假設條件,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含義。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訂閱人不應單獨依靠本訂閱號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的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全部投資風險。

長江宏觀趙偉博士新書推介

蛻變·新生: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

趙 偉 著

本書通過詳細縝密的研究分析以及翔實的數據事實,從結構主義經濟學的視角,回應了當前社會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疑問,諸如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經濟難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口和制度紅利結束論等觀點,闡述了中國經濟在結構轉型的道路上經歷的從蛻變到新生的過程,指出了結構轉型的未來方向,同時也介紹了一些國外的經驗和做法,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更廣泛的國際視角。

(各大電商平臺均有銷售,歡迎購買)

微信名:長江宏觀固收 微信ID:cjscmacro

❶點歷史信息,查更多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