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2013年導演陳哲藝第一部作品《爸媽不在家》通過一個家庭的普通生活為切入點,探討了家庭中親情的缺失和社會中人與人關係的冷漠等現實問題,在戛納電影節一舉成名,獲得了第66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時隔6年之後,導演陳哲藝再次用巧妙的構思,更加完整地完成了一次私人化的表達。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作為導演的第二部作品,《熱帶雨》和《爸媽不在家》一樣,都是將故事的背景設置在新加坡,且延續了導演對於女性在社會中身份認同的討論。但新作《熱帶雨》在人物設置方面顯得更為直接,如果《爸媽不在家》是人物和事件共同推動劇情,那麼《熱帶雨》則是以阿玲這個人物為核心,以人物來推動事件,從而產生劇情。

影片以中年女性阿玲為表現主體,通過略顯沉悶和壓抑的影調,建構出一個在婚姻、事業、生活上陷入困境中年女性如何放下內心的枷鎖和自己和解。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整體來看,電影《熱帶雨》的敘事空間分為三部分,影片一開始,伴隨著暴雨透過車窗看到女主角阿玲在肚子上注射藥物,透過車內後視鏡阿玲面部痛苦的表情讓觀眾多少有些憐憫,緊接著鏡頭一轉,阿玲以中學教師的身份出現在學生課堂上,之後鏡頭又轉到阿玲的家,最後鏡頭定格在醫院的檢查室。

學校、家、醫院三個不同的空間承載著女主角阿玲不同的身份屬性,也是導演建構人物關係和塑造人物的重要場所。阿玲和偉倫是影片中最核心的人物關係,阿玲這個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家庭婦女,在工作上不受領導重視,在婚姻上也因多年未生育與丈夫的關係日趨冷談,在家庭中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都要她獨自承受和麵對,她的生活如同持續下雨的天氣極為壓抑沉悶,絲毫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偉倫的父母常年在外忙工作,忽視了對偉倫的愛和親情投入,導致偉倫在心理上更為孤獨,作為老師的阿玲填補了偉倫的親情空白,這是一種情感的悄然代償和置換。

從電影的環境營造和物像表達來看,影片沒有獨特和吸引力極強的成分,鏡頭語言表達通俗易懂且十分流暢,影片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導演在題材選擇上敢於打破常規,選擇了“師生戀”這一話題禁區,而且對於人物情感細膩的刻畫拿捏著非常準。

可以看出,影片對中年女性所面臨的焦慮和困境描寫都十分到位,電影刻畫了一位40歲的中年婦女迫切想要孩子的那份執著與堅持,以及在面對一次次失敗之後內心的失落和無奈,卻也不忘承擔起照顧公公的責任。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相反地,在男權社會里,男性作為家庭的主體,在婚姻和承擔家庭責任方面卻總是以女性占主導地位,影片中阿玲的丈夫總是缺席狀態,逃避應承擔的責任,這也是導演對社會中部分男性對婚姻、家庭責任進行逃避所提出的尖銳批判。

不僅如此,影片所探討的議題還有很多,女性中年危機、婚姻問題、生育焦慮、新加坡教育問題,這些眾多的議題使得整部的主題過於零亂,在主題的表達上不夠深入。

影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女主角阿玲而展開,阿玲既要上班,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做飯、餵飯、洗澡、洗衣服、還要送他上床睡覺,這一切都將阿玲塑造為勤儉持家的完美女性形象,且散發著一種母性特有的氣質。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公公在阿玲的生活中填補了自己的孩子,而這一角色也是在維繫家庭中僅有的情感關係,在影片中有兩場戲可以解釋這一看法,第一場是阿玲和丈夫吵架之後,公公如同孩子一樣被阿玲推脫給丈夫照顧;第二場是阿玲夢境與現實的呈現,夢境中阿玲看到躺在床上的是一個嬰兒,而現實中躺在同樣床上的卻是已經去世的公公,兩種不同的呈現成為嬰兒和公公兩種角色的疊加。

偉倫自身作為阿玲的學生,同時又疊加著阿玲丈夫和孩子的雙重角色,在他將阿玲視為窺視客體的同時,他自己也成為阿玲母性的客體,彌補了阿玲生活中孩子這一角色,偉倫對於阿玲的感情是直白純真的,而阿玲對偉倫的感情是帶有某種母性的特質。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此外,影片中還有許多細節的描寫,如“榴蓮”是導演在這部影片中作為一個禁果來強化整個故事。從一開始偉倫在教室用手機偷拍阿玲,到偷看阿玲袋子的榴蓮,再到兩人在教室一起吃榴蓮,一直到最後是阿玲帶著公公和偉倫一起吃榴蓮作為結束,可以看出偉倫和阿玲的情感關係是逐漸加深的,也為之後發展為“師生戀”埋下了伏筆。

還有導演在處理偉倫和阿玲感情的關係時,通過巧妙的鏡頭語言表達出來,如公交車上,偉倫再而三地緊緊拉著阿玲的手,阿玲將手裡的教案(禮義廉恥)遮住兩人的手,實則暗喻著在保守的新加坡這樣的“師生戀”被壓制在道德倫理之下,是不受大眾待見,而“偉倫”也暗喻著“違反道德倫理”。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在影片中,“雨”作為一種重要的元素貫穿整部影片,從女主阿玲出場開始一直到影片快要結束,“雨”在影片中起著渲染和推動劇情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著阿玲的內心世界。

如醫生告知阿玲又受孕失敗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阿玲的公公在去世時,窗外的雨甚至下到了房子裡;阿玲拒絕了與偉倫的這段糾纏不清感情時,兩人在大雨之下以相擁的方式而結束,“雨”始終是阿玲內心世界的真切反映。

影片結尾處,阿玲終於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回到自己的母親身邊,天空雨過天晴,她也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總之,影片《熱帶雨》以一種自然流暢的鏡頭展現了社會中中年女性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以及所面臨的各種危機,以一段“禁忌之戀”挖掘出那些隱藏在人內心的隱秘情感,讓我們重新思考何為“道德”。

專題三:《熱帶雨》| 隱藏在熱帶雨之下的禁忌之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