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近年來,國內很多企業經營者都開始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僅僅《活法》一書,就在中國銷售了100多萬冊。在日常,我也經常和企業家朋友們交流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也經常參加類似《活法》讀書會、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研討會等。有些企業家朋友說,稻盛先生的成就實在是太大了,我們應該如何才能夠學習他呢?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看看稻盛先生的業績,的確卓著,50多年的企業經營中,白手起家,創辦了兩個世界500強公司;又應日本政府的邀請,出任瀕臨破產的日航公司CEO,僅僅3年的時間,不但將每天虧損一億日元的日航扭虧為盈,而且還將日航經營成為全世界最賺錢的航空公司,真不愧為經營之聖。如此巨大的差距,我們應該如何學習稻盛先生呢?或者說,我們應該學習稻盛先生什麼呢?

作為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我切實的踐行了稻盛哲學,因此,個人認為,學習稻盛哲學,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開展:學人生、學做人、學經營。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學人生

稻盛先生一生可謂價值巨大,不僅白手起家創辦了2家世界500強公司,更重要的是還投入幾百億元設立了“京都獎”,獎勵在全世界範圍內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並創辦“盛和塾”,幫助全世界6000多名中小企業家解決經營中的困惑。

稻盛先生因此被譽為“經營之聖,人生之師”。我個人認為,稻盛先生的成就,與他對人生獨特的思考和認識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堪稱人生的終極問題,往往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方向,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方向,而一般情況下,這個問題涉及的越早、解決的越早,一個人的成就就會越大。稻盛先生很早就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了,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因為得了肺結核而差一點死去,所以,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思考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

尤其是當他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中,並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時,他的思考更加的深刻。不斷的思考和經營中的歷練讓他明白,人總有一天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當離開的時候,人在這個世界上所獲得的一切:金錢、地位、名譽、財產等等,統統帶不走,能夠帶走的,只有自己的靈魂。最終,他的答案是,人活著是為了磨練靈魂,為了讓自己的靈魂在離開的時候比來的時候高尚那麼一點點。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正是因為有了對人生正確的認識,所以稻盛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堅定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這種認識,讓他一切的工作有了清晰的方向,也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他所有的辛勞,都有了價值和意義,他沒有“為什麼要這麼賣命的工作”的困惑。

說一個人必須妥善處理好三種關係:人與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心的關係,這三種關係處理的妥善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和成功大小。而三種關係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人與自心的關係。因為,如何處理自己與自心的關係,其實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而又如何突破自己的侷限。

人最難的,其實並不是做事,而是如何突破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最偉大的能力是超越自我。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稻盛先生實在是我們企業經營者一個非常傑出的榜樣!?

找到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讓他積極主動的發揮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和能動性。這是企業經營者最為重要的工作。而要做好這個工作,需要的是企業家對自己的苛刻和對別人的寬容。這一點,看看稻盛先生的六項精進,就知道為什麼稻盛先生能夠擁有成功創辦2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經營人才的原因了。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學做人

對自己苛刻一點,對別人寬容一點。成功的企業家,往往都是這樣的人。

稻盛先生有個著名的“經營的六項精進”,是京瓷集團在發展過程中,稻盛先生總結的讓企業和企業家齊頭並進的6個經營秘訣,這六項精進是: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2、要謙虛不要驕傲;3、要反思;4、活著就要感謝;5、積善行思利他;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在這六項精進中,都是對自己進行要求和約束的,而不是要求別人的。

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任何的事情,不是從對別人的要求開始,而是要從對自己的要求開始,要反求諸己,而不是求諸人。遺憾的是,很多企業經營者面對企業問題時,往往會大發怨言,認為是自己的下屬不行,卻忘記了自己做為老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尋找到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上,並且支持他充分發揮能力。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心態如何決定了這個企業發展的前景怎樣。當企業的經營者把眼光總是盯在別人的不是時,他就不會來反觀自己的不足;當埋怨別人的時候,也就原諒了自己的缺點;往往正是企業家自己的不足,才導致企業發展出現困境;因為,一個企業的老闆,才是這個企業最為重要的發展動力。

當然,這樣講絕不是要求老闆親自去幹多少工作,相反,老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更合適的人才來更主動的工作。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所以,老闆平時的工作就是思考,如何更好的為人才服務。讓他們更舒心的開展工作。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學經營

稻盛先生是日本經四聖之一。他的經營理念,有著普遍的學習價值,有無數值得企業家學習的地方。

利他經營,是稻盛經營哲學最重要的一條。在企業經營中,稻盛先生思考的第一問題不是企業能夠賺取多少錢,而是是否能利他,是否能給顧客帶來利益,是否能給行業帶來利益。

正是站在這樣的角度,稻盛先生鮮明提出企業的經營必須要有“企業經營的大義情分”,即企業經營為別人(社會、顧客、行業、競爭者,甚至環境)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這一點,和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先生的觀點是一致的,德魯克說“企業存在的價值不在於企業內部,而在於企業外界,畢竟,價值產生於外界。”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對美國AVX公司的收購,是稻盛先生利他經營在競爭合作者上面最佳的體現。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AVX公司認為先前與稻盛先生公司的一份協議不合理,提出要廢除,問題提出後,稻盛和夫也承認原有協議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放棄巨大利益的情況下對協議進行了修改。不過這次讓步在十幾年後獲得了數倍的收益。

1989年,京瓷對AVX公司提出收購意向,很快獲得回應。在不斷對收購條件進行讓步後終於成功收購,這使得AVX在1996年再次上市時使京瓷獲得了346億日元的股票利潤和1476億日元的浮餘利潤。正如稻盛和夫自己所說的:“這是利他之心的回報,為對方著想似乎損害了自己,但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而出於讓顧客獲得更優惠的通信費用而創辦的DDI通信公司,更是為稻盛先生帶來的意想不到的鉅額利潤。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專門去日本和稻盛先生交流企業經營,回國後,在阿里巴巴10週年慶典大會上,馬雲說:“我認為這世界在呼喚一個新的商業文明,舊的商業文明時代是企業以自己為中心,以利潤為中心,創造最有價值,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的利潤,以自己而不是以社會為中心;21世紀,我們需要的企業是在新的商業文明下,在新的環境下面,如何對社會的關係,對環境的關係,對人文的關係,對客戶的關係,重新進行的思考。”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但是,利他經營是動機,並不代表企業自身不盈利不發展。所以,不斷在企業經營中精益求精,讓企業經營中“銷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稻盛先生經營的重要方法論。也正是在這個經營原則下,稻盛先生開創了著名的“阿米巴”經營模式,這是一個極好的解決大企業病、激發團隊智慧和活力的經營模式,正是依靠這個模式,京瓷集團才快速發展起來。

作為“經營之聖,人生之師”,稻盛先生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學習稻盛哲學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企業經營得更好,學習稻盛是為了超越稻盛,稻盛哲學的很多內容,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容。

因此,要超越稻盛先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和借鑑中形成我們自己的經營哲學,並且切實的去踐行!

企業家向稻盛和夫學什麼

作為管理者,唯有把握時機、把握自我,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得先機!

最後,如果你想獲取更多管理方面的知識,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