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嚴謹讓我想到了明朝的海瑞,他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大贏家》是一部看似簡單,其實很深刻的電影。上映以來,頗受好評,它講述了一個叫“嚴謹”的銀行職員被安排“搶銀行”的故事,當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個“逢場做戲式“的輕鬆任務時,嚴謹用充分的準備給以回應,他的認真態度最終改變了所有人,自己也成為了整個事件的“大贏家”。

毛主席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你的認真能改變身邊所有人,當改變一點點發生,不支持會變支持,不理解會變理解,不利局面也會隨之改變,認真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它足以改變人心。

《大贏家》嚴謹讓我想到了明朝的海瑞,他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嚴謹的扮演者大鵬

明朝嘉靖年間,也有這樣一個認真的人,他就是海瑞,人稱“海青天”。


《大贏家》嚴謹讓我想到了明朝的海瑞,他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影視劇中的海瑞

一、海瑞認死理

年少時,海瑞便立志“必為聖賢,不為鄉原”,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有作為的有道德的人,像古代的聖賢那樣。

初出茅廬,並非不懂官場規則,更懂得堅守明朝的祖制,擔任福建南平縣教諭時,整頓學風,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為維護師道尊嚴,按照明太祖的祖制,制定了“諸生接見上人,《會典》諸書明有禮節,今後於明倫堂見官,不許行跪。”他認為這樣的教師才能教出合格的人才。

規矩制定了,但沒有人真拿它當回事兒。“御史詣學官,屬吏鹹伏謁,瑞獨長揖”。真的來了個御史,那是表現尊敬的大好機會,不能不跪拜,還要演的特別虔誠才好,除了海瑞筆直站在那裡,其他官員全都跪著,像個“山”字。海瑞不跪有理:“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見了長官,因為在教育部門明倫堂,所以不跪,這本來就是朱元璋的規定。很合理的舉動,確不被長官們諒解,海瑞之後受到排擠,初入官場,出師不利。

海瑞因此傷心,他認識了這個世界與書裡讀到的完全不同,他提出辭職不幹了。據梁雲龍《海忠介公行狀》記載:“公在行道, 而一入官,區區禮節不見諒,謂此缺陷世界,何能有濟?遂告休。

雖然沒有真正實現辭官,但他在南平的四年多時間裡確實堅持做到了,在學堂見官不跪,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的學風和“唯官為上”的社會風氣。

與《大贏家》裡的嚴謹也一樣,憑藉他們自己“認死理”的精神,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海瑞敢做敢當

《大贏家》嚴謹讓我想到了明朝的海瑞,他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明世宗嘉靖皇帝

1565年,因為海瑞重新丈量土地得罪了所有的地方豪強,他“升任”戶部主事,正六品,這是個閒差,跟當縣令時的忙碌完全不同,此時的海瑞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觀察與思考。

他發現了國勢日衰的重要原因在哪兒,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他壯著膽子上書皇帝,直言皇帝的過失,這封奏疏使他獲得了更大的名聲,同時也讓他成功進入了錦衣衛的監獄。這封奏疏就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奏疏的內容是:

陛下誠知齋無益,一旦幡然悔悟,日御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十年之積誤,置身於堯、舜、禹、湯、文、武之間,使諸臣亦得自洗數十年阿君之恥,置其身於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

您知道開壇修煉是沒有用的,只要意識到這一點,好好工作,與宰相等人多討論政事,天下幾十年的問題都會解決,您也能成為偉大的君主,使大臣們也洗刷數十年阿諛奉承您的恥辱……總之,就是叫皇帝做人,教他如何成為明君,指責皇帝喜歡道家想修煉成仙的行為。

結果連海瑞自己也預料到了。

《明史》記載: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

皇帝大怒!要派人抓海瑞,被讓他跑了,太監說:“海瑞一直都是這麼耿直,他不會跑,他自知死罪,已經在家裡準備了棺材,與妻子訣別了,家童僕人也都遣散。”皇帝沉默了,他大概想的是:這麼個名聲好、道德水平高、有能幹的人罵我,我還真不能殺了他,那樣對我不利啊。再讀了海瑞的奏疏,皇帝很感動,留著詔書不下發,曾說:“海瑞是比干,但我不是紂王。”

這是敢做敢為的海瑞,連皇帝都敢指責,他也因此獲得了很高的聲望。

《大贏家》中的嚴謹又何嘗不是如此,面對領導,可以直言不諱,面對被自己搞大的場面,依然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海瑞也是如此。

三、任何時代都需要海瑞這樣的人

《大贏家》嚴謹讓我想到了明朝的海瑞,他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海瑞畫像

海瑞是對事不對人的,他並不是針對皇帝,而是針對皇帝的政策,他雖身陷囹圄,但他盡到了一個正直不阿的臣子應盡的遺物。

他在獄中等死,突然有一天,有了豐盛的酒飯,他誤以為這是自己被行刑前的最後一餐,吃完才知道是嘉靖皇帝駕崩了,他痛哭流涕,捶胸頓足,幾乎暈厥過去。所以,他的內心是尊敬皇帝的,不是因為討厭這個皇帝才上那封奏疏,而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

古代的君臣關係等同於父子,父親不在了,兒子的心情可想而知,海瑞也是有這樣的覺悟的。

從此以後,海瑞成為了這個國家廉政、忠於職守、直言敢諫的代表。任何皇帝都需要這樣的大臣,用海瑞是一個聲明,聲明這任朝廷是不錯的,廉潔的,可信任的。

一個人是不是時代需要的,有很簡單的一個標準:是否是人民愛戴的。

明代畫家張萱曾記載:海瑞到南京當官,百姓湧上街,“黃童白叟,填溢街巷以觀公”。百姓到海瑞家求見的人絡繹不絕,有個百姓見海瑞沒什麼事,只是“願見海爺相貌耳。”

可見,海瑞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時代也需要這樣百姓愛戴的官員。

這樣的好官,壽終正寢。

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贈太子太保,諡忠介。

可惜的是海瑞沒有兒子,死前家裡一貧如洗,讓人心酸,御史王用汲去弔唁都大為感動,百姓自發在江邊為海瑞送葬,朝廷也優待他,贈為太子太保,給予諡號“忠介”。

海瑞沒有嚴謹那麼幸運,他的認真處世的原則沒有被真正認可,但這不是海瑞自己的問題,而是因為生錯了時代,那個時代非黑即白,那個時代不是重臣就是奸臣,連海瑞自己也是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評價人來解決事情的,只重視道德而不重視法律的年代,註定不能長久。

就像黃仁宇的評價那樣:

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海瑞是忠臣,又是孝子。海瑞尊重法律,按照規定的最高限度執行。海瑞從政20多年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糾紛。他的信條和個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遺棄。當人們評論他的政治措施,卻不僅會意見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極大。在各種爭執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個共通的結論,就是他的所作所為無法被接受為全體文官們辦事的準則。海瑞充分重視法律的作用並且執法不阿,但是作為一個在聖經賢傳培養下成長的文官,他又始終重視倫理道德的指導作用。他在著作中表示,人類的日常行為乃至一舉一動,都可以根據直覺歸納於善、惡兩個道德範疇之內。

從某種意義上說:海瑞也是人生大贏家,他贏得了青史留名,他留下了直言敢諫的“海瑞精神”。


參考書目:

黃仁宇著《萬曆十五年》

張廷玉著《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