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人文學者,你的名字叫弱者嗎?

從2019年底寒意浸骨,到2020年初春暖花開,這是一段從艱難困苦到放飛希望的日子,令人刻骨銘心,永載中國史冊。

中國人民守望相助,湖北人民特別是武漢人民堅毅犧牲,全國醫護人員前赴後繼,與新冠肺炎病毒殊死博鬥,共同譜寫了一曲令人迴腸蕩氣、波瀾壯闊的抗疫時代壯歌。

可是,回溯這段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沒有聽到中國政治界、社會界、倫理界、文化界、歷史界的專家學者特別是知名專家學者的聲音。在真相掩蓋時,在謠言氾濫時,在汙名肆虐時,在誤解飛播時,在無知流傳時,幾乎沒有看到一位知名中國社會人文學者,一線衝鋒、挺身而出的身影;幾乎沒有看到聽到一位知名中國社會人文學者,寫經天緯地之作,發黃鍾大呂之聲,為國家正視聽,為人民解疑惑,為時代書碑帖;幾乎沒有看到聽到一位知名中國社會人文學者與時代的需要同頻共振,與人民的需要相向而行。“躲在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成了這個群體在這段特殊日子裡的身份標籤。

面對這種現象,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社會人文學者特別是那些知名學者,你們整體性無語,集團性失聲,系統性迴避,是認識不夠,還是素材不夠,還是勇氣不夠,還是精神不夠,還是情懷不夠,還是初心不夠?你們難道只會在燈紅酒綠之下、風花雪月之中,揚揚灑灑寫、誇誇其談說嗎?

中國社會人文學者,你的名字叫弱者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有名的“橫渠四句”,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文人的精神追求。因為它清楚地表達了一個讀書人對國家、對社會應有的擔當和使命。

總有一天病毒彌散,總有一天花開綠滿,總有一天風輕雲淡,總有一天古今雜談,總有一天曆史詰問。

中國社會人文學者,你們該作出何種回答?你們的名字叫弱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