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雨污分流促环境改善

四川新闻网泸州4月4日讯(张红 徐玉龙)一座城,因水而兴;一城景,因水而秀;一坛酒,因水而香。

江阳区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雨污分流促环境改善

雨污分流项目现场

近年来,江阳区深入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全区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今天,江阳水清岸绿,风光旖旎;泸州城美酒香,宜居宜业。

压实“三个保障” 推动责任落地

“抓实抓牢河长制工作,落实责任是关键。”江阳区坚持把河湖长制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来抓,纳入目标管理,逗硬考核,将河湖长制工作压实到“最后一公里”。

责任、人员、经费的保障是顺利推进河长制的基础条件。江阳区建立以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将全区11条主要河流、49座水库全部纳入管理,并设立河(库)警长制。区委专题研究河长制、河湖长制工作专题会,对突出问题和重点工作按照“一事一议”“一事一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进行落实。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江阳区将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各类环保问题整改等方面加大力度。

“源头管控、雨污分流都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一样都不能轻视。”江阳区聘请区级专职巡河员、镇村巡河员,全面落实巡河制度,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治。同时,也将河湖长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河湖长制工作经费。截至目前,全区投入资金14.3亿元,为河湖生态治理项目干得成、干得快、干得好提供了良好条件。

突出“三个关键” 确保治污见效

江阳区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雨污分流促环境改善

雨污分流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防止水质反弹的治本之策,要彻底给污水系统减负,提升河道水质,就要从源头上做到雨污分流。去年7月,江阳区健全“点线面”项目推进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加快推进全域污水治理工程,雨污分流工作从场镇试点成功,向主城区全面推开。

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投资4.5亿元、乡镇雨污管网建设投入6000余万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9000余万元,江阳区加大治污资金投入,狠抓雨污分流、雨污管网和处理设施三个关键环节,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完成蓝田洗布凼、茜草水厂、南郊水厂、渔子溪流域等雨污分流区改造工作,进入查漏补缺的收尾阶段。”施工单位兴阳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公司采取增加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加速主要干道管网和老城区中小学校管网改造工作,主城区雨污分流(一期)预计4月底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二期)预计5月底基本完成。

江阳区实施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用一二级场镇污水处理厂15个,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站点34个,实现全区65%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抓好“三个坚持” 健全长效机制

江阳区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雨污分流促环境改善

把民生实事真正当作民心工程来抓,全域污水治理攻坚战,正在倒逼城市提速迈向精细化管理之路。为了巩固治污工作成效,江阳区把健全推进体系、包保体系、调度体系作为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的长效机制来抓。

挂图作战,江阳区以雨污水排口为划分依据,把实施改造区域细分至较小面积的排水单元,形成若干个工作区块和市政管网线路。

细化布局,管网普查、勘察设计、项目施工等具体负责人员固定到每个区块和市政管网线路当中,形成网格化的攻坚队伍,对各个点位依次击破。

明晰分工,明确片区包保区领导和联系部门、技术人员、施工班组等,建立“一个片区,一个专班”的包保负责体系,将各片区的技术难题、施工难题、协调难题放到一线解决。

“实施单位牵头一线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周调度、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召开调度会,这些措施不仅仅确保了工程进度按期完成,同时也保证了各阶段的工程质量。”江阳区雨污分流工作有效、有力、有序。

雨污分流,使江阳区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推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江阳的水将更清、岸将更绿,泸州的城将更美、酒将更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