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美國航空股的“愛恨情仇”


巴菲特和美國航空股的“愛恨情仇”


驚心動魄的3月份剛剛過去,可財經界一點也不消停,又爆出兩個重大事件,庚子年真的是多事之秋呀。一個是瑞幸自爆業績造假,另一個是巴菲特減持美國航空。作為國人來說,似乎更關注瑞幸咖啡,其實對已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國股市,巴菲特的超常規的短線操作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彈。趁著假期,我計劃著把這兩件事都念叨唸叨,蹭蹭熱點。

4月3日,美國證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US,BRK.B.US)以22.96-26.04美元的價格區間內出售了美國達美航空(DAL.US)1299萬股的股票。

該公司還以31.38-33.97美元的價格區間出售了230萬股的美國西南航空(LUV.US)的股票。

本來碰上股災,小散們割肉自保是很正常的事,但這次割肉是投資界的燈塔-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更讓人吃驚的是3月巴菲特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表示,儘管市場拋售,但是他不會割肉航空股。而且2月27日,巴菲特還小幅加倉了達美航空,以約46美元每股的價格買入了97.6萬股。一個月之內損失50%。

先把我的觀點擺出來:目前得到的消息就這些,並不完備。我們其實沒有必要馬上就得出一個結論,還為時尚早,可以再等等,耐心的搬個小板凳坐著看戲。不管巴菲特是割肉離場,還是另有玄機,都是我們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既然沒有結論,接下來就只能是陳述事實了。諸位看官可以根據以下事實自行揣測。

1,08年金融危機之後,達美航空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前十五大普通股名單上是2016年。2016年度的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當年對達美航空的持股成本約41.85美元/股。這也意味著,伯克希爾·哈撒韋對達美航空的這筆投資浮虧約50%。

巴菲特和美國航空股的“愛恨情仇”


2,截至2019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美國四大航空的市值總計約為98億美元。這個數字對於絕大多數資產管理機構來講都是鉅額,但是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而言,僅佔其普通股投資比例的4%。


巴菲特和美國航空股的“愛恨情仇”


3,這是我做的此次巴菲特減持的股份變動表。 從中可以看出,這次巴菲特選擇減持正是原先持股比例超過10%的達美航空和西南航空兩家,減持之後,巴菲特持有的4家美國航空業的股票比例都小於10%了。為什麼要控制在10%之內呢,因為根據美國證監會的規定,持股超過10%的股東進行增持或減持是需要在事後2日內進行報備的。這也就是此次伯克希爾·哈撒韋減持消息的由來,要知道巴菲特在股票買賣上一直都是相當保密的,從不肯多說半句。

正是有了這個規定,有人揣測巴菲特此次減持就是為了把持股比例降到10%以下,為以後參與美國航空公司的破產重整提供便利,畢竟受疫情影響,現在的美國航空業已經在破產邊緣了,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很難擺脫困境。而由於航空業的特殊地位,一旦未來重整成功,並不失為一個能帶來穩定盈利的行業。我個人認為這個猜測至少一定程度上符合邏輯的。但鑑於目前美國航空業的悲慘處境,我們可以做一個更為悲觀的猜測:巴菲特其實就是割肉退場,而且很有可能他同時減持了4家航空公司的股票,另外兩家因為原先的持股比例低,即使這次減持了,也不需要進行公告。

說完了現實,我還是仍不住八卦一下巴菲特和美國航空業股票的“愛恨情仇”。

在1989年,巴菲特曾“重倉”全美航空“,耗巨資3.6億美元,即是他當時身家的10%,但這筆投資十分失敗,1995年時,這筆投資的淨值已降至8950萬美元,下跌了75%。

老巴是個記仇的人,從1989年到1996年間,在每年的致股東信中都會重提全美航空這筆投資,並稱航空公司的定價和競爭策略簡直就是在自殺。

巴菲特在其致股東的信中談道:“當Richard Branson——維京亞特蘭大航空公司的老闆被問到要如何才能夠變成一個百萬富翁,他的回答很簡單,其實也沒有什麼!首先你要先成為一個億萬富翁,然後再去買一家航空公司就成了!”這個梗就是國內很多嘲笑A股段子的由來。

巴菲特曾經說過,他在航空股投資上吃過大虧,並且認定航空業是一門很差的生意,以後絕不會再買航空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甚至表示,為了避免航空股給廣大投資者造成的巨大損失,他希望萊特兄弟當年製作的飛機沒能成功起飛,而是直接從天上掉下來。

前面說到巴菲特在九十年初投資美國航空股,到了1995年損失75%,那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最終的結果仍然是以巴菲特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巴菲特在他的致股東信了,把這一路走來的投資歷程說的很清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仔細翻閱。

從信裡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1989年投資美國航空的時候,美國航空業處於危機爆發之前的時期,巴菲特投資之後,美國航空業就開始走下坡路,經營慘淡,股價一路往下,連巴菲特的所購買的特別股的正常股息也無法支付,而讓人叫絕的是,巴菲特當時在特別股投資合約當中,特地加了一項"懲罰股息"條款,也就是說萬一航空公司延遲支付股息的話,除原有欠款外,還必須外加依基本利率5%的利息,也就是說如果巴菲特沒有收到9.25%的股息,以後美國航空必須就未支付的款項加計13.25%至14%的利息。這簡直就是高利貸呀,考慮到美國航空業的特殊地位,其實它破產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巴菲特在一開始投資的時候,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但即使是這樣,巴菲特也很難忍受美國航空的糟糕業績,1996年時候巴菲特企圖以3.35億元的價格出售他的高息特別股,買入價是3.58億,但慶幸的是沒人願意買,巴菲特只能繼續持有,說難聽一點,就是因為盤子太大,割肉沒成功。但此後美國航空業的拐點就來了,巴菲特不但收到了他的高額股息,還在股票轉讓的差價上賺的盆滿缽滿。這就是巴菲特口中的失敗投資案例。

把這段老黃曆翻出來,我其實就是為了重複一開始的觀點:現在還不是下結論的時候。

不過說句悲觀的話;考慮到老巴的年紀,不論這次投資美國航空的案例最終的結果如何,都可能是巴菲特帶給我們的寶貴經驗中的最後幾筆之一了,我們應該珍惜,珍惜,再珍惜

巴菲特和美國航空股的“愛恨情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