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丁克"的明星夫妻,現在怎麼樣了?有人歡喜有人惋惜

那些


20世紀80年代, "丁克"的觀念逐漸被人們認可,當時的年輕夫婦成為了首批"丁克",他們不願過圍著孩子轉的家庭生活,而選擇夫妻兩人共度晚年。

現如今,第一批"丁克"夫婦已步入暮年,很多人也感到疑問:

"他們現在生活是否安好,後悔當初的選擇嗎?"

我曾經覺得結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可現在養育孩子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們見過太多絕望的父母,他們的悲痛無法言說。

可時代在變化,每個人的選擇都更應該被尊重,就算不能理解,我們也無權去評判。

那些

很多家庭之所以選擇成為"丁克",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那些

曾有一位主持人向李健問了一個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話題:

"為何結婚多年還不生小孩?"

對此,李健霸氣回應:

“現在的社會我認為存在很多問題,我不想讓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把我吃過的苦重新走一遍,況且我們的基因也沒有優秀到必須要有人來繼承。"

這個回答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掌聲。

娛樂圈的很多明星,甚至普通人都會有點私心,認為生小孩更多的意義是傳宗接代,是未來的保障,是所謂"養兒防老。"

而李健則是一個"另類"。

他和妻子孟小蓓的愛情,讓人羨慕不已。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可以說是:

"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那些

李健和孟小蓓五歲相遇,重逢在中學時代,那時的李健經常幫孟小蓓補課,這樣一來二去,兩人便暗生情愫。

當兩人結婚以後,在生孩子的方面不謀而合。

但即使沒有孩子,兩人還是過著詩情畫意的生活,沏茶養花,彈琴畫畫,平淡且真摯。

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在這樣一個時代,更加強調個人的生活,一個真正好的社會,會尊重每一個人的生活。

但當我們懷著自己的期盼生下我們的心頭肉,竭盡所能去給他我們能認為最好的一切。

身邊總會有人說:"看著一代人多幸福。"

那些

殊不知我們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的他們也會面臨和我們相同的問題,升學的壓力,工作的煩惱,為情所困,為各種瑣碎所困。

我們把他帶來這個世界,讓我們的信念亦或是傳承有一個延續。

卻不知他們是願意還是厭棄。

那些

如果說,李健只是特例,那選擇丁克,也使更多人留下了遺憾。

"如果能重來,我選擇要一個孩子。"

這是央視主持人康輝在自己自傳中說到第一句話。

那些

20年前,康輝和妻子因為工作的原因,決定不要孩子,他們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去照顧和教育好一個孩子。

雖然這樣的決定是他們夫妻雙方共同決定的,但他們的父母並不同意,卻又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

可能是因為當初這個決定,才讓他們專心投入工作,從而取得了成功。

但現在的康輝開始後悔自己的決定,隨之而來的也是無盡的遺憾。

在他的自傳中,康輝給母親寫了一段話:

"十幾年了,媽媽已經越來越少提及想抱孫子、孫女的事情,彷彿心有不甘,可又無力迴天,就這樣接受著我選擇丁克的事實,可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如了她的心願。"

那些

但現在歲月已過,他們已經不可能再有孩子了。

所以,對於丁克的選擇,是一個需要慎之又慎的決定,追求自我實現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雙方父母,畢竟人生除了自我,還有責任。

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

那些

對於"丁克夫妻",還有很多人是譴責的,他們最經常舉的例子就是孟子的言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但其實,站在他們的角度,選擇丁克並沒有什麼錯,這只是一個普通的選擇,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

那些

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既然他們有勇氣選擇,那必定也做好了承擔後果的心理準備。

我們又有什麼資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譴責他們呢?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選擇丁克的人也不是沒有愛,而是有著更大的愛,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著不確定的未來,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孩子經歷自己經歷過的苦難。

新生命來到世間,終究是要經歷不確定的一生,經歷生老病死。

但無論選擇什麼,他們能夠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那便足夠了。

那些

本文作者:林初蕁,九月生。想和大家說話,想把日子過成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